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克隆地上部特异表达的启动子——cab2(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 2,cab2)基因的启动子,构建该启动子驱动下的番茄原系统素(Prosystemin;PS)与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通过RT-PCR的方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启动子驱动PS-GFP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以拟南芥基因组为模板,利用高保真聚合酶获得了cab2启动子的目的片段,并将其与接GFP的番茄原系统素载体(SlPS)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该启动子驱动的基因正常表达和并定位于细胞质中。克隆获得到了cab2基因的启动子,该启动子能够驱动番茄原系统素和GFP的融合蛋白正常表达和定位。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不同颧颞部骨折性质与颞部凹陷的相关性,评价颧颞部骨折术后并发颞部凹陷的防治效果。方法:对105例颧颞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行颞部凹陷修复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应用钛网修复颞部凹陷,术后通过长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陈旧性骨折颞部凹陷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新鲜骨折,但治疗后颞部外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钛网植入能有效地修复颧颞部骨折术后并发的颞部凹陷,但应把握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浅部真菌病1948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浅部真菌病患者临床送检标本的病原真菌菌种进行系统分析,了解感染及病原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镜检、培养及真菌鉴定等方法对临床送验标本进行检验和鉴定,大部分标本鉴定到种。结果 1948份临床送验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53.41%,培养阳性率40.28%,而镜检+培养的阳性率为66.98%。对上述3种方法的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均〈0.005)。在培养的1944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8个属,36种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2%、须癣毛癣菌16.48%、白念珠菌12.64%。结论 ①镜检结合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的镜检或培养的阳性率。②在患者即时的真菌镜检阴性时,应选择培养方法进一步检测,不轻易排除浅部真菌病感染可能。③皮肤癣菌居患者浅部真菌病致病菌首位,而白念珠菌及酵母类菌也是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4.
报道在湖北省神农架发现的、寄生桦黑毛三节叶蜂Argesp.中国1新纪录种:日本恩姬蜂Endasys parviventris nipponicus(Uchida,1930)。  相似文献   
75.
以藤黄节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获得β-1,3-葡聚糖酶基因,分别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与pBAD18上,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粗酶液对酵母多糖的裂解活性达到161 U/mL。在裂解酵母试验中,粗酶液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研究中得到一株突变株,其对于研究β-1,3-葡聚糖酶在裂解酵母中多糖结合域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6.
九节茶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 九节茶[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又名草珊瑚、肿节风、接骨莲。 2材料类别带节茎段。  相似文献   
77.
李新华 《生物学通报》2006,41(10):17-17,F0003
苋科植物牛膝茎节常显著膨大成紫红色至绿紫色的卵形或卵球形,但牛膝同一个体的不同分枝上,以及同一分枝上都可同时存在茎节明显膨大和茎节不膨大两种情况。初步认为造成牛膝茎节膨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瘿螨类等病原动物的侵入,刺激植物节部组织大量增生而在外形上呈病态膨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百部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分类及次级代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对叶百部块根为材料分离内生放线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研究。【方法】样品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选用4种培养基分离百部内生放线菌;分离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移块法测试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检测分离菌株的PKS/NPRS和卤化酶基因;使用HPLC-UV/VIS-ESI-MS/MS分析发酵产物。【结果】从6个样品中获得18株内生放线菌,分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分离菌株绝大部分具有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其中13株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绿脓杆菌有拮抗活性,17株具有PKS/NRPS基因,8株菌具有卤化酶基因,且卤化酶阳性代表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抗细菌活性和卤代化合物特征。【结论】百部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为主,在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可作为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进行活性产物开发。  相似文献   
79.
以人工合成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了843~897 bp共15个新的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 JQ029719,JQ046392~JQ046405),分别编码280~29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们具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特点,是α-醇溶蛋白基因家系成员,其中有两个序列为同义突变。利用14个新氨基酸序列与乳糜泻(celiac 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发现有8个序列的Glia-α-2和Glia-α-9型抗原序列产生缺失和替换。与来自粗山羊草属和黑麦属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14个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粗山羊草属的相关序列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8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直立百部4个居群的8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探讨山东百部种的地位。结果表明:(1)15个引物共检测到184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53条;直立百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物种水平多样性条带百分率(PPF)为83.15%,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425,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88,Nei’s多样性指数(Hpop)为0.254。(2)居群平均水平上多样性条带百分率为63.0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5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10,Nei’s多样性指数为0.206。(3)AMOVA分析显示直立百部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ΦST)为0.126 3,POPGENE分析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1 1,二者均表明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直立百部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116 6,说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较频繁。(4)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显示,直立百部4个居群聚为两支,其中泰山居群与其他居群关系较远,以蔓生百部和大百部为外类群分析的结果支持将山东百部作为直立百部的异名,Mental检测显示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