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美丽箬竹对模拟大气O3浓度倍增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当前环境大气O3浓度(对照,40~45 nL·L-1)、O3浓度倍增4倍(TR-1,92~106 nL·L-1)和O3浓度倍增2倍(TR-2,142~160 nL·L-1)胁迫,以叶片光合色素、MDA、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为指标,分析了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 Q.H.Dai)对O3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结果显示:随O3浓度的提高,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二者的比值(SPC/SSC)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口与b的比值(Chla/Chlb)、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增加趋势.TR-1条件下叶片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38.86%和10.37%,差异显著;Chla/Chlb比值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在TR-2条件下叶片Chla、Chl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26.89%、40.91%、30.47%和20.37%;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C/SSC比值也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42.03%、46.62%、45.09%、11.52%和40.15%;Chla/Chlb比值、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另外,TR-1与TR-2处理组间光合色素含量和POD活性差异不显著,TR-2处理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TR-1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后者.研究结果表明:美丽箬竹对O3胁迫具有强耐受性,可种植于O3浓度较高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82.
为了给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培育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为材料,运用开顶式气室 (OTCs) 模拟当前环境背景大气O3浓度(NF,40~45nL·L-1)的倍增1倍(TR1,92~106nL·L-1)和倍增2倍(TR2, 142~160nL·L-1)情景,分析叶片光合色素、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倍增处理90d时,毛竹叶片Chl、Car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MDA、O2-含量及POD活性显著升高。叶片O2-含量与SOD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片相对电导率、POD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大气O3浓度倍增会导致毛竹叶片老化加快,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膜脂过氧化,膜结构和氧化系统破坏,影响毛竹的正常生长。本文从抗性生理方面揭示了毛竹对大气臭氧胁迫的耐受性,为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高浓度二氧化碳和臭氧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开顶箱熏蒸法,研究了高浓度O3(≈80 nmol·mol-1)和高浓度CO2(≈700 μmol·mol-1)及其复合处理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显著增加了蒙古栎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P<0.05),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P<0.05).高浓度CO2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影响不显著.高浓度O3和CO2复合处理的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上升不明显,说明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蒙古栎叶片的氧化胁迫.复合处理的叶片SOD、CAT、APX活性以及AsA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O3处理的叶片(P<0.05),说明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毛竹对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探索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营策略,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开展了5个O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nl·L-1、100nl·L-1、150nl·L-1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O3浓度升高,毛竹叶片Chl和Car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MDA和O2-含量呈升高趋势。与CF相比,100nl·L-1和150nl·L-1O3,浓度处理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MDA和O2-含量极显著升高;随O3浓度升高,SOD活性呈降低趋势,100nl·L-1和150nl·L-1O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下降。POD活性呈升高趋势,100nl·L-1和150nl·L-1O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提高;长时间高O3浓度(100nl·L-1及以上)胁迫条件下,会导致毛竹叶片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叶片老化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遭到破坏,影响毛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6.
植物组织培养前用臭氧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灭菌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菌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常用的外植体表面灭菌剂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钠、过氧化氢 (双氧水 )、溴水、硝酸银、氯化汞 (升汞 )、抗菌素、酒精和异丙醇等。这些灭菌剂用于外植体消毒灭菌时 ,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且易影响外植体的活力 ,导致外植体褐变死亡 ,还有冲洗次数过多、操作复杂等缺点。本文探讨臭氧对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效果 ,经试验达到了灭菌的目的。  仪器有上海绿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NQ 1 0 83绿科多功能臭氧发生器 (气体流量 0 .0 0 0 3m3 ·h-1)。实验材料为橡皮树 (Ficuselastica)。…  相似文献   
87.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模拟大气中臭氧浓度(100 nl · L-1和150 nl · L-1)的升高,观察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抽穗期达最低值,拔节期和成熟期活性较大.转化酶和脲酶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抽穗期达最高值,后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在臭氧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在成熟期时均显著高于OTC对照(P<0.05).脲酶活性在生育前期高浓度臭氧处理显著地高于对照,低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采用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注射术治疗伴有纤维环后方高信号(HIZ)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伴有纤维环后方HIZ的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75例患者为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61例患者为保守治疗组(B组)。A组患者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对靶点成功穿刺后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O_3~O_2混合气体2~5 mL。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除24例外均获随访,时间18~44个月。在术后第1、2、3、6、9、12和18个月,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A组有效率分别为88.00%、90.67%、93.33%、89.39%、84.85%、78.13%和73.44%,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85%、62.30%、55.74%、61.82%、58.12%、54.17%和47.92%,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2和18个月,A组ODI评分较低,两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术前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靶点穿刺臭氧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伴有纤维环后方HIZ的LDH的方法,其临床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9.
增强UV—B辐射对高山植物麻花艽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地区以太阳短波辐射为背景,建立了人工增强UV-B辐射的实验装置,每天增补15.8kJ.m^-2的辐射剂量,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约5%时近地表面太阳UV-B辐射的增强。观测表明:UV-B辐射的增强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anea)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明显的抑制或伤害作用。相反,在早晨补充UV-B辐射的短时间内,叶片的Pn随Gs的增大而有所提高。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在11:30-12:30,Pn和Gs有所降低。UV-B辐射时间进一步延长后(约14:00以后),处理和对照组叶片Pn和Gs的差异趋向不明显,增强太阳UV-B辐射后,麻花艽叶片的光合色素并无明显变化,UV-B吸收物质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麻花艽叶片厚度的直接测量表明,增强UV-B辐射能明显提高叶片的厚度。叶片厚度的增加可补偿增强UV-B辐射辐后引起的光合色素的光降解,改善单位叶面积为基础的光合速率,是高原植物对强UV-B辐射的一种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90.
臭氧对真菌杀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根霉 ,黑曲霉 ,青霉 ,酵母菌等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放电时间与致死率的曲线关系 ,并观察了与空白对照后其菌落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电时间的增长 ,致死率明显升高 ,且能够达到完全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