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41.
Those amazing dinoflagellate chromosom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izzo PJ 《Cell research》2003,13(4):215-217
Dinoflagellates are a very large and diverse group of eukaryotic algae that play a major role in aquaticfood webs of both fresh water and marine habitats. Moreover, the toxic members of this group posea health threat in the form of red tides. Finally, dinoflagellates are of great evolutionary importance,because of their taxonomic position, and their unusual chromosom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hile the cytoplasm of dinoflagellates is typically eukaryotic, the nucleus is unique when compared to the nucleusof other eukaryotes. More specifically, while the chromosomes of all other eukaryotes contain histones,dinoflagellate chromosomes lack histones completely. There are no known exceptions to this observation: all dinoflagellates lack histones, and all other eukaryotes contain histones. Nevertheless, dinoflagellates remain a relatively unstudied group of eukaryotes.  相似文献   
42.
美国蓝浆果的引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1988年由美国引入12个兔眼蓝浆果(VaciniumasheiReade)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溧水两地试种。10年来生长结果正常,产量和品质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引种获得成功,证明兔眼蓝浆果能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单株产量平均7.51kg,品种间差异显著,最高9.86kg,最低134kg。单位投影面积产量3.10kg/m2,最高4.06kg/m2,最低1.13kg/m2。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原产区产量记录。据此预测,栽植距离适宜时,在本地区亩产量可达1500~2000kg以上。大多数品种果实糖酸比很高,鲜食风味好,氨基酸含量中等,矿质元素Zn和Se含量高。兔眼蓝浆果可在江苏南部丘陵地区发展;此外,还应将试验扩大到南方红黄壤地区;并对本国野生资源开展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3.
毒液在毒蛇捕食行为中是重要且有限的资源,对不同状态的猎物进行差异化的毒液输出(毒液衡量)于毒蛇具有适应意义.蝮亚科Crotalinae蛇类具备感知热信号的红外系统,能对猎物体温进行差异化识别.毒液系统与红外系统均主要用于蝮亚科蛇类的捕食行为中,但2套系统间的互作却研究较少.实验使用化冻乳鼠作为猎物,将不同温度的乳鼠提供...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分析蓝细菌病毒A-4L在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藻苔中形成同心圆噬斑的原因,阐明A-4L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为分离、鉴定和筛选新的水华蓝藻病毒提供借鉴。【方法】用初始滴度为2.8×1010PFU/mL的A-4L悬液感染鱼腥藻,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裂解液绘制一步生长曲线,获得A-4L对鱼腥藻的潜伏期和释放量。将适量A-4L悬液感染不同培养时间的藻苔,逐日观察和记录藻苔病变情况。培养藻苔并接种适量A-4L悬液,分别置于完全持续光照(Light:Dark=24 h:0 h,L:D=24 h:0 h)条件;完全周期光照(L:D=14 h:10h)条件;或前3 d周期光照转后3 d持续光照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光照条件对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影响。然后挑取单个噬斑进行扩大培养,纯化后,负染电镜观察A-4L的超微形态。【结果】A-4L的潜伏期为0.5-2h,释放量约为247 IU/cell (Infectious Units)。在周期光照条件下,藻苔接种A-4L 3-4 d后,出现同心圆噬斑,且同心圆数量与攻毒后的天数(n)有相关性,为“n-1”;同心圆间距约为3 mm。与周期光照条件相比,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未形成同心圆噬斑。而在周期光照条件转持续光照条件下,由先周期光照时所形成的同心圆在转持续光照后逐渐消失,证实同心圆噬斑的形成依赖于周期光照。负染电镜观察显示A-4L具有一个近似球形的头部,直径约为50 nm以及长度约为10 nm的尾部,形态与短尾蓝细菌病毒相似。【结论】A-4L是一株能形成同心圆噬斑的蓝细菌病毒,并揭示其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周期光照。  相似文献   
45.
《生物学通报》2014,(9):20-20
<正>目前,人们意识到,全世界共有46种新鹦鹉、36种新蜂鸟和26种新猫头鹰,而这多亏Lynx Edicions和国际鸟类联盟共同出版的一份带有插图的世界鸟类名录,这也是世界上首个此类名录。在花费4年时间收集了活鸟信息和观察博物馆样本后,研究人员通过向5种特征分配得分,从而对地球上的鸟类进行了分类。这5种特征分别是:尺寸、叫声、羽毛、行为和彼此间的地缘关系。基于这些得分,科学家识别出462种新物种,之前这些鸟被归为亚种。该新分类对于全球性保护努力而言十分重要,科学  相似文献   
46.
进行了Anabaena sp.PCC7120的别藻蓝蛋白ApcE与ApcF的体内重组的光谱和apcE和apcF基因的细菌双杂交的研究。在提纯前PCB-ApcE/PCB-ApcF的吸收及荧光光谱峰与PCB-ApcF的峰位置一致,而提纯后PCB-ApcE/PCB-ApcF的吸收及荧光光谱峰与PCB-ApcE的峰位置一致,表明ApcE与ApcF不能形成复合物。pBT-apcF与pTRG-apcE的转化细胞能在无3氨基-1,2,4三氮唑(3-AT)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有3AT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在转化过程中未产生能抗3-AT的HIS3报告基因,进一步证实ApcE与ApcF间没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从海泥中分离获得一株海洋细菌E18菌株,发现其具有稳定产生蓝紫色素的特性。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该菌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萃取该菌的色素,并试验光、紫外线、热、pH、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该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579nm,紫外光对其稳定性无影响,但自然光对其有一定的消色作用。60℃~80℃温度范围对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而90℃以上高温可使色素消色。色素在pH3~9区域内稳定。色素对还原剂Na2SO3较为稳定, 而高浓度的氧化剂H2O2可使色素改变颜色。  相似文献   
48.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形态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是雄性两性异株植物,其发表时仅根据雄花模式和果模式。作者通过野外观察和标本研究,发现目前对其雄花描述不全或不准确且缺乏两性花的描述,故本文修订了其雄花形态的原始描述,并且补充描述了其两性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9.
选用18d、38d、成鸟(3月以上)三种年龄的雄性虎皮鹦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测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制作内耳的石蜡切片两种方法,研究了鸟类在发育时期耳蜗感觉上皮细胞的变化以及听觉功能的发育状况。鸟的听觉能力在出生后不断得到提高,38d基本达到成鸟的水平;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逐渐趋于成熟,其灵敏度不断提高,感受听觉的能力也在增强,38d基本与成鸟的发育程度相同。耳蜗感觉上皮细胞的发育对听觉行为产生的时间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对一株从土壤中筛选的产蓝色素链霉菌-ZLT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色素基本特性的研究。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该产蓝色素菌株为链霉菌属,命名为链霉菌-ZLT。与现有报道的放线菌蓝色素相比,该色素纯度较高,无毒副作用,初步认为该色素为一种新的天然蓝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