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人和大鼠胃窦部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布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和大鼠胃窦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和大鼠胃窦部粘膜内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胃泌素细胞(G细胞)、5-羟色胺细胞(5-HT细胞)、嗜铬粒素A细胞(CgA细胞)的分布。结果人和大鼠的G、D细胞的特征是都具有细胞突起,但是在细胞密度及其分布上是不同的;5-HT细胞的分布在两组稍有不同,在大鼠胃窦部,大多数5-HT细胞位于腺体基部,而人的5-HT细胞主要在间质,少数位于腺上皮内;在两组中,CgA细胞几乎布满整个胃粘膜,其数量也高于其他神经内分泌细胞,CgA细胞形态多样,胞质内充满细小颗粒。结论1)人与大鼠的G、D细胞通常都伴有突起,但其分布不同。2)5-HT细胞形态多样,分布于间质和腺上皮内。3)CgA细胞特征是胞质内充满细小颗粒,细胞形态多样,几乎布满整个粘膜。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单钠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单钠(MSG)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以52天(青春期)最为明显,120天(成年期)次之,11天(新生期)最弱,经统计,差异具有显性(P<0.01)。结论: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D细胞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这就能是MSG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人胃粘膜G、D细胞与肠化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G、D细胞及胃泌素mRNA与肠化生的关系。标本来自胃镜活检的胃粘膜。结果显示,在与大肠化生区相邻的胃粘膜,G细胞突变消失,假幽门腺化生也缺乏G细胞,而淖肠化生仍保留少数G细胞;D细胞不仅见于小肠化生,而且也出现在假幽门腺化生以及某些大肠化生区。胃泌素mRNA仅限于G细胞分布区,未出现在大肠化生区和假幽门腺化生区,G细胞及胃泌素mRNA在大肠化生区的消失,可能由于局部杯状细胞分泌的硫酸粘蛋白改变了局部的微环境,从而影响了G细胞的分化与发育,至于假幽门腺化生区G细胞及胃泌素mRNA消失的原因还不清楚,应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胞内钙释放在胃泌素引起胃平滑肌细胞收缩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吕  罗洁新 《生理学报》1997,49(2):197-203
本研究用大鼠游离的胃平滑肌细胞,观察五肽胃泌素(G5)对胃平滑肌细胞的收编作用及胃泌索引起胃平滑肌细胞收缩时胞内游离钙释放作用。结果表明:(1)G5能够引起胃体、胃窦、幽门平滑肌细胞收缩,并对胃窦作用最强。在G54×10-8~16×10-8mol/L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2)丙谷胺或抗胃泌素血清可以阻断G5对胃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而阿托品则不影响G5的作用。(3)G5与乙酸胆碱对平滑肌细胞收缩有相加作用。(4)胞内钙释放阻断剂TMB-8可抑制G5对胃肌细胞的收缩作用。(5)G5作用于胃窦平滑肌细胞后胞内游离Ca2 显著上升。上述结果提示:胃泌素通过特异性受体引起胃平滑肌细胞收缩,其收缩作用通过胞内Ca2 释放介导。  相似文献   

5.
用正常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3只,体重100~150g,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取胃,固定于Bouin液。制成石蜡切片,进行(1)HE染色;(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Sternberger PAP法显示胃泌素细胞(G细胞)、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和5-HT细胞。根据细胞的免疫反应程度,将细胞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三级,每例动物计数三种细胞各1,000个,并计算各级细胞占的百分比;(3)从正常对照组,脾虚组随机选择各5例动物,对D细胞和G细胞进行显微分光光度计的定量测定;(4)由四组动物随机选择各5例,进行G细胞和D细胞密度及G/D细胞比值的测定。本文的观察表明:(1)脾虚组胃粘膜未见明显的组织学变化;(2)内分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脾虚组G细胞和5-HT细胞中,弱阳性细胞增多,表明分泌活动增强;D细胞弱阳性和中等阳性细胞减少,强阳性细胞增多,表明分泌释放减弱,合成增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治疗组G细胞和D细胞的分泌活动接近于对照组;5-HT细胞无明显的恢复;(3)显微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与光镜观察一致,脾虚组G细胞胃泌素反应物的含量低于对照组,D细胞内生长抑素反应物的含量高于对照组;(4)脾虚组G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D细胞密度略高于对照组,G/D细胞比值也低于对照组(P<0.01)。本文结果提示,脾虚证这些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出现异常,可能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经四君子汤治疗后,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接近于对照组,说明此药对脾虚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条草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 method),对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5-羟色胺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均有分布,其分布密度高峰位于幽门。食管、回肠和直肠未检测到生长抑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在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总体来说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在胃部较高而在小肠部较低。胃泌素细胞和胰多肽细胞分布在小肠,均在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高。胰高血糖素细胞在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空肠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P-物质细胞仅分布于幽门部。6种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它们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其食性、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有关,它们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Wang L  Zhou L 《生理学报》2000,52(4):272-276
应用大鼠游离胃窦平滑肌细胞,观察胃动素和胃泌素对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作用的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结果显示:⑴胃动素和胃泌素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均有收缩作用;⑵Gai-3抗体可抑制胃动素和胃泌素加强胃窦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胃动素、胃泌明显增加Gai-3抗体与「^35S」CTPγS的结合;⑶磷脂酶抑制剂U-73122、三磷酸肌醇受体拮抗剂肝素可抑制胃坳素和胃泌素引起的胃窦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结果表明:胃坳素和胃泌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爬行动物蝘蜒消化管各段内分泌细胞的类型、局部分布、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链霉卵白素一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在蝘蜒消化管内鉴别出5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高血糖素(glucagon,GLU)、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活性(immnoreactive,IR)细胞。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是消化管中最主要的内分泌细胞类型,以不同密度分布于消化管各段,其中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生长抑素免疫活性细胞在消化管内仅局限分布于胃部。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仅见于幽门和十二指肠部位。高血糖素免疫活性细胞仅分布于回肠和直肠。P-物质免疫活性细胞仅出现在直肠部位。蝘蜒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梭形、楔形、锥形以及不规则形。胃部多数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胃腺中,食管和肠管中多数内分泌细胞则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结论蝘蜒和其它爬行动物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存在一定共同特征,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特有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人慢性胃炎胃粘膜内胃泌素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胃粘膜对细胞内胃泌素 (G)及其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标本均来自活检的胃窦部粘膜组织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对照组G细胞及GmRNA阳性细胞数 ,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论对照组还是胃炎组的G细胞数量与GmRNA阳性细胞均有平行关系。结论 证明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胃泌素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功能保存完好 ,因此检测G细胞的数量及GmRNA不仅可以帮助了解胃炎的萎缩程度 ,而且能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观察大鼠胃G细胞、D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人参对胃G细胞、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活性的影响。用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了服用人参的G细胞、D细胞免疫反应阳性面积及光密度。检测结果表明,人参能使大鼠胃G细胞、D细胞增大,增加G细胞中胃泌素的含量和D细胞中生长抑素的含量。本文的结果提示,人参对大鼠胃G细胞和D细胞的形态及分泌活动有调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Resting and active states of cell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expectation, derived from experiments with aqueous polymers, that they contain two modified forms of water: high density, reactive, fluid water and low density, inert, viscous water. Low density water predominates in a resting cell and is converted to high density water in an active cell. It is proposed that switching from one state to another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ellular function. When this ability is lost cells are transformed either to a state of rigor or to a hyperactive state in which they no longer depend upon external signal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Myelin and microsomes were separated from human cerebral white matter and cortex respectivel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15% caesium chloride and their sphingolipid and phospholipid contents estimated. Normal brains as well as cerebral material from cases of metachromatic leucodystrophy, Krabbe's disease and Tay-Sachs’disease were studied. Gangliosides were not present in normal myelin but were found in microsomes and in myelin from the pathological material. The ratio of cerebroside to sulphatide in myelin was 4 to 1 in normal, 1 to 20 in metachromatic and 7 to 1 in Krabbe's disease. The results in the human material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