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L4-L6)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尔马林组大鼠L4-L6节段脊髓胶状质NOS阳性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强,电针治疗组大鼠L4-L6节段脊髓胶状质NOS阳性反应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但明显弱于福尔马林组,提示电针治疗能抑制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NO合成,减弱脊髓神经元的敏感化,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用长距离RT PCR方法分别克隆了浙江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细胞致弱株HZ2、弱毒疫苗株JD1和野毒株ZJ2 0 0 0的A节段基因组全长 ,三毒株的A节段均长 32 59bp ,都包含两个相互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两端的 5′ ,3′ 非编码区 (NCR)。它们在核苷酸和推导的四种病毒蛋白VP2、VP3、VP4、VP5的氨基酸水平上高度同源 ,并具有位于VP2高变区的特征性氨基酸H2 53、N2 79、T2 84、R330 ,这些氨基酸是弱毒株和几个强毒株的标志。野毒株ZJ2 0 0 0的高强毒力可能与VP2高变区和VP2 VP4剪切位点附近的几个突变有关。序列比较进一步支持VP2并非是决定IBDV毒力的唯一因素。不同毒力表型毒株的两端NCR序列高度保守提示NCR可能与IBDV毒力并不直接相关。另外 ,根据VP5在十种不同表型毒株中高度保守 ,作者提出了一种VP5与病毒毒力关系的推测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槭树科植物专题野外采集和标本的整理 ,发现槭属Acer植物 3个种为云南地理分布新记录 ;并对云南特有种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dyerana的花部特征用拉丁文进行了补充描述 ,文中引证的标本均存于昆明植物所标本馆 (KUN)。亮叶槭AcerlucidumMetc .inLingnanSci.J .1 1 :1 97.1 932& 2 0 :2 2 3.1 942 ;W .P .FanginFl.Reip .Pop .Sin .46 :1 93.1 981 ;W .C .WanginKeysVasc .Pl.WulingMts .:2 95.1 995.云南 :邱北 ,普者黑 ,青龙山…  相似文献   
104.
由东北大田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菌株D 97,该菌株胞内酶可以利用淀粉或麦芽寡糖合成海藻糖。通过生理、形态、结构特征分析及 1 6SrDNA基因全序列与参比菌株的序列比较 ,菌株D 97与食尼古丁节杆菌的 1 6S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 97 98% ,故将该菌株命名为食尼古丁节杆菌D 97(ArthrobacternicotinovorusD 97)。我们还将D 97菌株与日本林原公司的海藻糖生产菌———节杆菌Q36的有关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5.
水稻产量库相关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收人李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系群体中与产量库容有关的10个穗部性状的表现型数据。总体上,每穗颖花数与每穗二次枝梗数、每个二次枝梗上的颖花数、颖花密度有更大的相关性。对所研究的10个性状,两年间共检测到53个QTLs。约43.4%的QTLs能在两年同时检测到。5个染色体区域(第1染色体上G359-RG532和C567-C86-RG236,第2染色体上R712-RM29,第6染色体上P-RG424,第10染色体上C148-RM258)分别对多个穗部性状表现出效应。结果显示相关性状的QTLs大致定位在相似的染色体区域,这表明基因的多效性或紧密连锁是穗部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基因。在检测到的大量2位点互作对中,约18.2%在两年都能被检测到。不同性状的共同互作对的比例为8.7%~32.6%。在两年都能检测到2位点组合中,约26.7%的组合同时影响着多个性状,表现出多效效应。结果表明每个性状都由数个QTL、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大量的上位性互作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6.
采用金黄地鼠视神经切断并缝接坐骨神经的再生实验模型,玻璃体内注射IBMX或/和CPT-cAMP,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结合P物质免疫荧光组化双标法,研究外周神经缝接于视神经断端能否促进P物质阳性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再生及IBMX或/和CPT-cAMP处理对其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①术后四周,对照AG组每个视网膜 再生RGCs数1329±104,双标细胞平均数为45±5,占再生RGCs总数的3.4%;②AG+IBMX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2099±419,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119±22,占再生RGCs总数的6.55%;③AG+cAMP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2048±133,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127±37,占再生RGCs总数的6.15%;④AG+IB-MX+cAMP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4370±487,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339±72,占再生RGCs总数的7.98%,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成年哺乳动物P物质阳性RGCs能再生,玻璃体内注射IBMX或/和CPT-cAMP可以促进该类RGCs再生。  相似文献   
107.
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组织学观察表明,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精巢发育周期可以分为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在划分精巢发育期的基础上,结合生精小管直径的成熟节段比例这2个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锯缘青解精巢的发育状况。而成熟节段比例可以作为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人胃窦粘膜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及其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G细胞内的胃泌素主要位于细胞的基部和侧部,而其mRNA则位于核周和核上区;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不仅位于细胞的基部,也见于细胞突起,其mRNA则位于核周、核上区以及突起。G、D细胞均有开放型和闭合型。结论:G细胞为内分泌方式,而D细胞在人胃窦部可能存在两种细胞亚群,除旁分泌外,也有内分泌方式。  相似文献   
109.
医务人员鼻咽部带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鼻咽部的带菌状况。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对178例医务人员的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根据1999年美国NCCLS有关抗生素敏感试验标准进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Nitrocefin纸片法,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检测采用E-test法。结果:25.8%的医务人员鼻咽部携带流感嗜血杆菌,其产β-内酰胺酶率4.3%;52.8%携带副流感嗜血杆菌;11.8%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苯唑西林的为31.1%;9.6%携带肺炎链球菌,其中PRP为29.4%。结论:医务人员的鼻咽部普遍携带病原菌,且普遍耐药,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如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时戴口罩),这对防止医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籼稻 (OryzasativaL .ssp .indicaZYQ8)和粳稻 (O .sativassp .japonicaJX17)的杂交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考察了该群体的穗颈节大小维管束数、一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穗颈节顶部直径和穗长 ,并用该群体构建的分子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 (QTL)分析。检测到控制大维管束的 3个QTL (qLVB_1、qLVB_6和qLVB_7)分别位于第 1、第 6和第 7染色体 ;控制小维管束的 2个QTL (qSVB_4和qSVB_6 )分别位于第 4和第 6染色体 ;控制一次枝梗的 4个QTL (qPRB_4a、qPRB_4b、qPRB_6和qPRB_7)分别位于第 4(2个 )、第 6和第 7染色体 ;每穗颖花数的 3个QTL (qSPN_4a、qSPN_4b和qSPN_6 )分别位于第 4(2个 )和第 6染色体上 ;穗颈节顶部直径的 5个QTL (qPTD_2、qPTD_5、qPTD_6、qPTD_8和qPTD_12 )分别位于第 2、第 5、第 6、第 8和第 12染色体 ;穗长的 3个QTL (qPL_4、qPL_6和qPL_8)分别位于第 4、第 6、第 8染色体上。其中qLVB_6、qSVB_6、qSPN_6、qPTD_6和qPL_6均位于第 6染色体的G12 2_G1314b之间 ;qPL_8和qPTD_8位于第 8染色体的GA40 8_BP12 7a之间 ;qPRB_4a和qSPN_4a位于第 4染色体的G177_CT2 0 6之间 ;qPL_4和qSPN_4b位于第 4染色体CT40 4_CT5 0 0之间 ;qSVB_4所在的区间与qPL_4、qSPN_4b和qPRB_4b所在的区间相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