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矮牡丹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对山西省南部矮牡丹3个居群连续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共有5种蜂和4种甲虫参 与矮牡丹的传粉。电镜观察和人工控制昆虫传粉试验证明,蜂类,特别是地蜂类是矮牡丹的主要传粉 者,而甲虫类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传粉者。矮牡丹花无蜜液,但可散发气味,主要以花粉吸引昆虫。矮牡 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也没有自动自花结实现象,但同株异花能产生少量种子,具微弱的自交性。在花 少的居群中自然结实率与人工异交结实率近相等。矮牡丹的结实率低,平均只有近1/4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相似文献   
82.
83.
晏民生  孙坤 《植物研究》1992,12(4):325-329
本文发表了甘肃产芍药芍药属1新变种,毛茎芍药Paeonialcatiflora Pall.var.villosa M.S.Yan et K.Sun.及毛莨科铁线莲属1新种2新变种,即天祝铁线莲Clematis sibirica(L.)Mill.var.tian-zhuensis M.S.Yan et K.Sun,光叶铁线莲C.glabrifolia K.Sun et M.S.Yan,陇南铁线莲C.otophora Franch.ex Finet et Gagnep.var.longnanensis K.Sun et M.S.Yan.  相似文献   
84.
以当年采收以及贮藏1年和2年的芍药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进行低温(-20℃、-40℃)及沙藏处理,同时测定处于不同生根阶段的芍药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芍药种子快速生根的途径,探讨芍药种子萌发生根的内在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贮藏年份、处理温度以及处理天数均对芍药首粒种子生根时间、生根指数、生根率有极显著的主效应,三因素单独对各生根指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贮藏年份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力最大。(2)在同一贮藏年份下,沙藏生根前进行-40℃低温处理30d对芍药种子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88.33%);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在沙藏生根前进行同一低温处理后,贮藏1年的芍药种子生根效果优于当年采收和贮藏2年的芍药种子。(3)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在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含水量持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淀粉含量持续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后持续升高。研究发现,-40℃低温处理30d能够有效打破芍药种子下胚轴休眠,促进芍药种子生根,且采收后贮藏1年的芍药种子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5.
卵叶牡丹——芍药属一新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卵叶牡丹 新种 图1 Paeonia qiui Y. L. Pei et Hong, sp. nov. Fig. 1 Species nova P. suffruticosae subsp. spontaneae affinis, a qua differt foliolis ovatis velovato-rotundatis, saepe integris, eo terminali trifido vel dentato. Frutex deciduus, usque ad 60—80 cm altus, cortice brunneo-griseo et longitudinaliterstriato, basi surculo praeditus. Folia biternata; foliola 9, supra purpureo-rubra, subtusleviter viridia, ovata vel ovato-rotundata, 6. 5—8. 2 cm longa, 5. 0—6. 5 cm lata, apice ob-  相似文献   
8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标本和文献比对,对秦岭地区芍药属(Paeonia)植物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修订。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分布有芍药属8个野生种及1个栽培种,可分为牡丹组(Section Mouton DC.)和芍药组(Sect. Paeonia)。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表明:芍药组内4个种:草芍药(P. obovata)、美丽芍药(P. mairei)、芍药(P. lactiflora)、川赤芍(P. anomala subsp. veitchii)和牡丹组中的牡丹(P. suffruticosa Andrews)、紫斑牡丹(P. rockii)为秦岭广布种,卵叶牡丹(P. qiui)和杨山牡丹(P. ostii)为秦岭中东部分布种,矮牡丹(P.jishanensis)为秦岭东部分布种。根据修订,给出了秦岭地区芍药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7.
芍药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的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末期Ⅰ时不形成细胞板,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形成细胞器带,胞质分裂为同时型,生殖细胞刚形成时有呈PAS正反应的拱形壁,当生殖细胞还未完全脱离花粉内壁时,质膜间的壁物质消失,营养细胞中的脂体沿双质膜规律分布形成一单行的脂体带,在二胞花粉晚期,脂体带包围生殖细胞,形成脂体冠,花粉成熟时,包围生殖细胞的脂体消失,生殖细胞与营养核贴近,构成雄性生殖单位,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  相似文献   
88.
收获期芍药根中芍药甙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HPLC法分析了江苏省东海县中药种植场内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在9-11月间根中芍药甙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他各主产地芍药根中芍药甙含量。结果表明:芍药甙的含量在9-11月间的变化趋势是低→高→低最后趋于平稳,在10月初含量最高;一天中以中午采集时芍药甙含量最高;芍药甙含量与根直径成反比(Y=-1.50X 5.787),即根直径越小,芍药甙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89.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免疫细胞,也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芍药苷被证实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在调节免疫方面具有巨大药用价值。本文旨在阐明BV2细胞炎症反应中芍药苷对细胞炎症及吞噬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中潜在机制。体外实验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BV2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芍药苷能有效抑制BV2细胞TNF-α和NO的产生以及BV2细胞异常增加的吞噬功能,并且在此过程中IL-10-STAT3信号通路被激活;芍药苷的抑制作用在我们使用STAT3抑制剂JSI-124后显著降低,TNF-α和NO的表达量增加、BV2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上述结果表明,芍药苷能有效抑制BV2细胞炎症作用及吞噬作用,这一过程中依赖IL-10-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将加深我们对芍药苷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徐峰  王涛  余玲  张力  张利 《植物科学学报》2017,35(5):783-789
为了解芍药根采后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动态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根在晒干过程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基芍药苷的含量,同时测定其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芍药根干燥过程中芍药苷和苯甲酰基芍药苷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晒干初期,芍药根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显著升高,后期显著降低,但仍然比新鲜样品有显著升高,且均与芍药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干燥初期芍药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可能通过诱导相关活性成分(如芍药苷)含量升高,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进而抵御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