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L-色氨酸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随着L-色氨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进行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L-色氨酸产量,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L-色氨酸清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发酵,考察清液发酵对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量、L-色氨酸产量、副产物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利用清液发酵培养基发酵,乙酸含量与原工艺相比降低了(6.75±1.26)%,L-色氨酸产量提高了(16.54±1.15)%,实验值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2.
色氨酸转氨酶基因家族,是直接参与植物生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该研究在罗汉果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结合RACE技术克隆罗汉果色氨酸转氨酶基因SgTAR2的全长cDNA序列和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时空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克隆所得SgTAR2的cDNA全长序列2078bp,最长ORF为1332bp,编码443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为KU949381,其编码蛋白具有2个蒜氨酸酶保守结构域和多个5'-PLP结合位点,推测其可能参与催化色氨酸转氨基作用、化学防御作用、生长素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SgTAR2基因DNA长为4103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其内含子具有多个高水平转录调控因子和多个与激素、环境等胁迫响应相关的作用元件,暗示SgTAR2基因内含子协同调控罗汉果生长素合成、抗胁迫反应、形态发育等生物学过程。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SgTAR2基因在罗汉果各组织器官均有表达,在雌蕊和15d幼果期表达量较高,暗示该基因参与罗汉果果实早期发育。该研究结果表明SgTAR2参与了生长素介导的罗汉果不同生长发育过程,特别对幼果及花的起始发育和器官形态建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吴涛  赵津津  毛贤军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1):1877-1882
L-色氨酸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系统)在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糖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包含两类典型PTS系统突变(ptsHIcrr~-glf-glk~+和ptsG~-)的L-色氨酸生产菌,并对相关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PTS系统突变对菌体生长、L-色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副产物生成均有较大影响。与出发菌相比,ptsHIcrr~-glf-glk~+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25,提高47.0%,产酸38.5 g/L,提高25.9%,糖酸转化率16.7%,提高26.5%,乙酸生成略有增加;ptsG~-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00,提高17.6%,产酸33.4 g/L,提高9.4%,糖酸转化率15.5%,提高17.4%,乙酸生成略有减少。对葡萄糖转运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大肠杆菌合成L-色氨酸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4.
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色氨酸(L-Try)的代谢流量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出发酵中后期的代谢流分布并通过MATLAB软件线性规划得到Try理想代谢流分布。结果表明75.15%的碳架进入糖酵解,24.85%的碳架进入HMP途径;但与理想代谢流相比,应从遗传改造和发酵控制方面降低TCA循环的代谢流,减少副产氨基酸的生成,摸索最适的溶氧控制对提高Try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蛋白质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圆二色谱技术、超离心技术、各种层析、电泳技术及荧光、烧光光谱技术.这些技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和动力学的得力工具.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燐光探针技术在研究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疏水微区内不同基团间距离、局部结构柔性、动力学性质及构象变化等独特的优势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6.
<正>采用酵母突变株NO325(被重新鉴定为雷沃特假丝酵母)使异柠檬酸生产得到改善。采用NTG诱变得到的突变株NO OM-102被选为生产酸的最好菌株。种子培养物采用含葡萄糖、琥珀酸按盐以及酵母膏的培养基制备。于30℃,振荡培养2天。将种子培养物接种到含葡萄糖、盐类、硫胺素盐  相似文献   
67.
鸟瘟病毒(fowl plague virus以下写为FPV)血球凝集素分子的基因序列被插入细菌质体中,其转录是在色氨酸操纵子的促进子控制之下进行的。这种质体指导合成一个蛋白质、它能同鸟瘟病毒血球凝集素的抗血清进行特异性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当将此基因在pBR~322的HindⅢ位点插入时,也观察到此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8.
69.
康玲  姜凯龙  李佳 《生命科学》2023,(5):576-582
免疫疗法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巨大希望。色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在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和2 (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1/2, IDO1/2)、色氨酸-2,3-双加氧酶2 (tryptophan-2,3-dioxygenase 2, TDO2)和白介素4诱导蛋白1 (interleukin-4-induced-1, IL4I1)是催化色氨酸降解的关键酶。研究表明靶向色氨酸降解酶能够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并与其他免疫疗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这给免疫肿瘤学领域带来了希望。然而,IDO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却带来了令人失望的结果。本综述将讨论色氨酸降解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了可选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绿豆子叶为材料研究了切伤、外源萘乙酸及激动素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作用及其与内源色氨酸和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切伤对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切伤面积的大小与愈伤组织的增殖成正比。在绿豆子叶愈伤组织形成的初期,游离色氨酸和内源吲哚乙酸的水平均降低,而在后期,组织内部游离色氨酸和吲哚乙酸的含量都有增加。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色氨酸可以部分代替萘乙酸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可以认为,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是通过促进内源色氨酸和内源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而实现的。受伤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