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桶形芋螺和菖蒲芋螺的性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1年 9月和 2 0 0 3年 8月在广东湛江的硇洲岛和 2 0 0 3年 6月在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港采集桶形芋螺 (Conus betulinus)和菖蒲芋螺 (Conus vexillum) ,发现两个海区的芋螺雌性个体均发生性畸变 ,性畸变率均为 10 0 % ,但雌 /雄性比仍大于 1.0。两种芋螺的畸变阶段和类型多 ,桶形芋螺有 S3b、S3c、 S4 、S*4 、S5b、S5c,而菖蒲芋螺有 S1 c、S3b、S4 、S*4 、S6 b。 2 0 0 3年 6月在阳江采集的桶形芋螺畸变程度最高 ,种群 RPSI为 5 3.8% ,VDSI高达 4 .9,雌性不育率达 4 4 .0 %。 2 0 0 1年 9月在硇洲岛外海深水区采集的菖蒲芋螺的种群 RPSI虽然只有 14 .7% ,但性畸率为 10 0 % ,VDSI也达 4 .1%。由此可见 ,两种芋螺对有机锡污染均比较敏感 ,而且有个体大、易采集、性畸变率高、畸变阶段跨度大、畸变类型多、畸变特征易于鉴别等特点 ,是中国东南沿海低潮线和潮下带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的理想指示种。如与潮间带有机锡污染指示种疣荔枝螺 (Thaisclavigera)结合起来 ,便可相互补充 ,能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近岸海域有机锡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2.
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云南省的28份芋种质资源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DNA水平反映了云南芋种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筛选出了一批对芋属作物进行研究的较为适宜的RAPD随机引物序列及优化的PCR程序。通过对RAPD扩增位点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以部分植物学性状等背景资料能对聚类结果进行初步的分类,并给予一定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3.
蔓绿绒属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根发 《植物学通报》2003,20(3):342-345
利用7个蔓绿绒属观赏植物品种进行了该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规律的探讨。不同品种的组织培养表现有较大的差异。该属植物一般需经高浓度(2~8mg/L)6-BA处理,才能建立其快速繁殖无性系,2mg/L6-BA适合快速繁殖系的增殖,繁殖倍数达4~5倍。1/2MS NAA0.5mg/L培养基适合该属植物的组培苗生根。‘绿帝王’和‘金帝王’幼花序在MS NAA0.5mg/L 6.BA 5mg/L培养上较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  相似文献   
124.
蒟蒻薯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薯 (Taccachantrieri) ,又名箭根薯、老虎须、黑蝴蝶等。2 材料类别 种子或茎尖。3 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培养基 :( 1 ) 1 /2MS ;( 2 )MS。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 :( 3)MS + 6 BA 3.0~5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3~ 0 .0 5 ;( 4 )MS+ 6 BA 2 .0~ 1 .0 +KT 2 .0~ 1 .0 +NAA 0 .0 5。生根培养基 :( 5 )MS + 6 BA 0 .5 +IBA 0 .3;( 6)1 /2MS +IBA 0 .5。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0 .7%琼脂 ,pH 5 .4~ 5 .6。培养基 ( 1 )、( 2 )、( 6)的糖用量为 2 0g·L- 1 ;培养…  相似文献   
125.
芋螺毒素与钙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压门控N-型钙离子通道是与神经元中释放的神经信号传递有关的跨细胞膜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它由好几个蛋白质亚基组成,其中的α1亚基包含了电压敏感器和钙离子的选择性孔道,该亚基的一级结构已经发表,一般认为α1亚基包含4个重复单位(I-Ⅳ),每个重复单位包括6段跨膜区(S1-S6),其中跨膜区S4上有很多正电荷,被认为是通道的电压敏感器,S5和S6之间的连接区(P区)被认为是形成通道的门孔的部分,N-型钙离子通道能够被一些w-芋螺毒素特异性在阻断,这些ω-芋螺毒素的三维结构已经由二维核磁共振方法测定,尽管还没有被证实,但一般认为w-芋螺毒素占据了通道的孔道,有实验证明,钙离子第三个重复单位的P区(ⅢP区)是通道的芋螺毒素结合的主要部位,在本中,我们用分子模拟程序建模了ⅢP区的结构,为了通道的阻断机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们利用分子对接程序模拟了IIIP区和三种芋螺毒素GVA,MVIIA和S03作用的理论模型,在我们的模型中,GVIA与钙通道的作用方式可能与MVIIA不同,而M VII A和SO3与钙通道的作用方式可能相同,我们还讨论了这些芋螺毒素中的关键残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民族植物学以人类传统植物学知识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知识或经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和积累的,而且绝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 近年来,对各地蔬菜,尤其是野生蔬菜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日渐兴起,不仅从集市调查着手进行野生蔬菜的调查编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研究,而且逐步深入到蔬菜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人工驯化培育等方面[1-7].  相似文献   
127.
《生命科学研究》2017,(1):85-94
芋螺毒素(conotoxin,conopeptide,CTx)是由热带海洋中的肉食性软体动物芋螺分泌产生的一大类生物活性肽,它们相对分子质量小,能特异地作用于动物体内各种离子通道和受体,具有巨大的药物开发价值。其中,A-超家族的α-芋螺毒素(α-CTx)是发现最早的且最重要的一类成员,它能特异性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是肌肉或神经型nAChRs的选择性阻断剂。nAChRs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疼痛、成瘾、癌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陆续发现其他超家族的芋螺毒素中也有成员可阻断nAChRs,如αA-、αB-、αO-、αC-、αD-、αS-等家族的芋螺毒素。上述能阻断nAChRs的芋螺毒素统称为α~*-芋螺毒素(α~*-CTx)。α~*-芋螺毒素对nAChRs阻断活性的差别与它们的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α~*-CTx与nAChRs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多子芋3个品种群在水旱生态环境中的栽培比较试验表明(1)多子芋在旱生环境中的单株母芋质量、单株子芋质量、单株孙芋质量、单株子芋孙芋总质量、单个子芋平均质量、单个孙芋平均质量、单个子芋孙芋平均质量都显著地高于在水生环境中的相应值,而单株子芋数量、单株孙芋数量、单株子芋孙芋总数量、单个曾孙芋平均质量差异不显著,仅单株曾孙芋质量和单株曾孙芋数量表现为水生环境极显著地高于旱生环境.因此,多子芋以旱栽为宜.(2)在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和单株球茎数量在旱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小,而在水生环境中的差异较大.红紫柄品种群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性最强,绿柄品种群的适应性最弱.无论是在水生环境还是在旱生环境,品种群间同级别单个球茎质量的差异都不显著.(3)品种群间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品种群内单个球茎质量的变异系数在水旱生态环境中,一般都表现为曾孙芋>孙芋>子芋,水生环境>旱生环境,单株球茎质量>单株球茎数量.  相似文献   
129.
发根农杆菌诱导甘薯发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阮龙  王钰 《生物学杂志》2008,25(2):23-25
通过诱导甘薯(徐薯18)发根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时侵染时间(10min、20min和30min)、培养基[MS、MSJ(MS BA0.1mg/L NAA0.2mg/L)和MSS(MS BA0.2mg/L NAA0.1mg/L)]、诱导材料(叶片、叶柄和茎切段)和除菌药物剂量(羧苄青霉素浓度0.5mg/L、1.0mg/L和1.5mg/L)进行优化.试验按L9(34)正交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然后通过PCR检测徐薯18和其发根中的rol基因.结果表明用发根农杆菌A4经20min侵染,通过MSJ活化的徐薯18的茎切段生成发根的发根诱导率最高,最佳的除菌羧苄青霉素浓度为1.0mg/L.PCR检测证明得到的发根是发根农杆菌诱导产生的.在此优化条件下诱导的发根诱导率高,得到发根的可靠性强,且生成的发根粗壮、生长迅速、分支众多.  相似文献   
130.
ω-芋螺毒素MVIIC的N及C端修饰对折叠及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 ω-芋螺毒素 MVIIC的三种 N及 C端修饰肽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CD及生物体内活性实验 ,研究了其 N及 C端修饰对折叠及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VIIC N端用 Phe及 Ser修饰后降低其线性肽形成正确折叠的比例及结构的稳定性 ,对小鼠的脑室给药活性也相应降低 ;C端酰胺转为电负性羧基端后活性降低 ,CD谱存在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