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利用在体记录大鼠蓝斑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研究了(-)SPD和(-)THP对其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SPD通过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强蓝斑核神经元放电,但较大剂量却对神经元放电有一定抑制。然而(-)THP可使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放电抑制。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乌拉坦麻醉大鼠采用电刺激伏核和脑内微量注射等方法,观察伏核对血压、心率的影响:(1)电刺激伏核具有明显的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作用。(2)红藻氨酸微量注入伏核可消除上述反应。(3)伏核内注射纳洛酮可阻断电刺激伏核的心血管抑制反应(简称电刺激效应);μ受体激动剂DAGO微量注入伏核也能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减少幅度与电刺激效应相似,而κ受体激动剂U-50无此作用。(4)电刺激伏核时于蓝斑内记录到抑制性自发电活动,频率减慢,波幅交大、变宽。(5)切除颈部双侧迷走神经消除了电刺激伏核的心率变化,但降压反应依然存在。以上结果提示:伏核内某些神经元与心血管活动有关,并且至少涉及阿片肽能神经元及μ阿片受体。蓝斑和迷走神经可能参与上述心血管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蓝斑(LC)、中缝大核(NRM)和迷走神经背核(DMV),及其相关递质和受体对胃运动的调节途径及机制,阐明它们在调节胃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采用了核团定位电刺激、损毁和核团微量注射等实验方法,以记录胃内压,统计胃收缩幅度作为胃运动变化的指标。结果:①刺激LC显著降低胃收缩幅度(P〈0.01),损毁DMV可以减弱此效应,而阻断DMV上的肾上腺素能α受体,可以反转此抑胃效应。②刺激NRM显著降低胃收缩幅度(P〈0.01),损毁DMV后此效应被消除;阻断DMV上的5-HT2A受体使胃收缩幅度大幅度降低(P〈0.01),此时再刺激NRM不能进一步的抑制胃运动;而损毁LC后刺激NRM,可消除NRM的抑胃效应,在LC注射5-HT2A受体阻断剂也可以消除该效应。结论:①LC可能通过DMV的5-HT2A受体和α受体对生理条件下正常胃的运动起着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②NRM通过LC上的5-HT2A受体而发挥其对胃运动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PTSD样大鼠蓝斑(locus ceruleus,LC)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处理后24h、4d、7d、14d和28d组,非SPS刺激大鼠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分别进行各组蓝斑神经元M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蓝斑神经元MR的表达呈现24h急剧下调,4d、7d,14d和28d恢复性上调。结论PTSD样大鼠蓝斑神经元MR的表达变化可能直接参与了PTSD持续性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6.
47.
刺激大鼠蓝斑核区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同步描记血压、胃电和胃运动,观察了刺激蓝斑核区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蓝斑核区后血压平均升高60.5mmHg(P<0.001);胃电慢波的振幅由对照的0.52mV 减弱到0.18mV(P<0.001)。快波的振幅和频率也减少。胃内压平均下降到对照值的29.9%(P<0.001)。在横断颈髓的动物刺激蓝斑核区后血压的升高幅度明显减弱,平均升高9mmHg,升压效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胃电慢波的振幅由对照的0.53mV 减弱到 0.24mV(P<0.001)。胃内压平均下降到对照值的45.1%。对胃电和胃运动的这种抑制效应可被切断迷走神经所完全消除。在事先切断迷走神经但脊髓仍保留完整的动物,刺激蓝斑核区使胃内压平均下降36.6%(P<0.01)。根据以上结果认为,蓝斑核区可能参与对胃电和胃运动的中枢性调节。此调节机制可能经由脊髓和迷走两条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48.
张难  印其章 《生理学报》1988,40(6):529-538
本实验以电刺激鼠尾-嘶叫法和甲醛爪内注射-行为法两种测痛方法观察到:(1)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单钠(MSG)300μg/1μl 可引起明显镇痛效应。(2)双侧蓝斑内微量注射 β-内啡肽抗血清各0.1μl 可明显对抗 MSG 兴奋弓状核区神经元的镇痛效应。(3)直接在双侧蓝斑内微量注射 β-内啡肽各1ug/0.25μl 也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区注射 MSG 兴奋其中的 β-内啡肽能神经元群,可能通过下行纤维末梢释放 β-内啡肽,影响蓝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9.
兔头端腹外侧延髓和蓝斑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跃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7,49(3):339-343
在18只轻度麻醉、去小脑、肌松、人工通气的家兔身上,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蓝斑(LC)单位活动和头端腹外侧延髓(RVLM)向LC投射的一些电生理学特征。记录到108个LC单位,其中93个单位表现低频、规则的放电活动,放电频率为5.1Hz,另15个单位为钳夹皮肤诱发放电的静止单位;这108个单位中,64(59.2%)个单位对触毛刺激、93(86.1%)个单位对钳夹皮肤产生兴奋性反应;电刺激RVLM,  相似文献   
50.
印长江  周旭 《生理学报》1991,43(6):556-564
Experiments were done on urethane anesthetized, tubocurarine immobilized and artificially ventilated rats 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served: (1) Injection of sodium L-glutamate (Glu) into locus coeruleus (LC) could evoke a pressor response, but heart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while depressor and bradycardia effects were observed when injecting into closely adjacent areas. (2) The LC-pressor response decreased after a brain transection caudal to nucleus paraventricularis was made but remained unchanged if the transection was rostral to the nucleus; The LC-pressor response could also be attenuated by preinjection of phentolamine propranolol or atropine respectively into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LC-pressor response is not only mediated by RVL, but also by nucleus paraventricula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