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aia coli能高效表达NMN转移酶,以此为出发菌株,以菌体生长量OD600和NMN转移酶的活力为响应值,对重组大肠杆菌产NMN转移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以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优化筛选出3个主要影响因子:胰蛋白胨、甘油、MgSO4;随后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上述3个因子对OD600和NMN转移酶活力水平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满意度函数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30 g/L,胰蛋白胨10.5 g/L,甘油3.49 mL/L,MgSO40.45 g/L,K2 HPO440.5 g/L,KH2 PO46.0 g/L,NH4 Cl 1.5 g/L,NaCl 0.6 g/L,接种量1.5%,诱导时间12 h.在该优化条件下,菌体生长和产酶水平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重组NMN转移酶的活力水平从8.85 U/mg提高到15.48 U/mg,菌体生长量OD600从4.85提高到6.01,提高幅度分别为74.92%和23.92%.  相似文献   
62.
已有研究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白血病治疗中疗效显著,然而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试图探讨蟾毒灵对人红系白血病(HEL)细胞增殖,肾母细胞瘤基因1 (Wilms'tumor 1 gene, WT1)甲基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处理HEL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W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甲基化特异性分析WT1的DNA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3a (DNMT3a)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蟾毒灵对HE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为23.13%~84.62%。在蟾毒灵处理的HEL细胞中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由75.45降至49.67;W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蟾毒灵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W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由未甲基化状态变为部分或完全甲基化状态。而蟾毒灵处理后DNMT3a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我们的研究初步说明蟾毒灵不仅能显著抑制HEL细胞增殖,阻滞G0/G1期细胞周期,还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WT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中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脑血管发育及血脑屏障建成的关键时期的表达变化及其潜在下游靶分子。方法:原位观察PRMT5在小鼠不同发育时期脑血管内皮上的分布;流式分选获得原代脑血管内皮,利用real-time PCR分析Prmt5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内皮细胞敲降Prmt5后,利用Western印迹、real-time PCR、ChIP等方法检测其对经典下游分子的影响。结果:PRMT5在胚胎期各时间点的脑血管内皮细胞质均有表达,小鼠出生后主要表达在脑血管内皮细胞核,在胚胎期18.5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细胞系中基因敲降Prmt5后,其经典对称甲基化组蛋白产物H4R3me2s及H3R2me2s均明显下降,Bmp4表达显著上调;免疫共沉淀实验提示Bmp4启动子区域组蛋白具有H3R2me2s修饰,Prmt5基因敲降后,该组蛋白修饰显著减少。结论:脑血管发育过程中PRMT5在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的位置和水平均发生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中PRMT5可以调节H4R3和H3R2对称二甲基化水平,Bmp4启动子区域组蛋白具有H3R2me2s修饰,且PRMT5可以抑制Bmp4表达。  相似文献   
64.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 2 gene (GSTM2) encodes a GST functioning in the elimination of electrophilic compounds and the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 In this study, the sequence of porcine GSTM2 gene that contains the complete sequence encoding a protein of 218 amino acids was cloned.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shared 76%, 78% and 76% identity with that of human, mouse and rat, respectively, mRNA exp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rcine GSTM2 gene was expressed at a high level in liver and testis, at a medium level in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adipose tissue, spleen and lung, at a low level in kidney, and at a very low level in heart and embryo. A nonsense mutation (CGA→TGA) resulted from C27T substitution in the fifth exon to produce a premature translation termination codon was identified, an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might have an effect on the regulation of porcine GSTM2 gene expression. This polymorphism was analyzed in Large White, Landrace, Meishan and Qingping pig populations using the Taq I-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llele C had a higher frequency than allele T in each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65.
66.
采用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色谱法纯化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所表达的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rSFH),经SDS-PAGE和RP-HPLC分析纯度达到98%以上,每升发酵液得率约0.7g。同时利用疏水色谱、MALDI-TOF对纯化过程中出现的rSFH同源二聚体的分析和表面疏水面积的计算及利用高效排阻色谱(HPSEC)分析NaCl、温度对rSFH的可逆二聚化行为的影响,认为疏水作用在rSFH的可逆二聚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探讨阿霉素注射剂量对肾病综合征(nehpmtic syndrome,NS)大鼠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水平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四组-对照组、小剂量阿霉素组、中剂量阿霉素组与高剂量阿霉素组,四组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0 mg/kg、2 mg/kg、4 mg/kg、8 mg/kg,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小剂量阿霉素组、中剂量阿霉素组与高剂量阿霉素组造模后7 d、14 d、21 d的体重与每日采食量、血肌酐与尿素氮都低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阿霉素组、中剂量阿霉素组与高剂量阿霉素组造模后21 d、28 d的肾脏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霉素可抑制大鼠肾脏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表达,能快速有效建立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造模效果。  相似文献   
68.
苯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抑菌物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乳酸菌的天然代谢产物之一,对其代谢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一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8727的芳香族氨基转移酶基因arat进行敲除,得到一株arat缺失菌株(L. casei)1.8727Δarat。通过HPLC方法分析其代谢产物,发现发酵72 h时,PL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约66.7%,而苯丙氨酸(Phe)比出发菌株提高约57.8%。首次在L. casei 1.8727中成功应用基因编辑手段敲除了arat基因,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合成代谢Phe的能力,arat作为PLA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其缺失并未使PLA产量下调,而是促进了PLA与Phe的合成代谢,证明干酪乳杆菌中可能存在其他的代偿途径,arat基因缺失所造成的代谢流的改变最终造成PLA与Phe产量的提高,同时PLA的合成代谢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PLA的合成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PLA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是生产复杂重组药物蛋白的首选宿主细胞,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de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APRT)催化腺嘌呤与磷酸核糖缩合形成腺苷一磷酸,是嘌呤生物合成步骤中的关键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HO细胞中aprt基因,验证获得的APRT缺陷型CHO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构建两种真核表达载体:对照载体(含有目的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弱化载体(含有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突变的aprt弱化表达盒及EGFP),分别转染APRT缺陷型和野生型CHO细胞并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池;重组CHO细胞传代培养60代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并比较不同实验组重组蛋白EGFP的表达稳定性。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CHO细胞aprt基因成功敲除;获得的APRT缺陷型CHO细胞系在细胞形态、生长增殖、倍增时间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野生CHO细胞无显著差异。目的蛋白瞬时表达结果表明,与野生型CHO细胞相比,转染对照载体和弱化载体的APRT缺陷型CHO细胞系中EGFP的表达分别提高了42%±6%和56%±9%;特别是长期传代培养时,转染弱化载体的APRT缺陷型细胞中EGFP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CHO细胞(P<0.05);构建的基于APRT缺陷型CHO细胞系能够明显提高重组蛋白的长期表达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稳定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细胞工程策略。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滇金丝猴粪便微生物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进行异源表达和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从滇金丝猴粪便微生物的宏基因组中克隆出一个β-半乳糖苷酶基因galRBM20_1,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和酶学性质分析。构建含有T7强启动子的pEASY-E2-galRBM20_1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滇金丝猴粪便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galRBM20_1)最适pH为5.0,在pH 4–7之间能保留70%及其以上的活性。最适温度为45°C,在37°C和45°C下耐受1 h,酶活不变。特别的是,该酶具有良好的Na Cl稳定性,经1–5 mol/L的Na Cl作用1 h后,相对酶活均能超过初始酶活:当NaCl的作用浓度为4 mol/L时,β-半乳糖苷酶相对酶活最高(146%);当NaCl的作用浓度为5mol/L时,β-半乳糖苷酶的相对酶活仍达到135%。【结论】本研究从滇金丝猴粪便微生物的宏基因库中克隆得到β-半乳糖苷酶基因galRBM20_1,并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首次从动物胃肠道宏基因组中获得具有耐盐和转糖基产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性能的β-半乳糖苷酶。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较广的pH作用范围,使其在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和环保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