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目的:观察酸柏栀油软胶囊对去势大鼠促学习记忆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酸柏栀油软胶囊对去势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乙酰胆碱转移酶(ChAE)、胆碱酯酶(AChE)含量。结果:酸柏栀油软胶囊能缩短去势大鼠登台潜伏期,且随训练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增加穿越原平台次数;能增加血清E2,降低FSH、LH;能增加脑内NOS、ChAE活性,降低AChE活性。结论:酸柏栀油软胶囊对去势大鼠有促学习记忆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影响雌激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脑内一氧化氮(NO)、乙酰胆碱(Ach)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2.
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8(β3GnT-2, β3GnT-8)共同参与多聚N-乙酰氨基乳糖([Galβ1→4GlcNAcβ1→3]n)的合成,从而使得细胞表面的相应糖链结 构延长进而影响细胞的恶性转化.已有研究表明,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的表达上调,但其分子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ATRA诱导 HL-60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Ets-1对β3GnT-2,-8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10-6 mol/L ATRA 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向粒系分化,RT-PCR检测到细胞中Ets-1的表达 明显增加;进一步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结合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检测 证实,有活化的Ets-1结合至β3GnT-2/-8基因调控区. 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ts-1对 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基因有表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制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兔多抗,并鉴定该抗体的特异性。方法:用纯化的GST标签蛋白(纯度>98%)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GST的兔抗血清,并经HiTrap rProtein A柱纯化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与商业化抗体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免疫法得到了GST的兔多克隆抗体血清,抗体效价达1∶1×106,经rProtein A柱纯化后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体,其高效高特异性已达商业化抗体水平。结论:获得了GST的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兔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4.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SmCOMT1 gDNA序列长2 275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mCOMT1编码的多肽具有COMT的序列保守元件,与同科植物罗勒COMT编码的多肽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COMT1与双子叶植物的COMT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mCOMT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中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病原菌的诱导,显示SmCOMT1基因可能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MGMT甲基化如何影响替莫唑胺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1个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根据相同替莫唑胺化疗方案治疗下临床结局的不同分为两组)的肿瘤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胶质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胶质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结局不佳组中,以MGMT蛋白表达阳性的肿瘤为主(72.2%),而在结局相对良好组中,MGM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仅为39.1%;在MGMT蛋白表达阳性的22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7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1.8%,在MGMGT蛋白表达阴性的19例中,14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73.7%(P<0.05)。结论: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MGMT蛋白的表达相关。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MGMT蛋白表达较低;MGMT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MGMT蛋白表达较高。MGMT启动子过甲基化通过抑制MGMT基因的表达而增加替莫唑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6.
以魔芋生粉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魔芋废渣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以降解魔芋生粉的细菌菌株,编号为LS-6。根据16S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内外葡甘露聚糖酶酶活分析结果表明,LS-6产生的葡甘聚糖酶为胞外酶。LS-6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组分和条件是:1%魔芋生粉,0.5%酵母粉,0.5%NaCl,培养基初始pH为6.0,最佳发酵条件是25℃,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48h。酶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LS-6粗酶液的酶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和甘露糖。LS-6的分离为进一步克隆常温葡甘聚糖酶基因和产酶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金属硫蛋白(Mt)是科学家margoshes和vallee发现的,它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可结合重金属的蛋白质.与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金属调节蛋白有关,分布在哺乳动物组织器官中.人们为了能清肿瘤产生的过程,尝试了各种生物标记物,例如,癌基因、p53抑癌基因、waf1蛋白质、多育细胞核抗原、端粒转移酶、小随体标记物.人们发现在人类各种肿瘤中都有分泌Mt,因此它也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人们对Mt的检测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将肝切片放置在用石蜡密封的冷丙酮中保藏,用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8.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产酶培养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酶基本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了优化,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丝氨酸羟叫基转移酶(SHMT)活力对培养基主要成分的二次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84。得到的最佳培养琏主要组成为:葡萄糖29.5g/L、硫酸铵18.1g/L、玉米浆3.79g/L。SHMT活力最高达到113.7U/ml,比优化前(77U/mL)提高了47.7%。优化后的酶液经酶促反应50h,能催化产生10g/L的L-丝氨酸,比优化前(6g/L)提高66.7%。  相似文献   
139.
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C葡萄糖苷是卫生署公布认可的美白添加剂之一,利用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转糖基作用进行生物转化合成是目前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唯一生产途径。对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生产方法进行了讨论,着重阐述了其制备(生物转化合成法)、纯化及结晶三大生产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国内实现维生素C葡萄糖苷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0.
荷叶碱对bel-7402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荷叶主要单体成分荷叶碱对Bel-7402细胞株胆固醇吸收、合成及酯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株,待细胞长满80%后无血清培养基饥饿细胞24h,分别加入1uM、10uM、100uM的荷叶碱及10uM的阿托伐他订,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给药24小时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荷叶碱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LDLR、HMGCOAR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阿托伐他汀组LDLR、HMGCOAR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高于荷叶碱各组(P<0.01),荷叶碱、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细胞内ACAT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荷叶碱中剂量组ACAT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P<0.05),荷叶碱高剂量组ACAT基因表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蛋白水平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荷叶碱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抑制胆固醇酯酶的活性及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量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