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利用无菌滤纸片平板法从沙门氏菌(Salmonella)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有效拮抗沙门氏菌的细菌A45,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温室土培试验和田间原位试验结果都发现,利用该菌株制备的沙门氏菌拮抗菌剂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沙门氏菌数量(P0.05),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沙门氏菌数量下降2-3个数量级,表明该拮抗细菌可应用于沙门氏菌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2.
殷红  高杨 《菌物研究》2010,8(1):44-47
S-NU-3-2菌株是对源自药用植物黄檗的内生真菌S6进行诱变获得的小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的突变株,本研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产量,为开发利用真菌发酵生产植物活性成分的新途径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和小檗碱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和培养温度,并经进一步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该高产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豆芽汁基本培养基含蔗糖3%,酵母膏0.2%,pH7.0,温度26℃,全光照培养。与初始培养条件相比,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该菌株的小檗碱得率提高了47.2%,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93.
采用浸渍法制备K2CO3/γ-Al2O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用X线衍射(XRD)和热质量分析法(DSC-TGA)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考察催化剂在棕榈油和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已成功负载到载体γ-Al2O3上,且在高温焙烧过程中K2CO3和γ-Al2O3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在K2CO3负载量22.6%、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时间3h、催化剂质量分数3%、反应温度65℃的条件下,甲酯产率最高可达91.6%。  相似文献   
94.
小檗碱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檗碱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抗痢治疗,其抗菌作用被认为是其发挥抗痢作用的主要药理学机制.小檗碱的体内外抗茵活性明显,其抗茵机制可能涉及对多种酶蛋白活性抑制,肠毒素拮抗作用和抗粘附作用等机制.小檗碱的直接抗茵作用可能与其非特异性蛋白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在3L发酵罐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碱性物质作为pH调节剂,考察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a2+、NH4+调节剂对菌体生长代谢有较大阻碍作用,丁二酸产量较低;采用含Na+调节剂,在发酵中后期菌体出现絮凝现象严重,且产丁二酸能力骤降;采用含Mg2+调节剂,整个发酵过程菌体代谢旺盛,发酵效果较佳。根据各碱性物质的调节能力以及对菌体生长代谢的影响,选择NaOH、Mg(OH)2和Na2CO3、Mg(OH)2分别作为混合碱组分调节pH,并对两组混合碱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NaOH、Mg(OH)2混合,两者质量比为1:1时,发酵效果最好,丁二酸质量浓度高达到69.8g/L,质量收率74.5%。该种混合碱配比可有效替代碱式MgCO3调节pH,既达到高产丁二酸的目的,又可降低生物制备丁二酸的成本。  相似文献   
96.
2001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陕西红碱淖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9种,隶属于8目14科,其中古北界56种,东洋界5种,广布种18种;在居留型上夏候鸟32种,旅鸟45种,迷鸟2种,无冬候鸟和留鸟.优势种以雁鸭类、鸥科、鸻鹬类为主.红碱淖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564,均匀度指数为0.361.在不同生境中,沼泽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1.561),均匀度指数为0.363,芦苇丛鸟类群落多样性最低(0.104),均匀度指数为0.050.分析了食物、生境和水位等因素对红碱淖湿地水鸟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98.
脱氮菌株P6的分离鉴定及其处理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帆  荚荣  查诚 《生物技术》2007,17(5):64-68
目的:从污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的研究。方法:根据维诺格拉斯基柱法分离出几种纯菌株,选取其中脱氮效果较好的一株,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生长的影响,用滴定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其对氨氮的去除率。结果:获得一脱氮菌株P6,初步推测该菌为产碱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9℃,初始pH值7.5以及摇床(100r/min)培养,且在温度29℃、废水的初始pH值11、接种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1.2g/150mL、添加乙酸钠浓度为0.1%、废水的氨氮浓度为600mg/L和摇床(100r/min)的条件下,3d后该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45%。结论:P6菌有一定的去除氨氮能力,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从野皂荚提胶后的副产物中制备分离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野皂荚提胶后的副产物中制备分离蛋白,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分离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10~1∶12(m/V)、提取液pH8.0~9.0、浸提温度45~50℃、浸提两次、每次浸提45 m in时,分离蛋白得率可达78.45%。研究结果可为野皂荚提胶副产物中蛋白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前孢粉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传统酸碱处理法和过筛法。笔者根据西南岩溶区现代以及第四纪沉积物化学组成特点及实践经验,将以上两种方法稍作改进,创制了一种新方法:HF-碱处理法。该方法与传统酸碱法相比具有用时短、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花粉孢子破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