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Foliar modifications induced by inhibition of polar transport of aux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effects of auxin polar transport inhibitors,9-hydroxy-fluorene-9-carboxylic acid (HFCA);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 and trans-cinnamic acid (CA) on leaf pattern 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hoots formed from cultured leaf explants of tobacco and cultured pedicel explants of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and the seedlings of tobacco and Brassica chinensis,Although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varies with the inhibitors used,all of the inhibitors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trumpet-shaped and/or fused leaves.The frequency of trumpet-shaped leaf form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inhibitors in the medium.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obacco seedlings showe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main vascular bundle and several minor vascular bundles in normal leaves of the control,but there were several vascular bundles of more or less the same size in the trumpet-shaped leaves of treated one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uxin polar transpor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bilateral symmetry of leaf growth.  相似文献   
152.
红豆杉迁地保护中天然种群的形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0年代自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11株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幼苗组成的栽培种群,在40多年的迁地保护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且在邻近的自然生境中繁衍出一个含有461株幼苗及小树的天然红豆杉种群,树高10~345cm,树龄1~15年,主要散生于海拔35~60m的山坡麻栎群落及山溪边的枫杨群落中。栽培种群中雌树5株,雄树6株,栽培红豆杉在30年左右开花结实。该天然种群的形成过程是:红豆杉成熟种子被鸟类取食,其肉质假种皮被消化后,在鸟类的栖息范围内随着鸟粪被随机散布,经过生境选择、适应,于适宜的生境条件下萌发生长成幼苗及小树。此外,讨论了天然红豆杉种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周亦红  丁伟 《昆虫知识》1999,36(6):350-352
提到化石,通常是指那些从岩层里发掘出来的、坚硬如石的生物遗骸。通常情况下,生物死亡以后,其尸体的有机质部分一般都会在空气的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很快腐烂、消失,而躯体的坚硬部分(如贝壳,昆虫的鞘翅等)或生物体活动时遗留下来的孔洞、痕迹及排泄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亿万年复杂而缓慢的石化作用后,最终形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化石[’],这类岩石上形成的化石也就是古生物学家主要的研究材料。而对于古昆虫学家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那就是琥珀昆虫。1琥珀昆虫的形成及研究概…  相似文献   
154.
银杏大孢子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吉成均  杨雄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323-1326
银杏 (GinkgobilobaL .)的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变成近长圆形 ,细胞核移向珠孔端 ,造粉质体围绕细胞核分布。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偏向合点端。细胞的偏向珠孔端存在大量的粗面内质网 ,而线粒体和质体较少。到了减数分裂前期Ⅰ时 ,细胞中液泡增加 ,向珠孔端的内质网减少。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形成二分体细胞后 ,更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分化。偏向珠孔端的细胞 (A)相对较小 ,细胞中除环状内质网和少量线粒体外 ,几乎看不到质体 ,而偏向合点端的细胞 (B)体积增大 ,各种细胞器的含量也较丰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 ,这两个二分体细胞 (A和B细胞 )的分裂时间也不相同。形成直立四分体大孢子细胞时 ,最向合点端的细胞 (B2 )最大 ,成为具功能大孢子。其余 3个大孢子细胞陆续退化 ,但是细胞间差别很大。偏向珠孔端的两个细胞 (A1和A2 )首先退化。后来B1和B2 细胞之间形成了厚壁。由于减数分裂时极性的变化也可能形成T字型四分体大孢子细胞或只产生 3个大孢子细胞 ,最后只有最下面的一个细胞 (B2 )成为具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人骨形成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过表达BMP9基因的腺病毒(AdBMP9)感染BIU-87细胞,采用定量PCR检测B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9蛋白及BMP9下游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MTT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BIU-87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 TM小室迁移实验检测BIU-87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感染AdBMP9后,BIU-87细胞中BMP9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增加;过表达BMP9后,BIU-87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P9可明显激活AKT信号通路。结论:高表达BMP9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6.
Krüppel样因子7(Krüppel-like factor 7,KLF7)是Sp1样或Krüppel样转录因子家族(specificity protein/Krüppel-like factor,SP/KLF)成员,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完全敲除小鼠出生时大部分死亡.KLF7是肥胖症、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面部发育异常、氧化磷酸化缺陷和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的相关基因.功能分析显示,KLF7是神经系统发育和脂肪形成的关键因子,同时也在肌肉再生和造血作用中发挥功能.在SP/KLF家族中,KLF7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详述了KLF7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和KLFs家族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蜂蜜中内源性物质苯甲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蜜是一种蜜蜂采集植物花蜜后酿制而成的天然甜味物质,具有丰富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理活性功能。本文明确了苯甲酸是蜂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特征性风味物质,且含量与蜜源植物有关,并对其检测方法、形成机理、代谢途径和稳定性等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应深入细化蜂蜜等食品中苯甲酸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不仅可针对性降低加工工艺导致的含量升高,更可为传统产业科技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酒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组、熊果酸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50 mg/kg 熊果酸、50%酒精,50 mg/kg 熊果酸,100 mg/kg 熊果酸,150 mg/kg 熊果酸灌胃。熊果酸对照组生理盐水剂量同空白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酒精剂量同模型组。灌胃共 持续8 周。磷钼酸法检测血清磷(P)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钙(C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形成蛋 白-2(BMP-2)浓度;HE 染色法观察股骨结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BGP、BMP-2 和Ca、P 均明显 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但熊果酸对照与空白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相近。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GP、Ca 和P 水 平均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仅熊果酸高剂量组血清BMP-2 显著升高(P < 0.05)。股骨组织HE 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骨小梁致密、规则且较粗,粗细均匀;模型组骨小梁稀松、不规则、粗细不均匀,甚至可见骨小梁断裂; 熊果酸中、高剂量组骨小梁致密、规则、较厚、粗细均匀,未见骨小梁断裂。结论:熊果酸能够促进酒精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 抑制骨矿物质的流失,在改善酒精致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9.
釉面横纹的数目可用于推断个体牙齿的牙冠形成时间,在生长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云南石灰坝禄丰禄丰古猿(简称禄丰古猿)30枚齿冠完整的前部牙齿,包括上下颌中门齿6枚、侧门齿10枚和犬齿14枚。根据唇侧面釉面横纹计数的观察结果,分别以7天和9天芮氏线生长周期,估算各齿型的牙冠形成时间,结果显示:以生长周期7天计算,中门齿牙冠形成时间约为3.6-4.1年,侧门齿牙冠形成时间约为2.7-3.7年,犬齿牙冠形成时间约为4.2-7.0;以生长周期9天计算,中门齿牙冠形成时间约为4.4-5.2年,侧门齿牙冠形成时间约为3.4-4.7年,犬齿牙冠形成时间约为5.2-8.8年。为更深入地了解禄丰古猿牙冠形成时间在不同齿型及性别间足否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采用小样本平均值的t值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如下:禄丰古猿前部牙齿的牙冠形成时间在各类牙齿的上下颌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犬齿牙冠形成时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雄性牙冠形成时间明显长于雌性,侧门齿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中门齿性别间则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对禄丰古猿中门齿,侧门齿和犬齿的牙冠形成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对比,结果显示中门齿与侧门齿的牙冠形成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犬齿与中门齿和侧门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犬齿牙冠形成时间明显长于门齿。同时也对禄丰古猿前部牙齿的牙冠形成时间与齿冠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表明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将禄丰古猿与其他古猿和现生大猿、南方古猿以及人属成员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前部牙齿牙冠形成时间长于原修康尔猿、南方古猿、傍人、人属成员,接近于蝴蝶禄丰古猿和大猩猩,而明显小于黑猩猩、华南化石猩猩及现生猩猩。  相似文献   
160.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 气候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 但是对不同气候带内的形成机制关注较少。作者沿不同气候带选择了山西庞泉沟、山西历山、河南龙峪湾、湖北神农架以及湖南八大公山等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阔叶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CA 分析结果表明: 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从暖温带的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依次向南到亚热带的湖南八大公山保护区, 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增加的趋势。CCA 和Partial Mantel Test分析都表明, 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不同气候带上植物分布的显著因子。此外, 影响暖温带庞泉沟和历山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 影响亚热带神农架和八大公山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湿度、pH 和土壤硫。因 此, 不同气候带上水热分配不均以及土壤养分存在的差异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