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多胚水稻品系APⅣ不同类型胚囊的形成与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GMA半薄切片技术对 AP 不同类型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的研究表明 ,AP 不同类型胚囊是由不同的发育途径形成的。其中 5- 2 - 1型、6- 2 - 0型和 5- 3- 0型等胚囊是由 3条不同的新的蓼型变异型发育途径形成的。决定这 3条途径变异的因素有 :功能大孢子核的位置变化、胚囊核分裂纺锤体走向的改变、胚囊核的不同步分裂和分裂后形成的核定位不同等。双套结构胚囊的形成可能由于下极核和1个卵原始细胞出现移动错位造成的 ,即本应移向胚囊中央的下极核滞留在珠孔端 ,而本应留在珠孔端的卵原始细胞却取代下极核移向中央。  相似文献   
992.
食用花菜花球形成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用花菜主要有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var.botrytise)和青花菜(B.oleraceavar.italica)。花椰菜又称菜花和花菜,其食用部分是一个由许多花轴、花枝、花蕾短缩聚合而成的肥厚花球。青花菜又名茎椰菜,嫩茎花椰菜,木立花椰菜、意大利芥蓝。它的食用部分为带有花蕾群的嫩茎,花球绿色,故又称绿菜花。1花芽分化与花球形成花椰菜、青花菜的花芽分化是获得产品器官花球的前提。一般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后,就开始进行花芽分化。据何承坤等人「”连续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花棚菜的早、中、晚3个品种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椰案的…  相似文献   
993.
用马来酰亚胺及5恶唑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分别标记晶状体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类,以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在三硝基甲苯、亚硒酸钠、半乳糖、平阳霉素及紫外线等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晶状体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变化。结果发现当晶状体细胞暴露于空气中时,晶状体细胞膜脂类氧化早于蛋白质的氧化;在五种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均是如此.这说明白内障的形成首先是由膜中脂类氧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994.
人血管形成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血管形成因子研究田余祥,崔秀云(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27)关键词血管形成因子血管形成因子(angiogenin)是一种单链碱性蛋白质,pI>9.5,分子量为14kD[1],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中的一员。血管形成因子除具有水解核糖核苷酸活性外,...  相似文献   
995.
一种双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表达载体pEC34中的一段寡核苷酸序列,其中包括翻译增强子序列、SD序列、终止码、起始码及两端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插入GST基因后,构建成双顺反子的表达载体.利用此载体表达了非融合的人骨形成蛋白2A(hBMP2A)和人骨形成蛋白3(hBMP3)C端肽段,将第一顺反子基因(GST基因)切小到原来的1/3时,则位于下游的第二顺反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996.
麦蛾交配过程中精包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祖琳 《昆虫学报》1989,32(4):501-502
自Callahan(1958)首先用系列形态观察研究棉铃虫精包形成后,这一方法即为众多学者采用,成为研究昆虫情包形成的经典方法。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深感此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所见系列形态并非同一精包的连续变化过程,于是从1976年起选用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作实验材料,探索直接观察精包形成过程的研究方法,至今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套活体直接观察方法,从每一对材料都可看到交配授精的全过程,证实精包的形成由雄蛾独自完成,而且精包颈和精包体形成的时间、部位、成分和过程都完全不同。本文报告两种活体实验方法及其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997.
放射活性同位素与肿瘤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连接后,可作肿瘤显象制剂,它注入体内后免疫显象剂中的单抗可吸附于肿瘤上。放射活性原子辐射出γ射线,形成影象,使用γ射线照相机可拍摄下来。目前已有X射线和CAT断层可用于检查许多癌瘤,但单抗显象制剂将能检测出目前方法所不能检查出的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998.
Pramod Gula和Don Durzan关于兰柏氏松体细胞多胚繁殖的这篇论文,描述了在大量裸子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多胚繁殖方面为数不多的成功之一。该研究组悬浮培养成熟种子中的胚,这些种子已经保存了大约五年。  相似文献   
999.
病毒性感染的快速诊断技术通常检测体液标本中的微量病毒抗原和早期IgM抗体,在病毒感染后几天内就可作出诊断。检测微量病毒抗原和早期IgM抗体,要求检测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方法简便。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标记抗体技术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荧光素、酶或核素能与抗体结合成标记抗体,标记抗体仍然具有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免疫学特性,形成一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这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可以用仪器来检测。 标记抗体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 一、免疫荧光技术 将荧光素与特异性抗体共价结合,成为荧光抗体。荧光抗体再与标本中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中所显示的荧光。免疫荧光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内微量病毒抗原,对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更具有诊断价值。也可用于病毒抗原的定位和检测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在几小时内可获得实验结果,已广泛用于病毒实验室快速诊断。 常用的荧光素有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罗丹明,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荧光呈黄绿色;罗丹明的荧光显红色。  相似文献   
1000.
化石作为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探索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史的重要见证。主要介绍了化石的概念、保存条件和形成过程,并以鸟类化石为例,就化石的野外发掘和室内修复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