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广东省主要母质发育水稻土对磷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广东省5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水稻土进行了P素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等温吸附数据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 3个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但以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最好(相关系数从0.995**到0.999**).利用Langmuir方程计算的P最大吸附量(Xm)和吸附强度因子(K)的乘积(KXm:P吸附特性值)可以作为水稻土吸附P素的综合指标,KXm的大小可以表明水稻土施P次序.试验结果还表明供试水稻土对P素吸附存在两种不同的吸附区.  相似文献   
102.
抗臭氧型微生物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常采用臭氧对水体进行灭菌,在臭氧与矿泉水混合后,当其浓度分别为0.183、0.311及0.584mg/L时,起始阶段臭氧分解速度较小,1.5 ̄5.5h内其分解速度加快,至9.5h后,在水中的臭氧浓度已降至0.040 ̄0.060mg/L,但要彻底分解则需24h以上。从抗消毒剂型微生物培养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臭氧型微生物培养基,在普通倾注平板法、大样倾注平板法、液体大样法和最小近似数法中,当检测含有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开顶式气室(OTC),系统开展了地表O3增加和UV-B增强及其复合处理下(自然空气,CK;10%UV-B增强,T1;100nmol/mol O3,T2;100 nmol/mol O3+10%UV-B增强,T3)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光响应、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等参数的观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和T2单因子处理组的如下指标有相似变化: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半饱和光强显著降低,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先升后降。T1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先降后升,类黄酮含量上升,而T2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含量先降后升。复合处理下,与CK相比各指标的变化和单因子相似,影响程度均强于两单因子组。因此,100 nmol/mol O3浓度增加和10%UV-B辐射增强复合处理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且O3胁迫起了主导作用。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均是非气孔因素,复合处理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比两因子单独胁迫有所加深,是O3和UV-B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3种地被竹对大气臭氧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tus)、白缟椎谷笹竹(Sasa glabra f.albostriata)3种优良地被观赏竹为试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模拟大气O3浓度,研究了不同O3浓度胁迫(环境背景大气、100nL L-1和150 nL L-1)对竹子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气O3浓度的升高,美丽箬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黄条金刚竹呈相反变化规律,白缟椎谷笹竹呈下降趋势;它们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美丽箬竹的Pn日均值先缓慢升高后降低,黄条金刚竹先略有升高后急剧降低,白缟椎谷笹竹逐渐降低;大气O3浓度升高明显影响3种竹的光合参数日变化进程;大气O3浓度为100 nL L-1时,美丽箬竹的光合作用未受到抑制,黄条金刚竹和白缟椎谷笹竹则出现明显的抑制效应;大气O3浓度达150 nL L-1时,3竹种的光合生理都受到严重的伤害。耐受O3胁迫能力存在种间差异,美丽箬竹明显高于黄条金刚竹、白缟椎谷笹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饮用经臭氧处理的灭菌水对小鼠自发性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给昆明(KM)小鼠、NIH小鼠和BALB/c小鼠饮用经臭氧处理的灭菌水,然后观察其乳腺肿瘤的发生情况,剖检小鼠并从其乳腺、左右肺叶、气管、肺门淋巴结、鼠蹊部淋巴结、心、肝、脾、肾、脑和大小肠等部位取材固定,常规病理制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饮用经臭氧处理的水数月后,KM小鼠、NIH小鼠和BALB/c小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的数量明显增加。发生的乳腺肿瘤均为乳腺腺癌,其中一例为乳头状囊腺癌。乳腺肿瘤均发生在生育3~4胎以上的雌性小鼠。9例中有3例发生肺转移癌。根据乳腺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形态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即可明确诊断。结论长期饮用经臭氧处理的灭菌水可使小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6.
臭氧胁迫对水稻生长以及C、N、S元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 OTC),对水稻"3694繁"(Oryza sativa L., 3694 Fan)在浙江嘉兴进行田间原位臭氧(O3)熏气实验,研究不同臭氧浓度熏气对水稻生长以及C、N,S元素分配的影响。实验设置分4个水平:过滤大气组(CF,10 nL/L)、自然大气组(NF,40 nL/L)和两个不同浓度的臭氧处理组(O3-1:100 nL/L; O3-2:150 nL/L)。主要结果表明:(1)开始臭氧熏气时,各个处理组单茎水稻各组分生物量没有差异. 在熏气后期(水稻成熟期),臭氧处理使单茎水稻根、茎和穗生物量显著下降,根冠比降低,株高显著降低,表明臭氧胁迫增加水稻地上部分的干物质分配,且对株高的影响可能大于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2)臭氧处理使水稻根和茎C元素含量下降,叶C元素含量上升,表明臭氧胁迫提高了叶片中碳分配,而降低了根和茎的碳分配;(3)各个组分N元素含量上升和碳氮比下降;(4)茎、叶和穗S元素含量上升,可能会增强水稻抗氧化系统的作用,从而抵抗臭氧胁迫。所有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各个组分的C、N、S元素分配格局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7.
陆地生态系统臭氧通量观测和气孔吸收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治林  孙晓敏  于贵瑞  温学发 《生态学报》2014,34(21):6029-6038
近地面大气中臭氧(O3)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会产生不良影响。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增加使得全球地面O3浓度逐年增加,不断升高的O3浓度已开始影响到我国的粮食产量。O3对植物的影响是由于其进入植物体内发生生化反应所引起的,所以需要建立一种考虑到植物生理生态状况的评估指标来评估O3对植物的影响。其中基于O3通量(特别是植物气孔吸收)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被认为比传统的基于O3浓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更符合O3对植物的影响机理。介绍了O3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方法和评价指标,重点评述了生态系统尺度O3通量观测和气孔吸收估算的主要方法以及在不同生态系统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关于O3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杨棠武  吕美婷  安树青  赵德华 《生态学报》2014,34(19):5670-5678
在基于城乡间环境梯度而发展的以"空间代替时间"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中,近地层臭氧的干扰是决定"城市自然大实验场"是否可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城、乡近地层大气臭氧变化规律的研究却非常薄弱。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城区森林和镇江市下蜀的乡村森林为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间,监测了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以及光照、温度、湿度等的变化动态,比较了两地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区样点与乡村样点相比,年平均气温高0.93℃,而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最大值分别低3.37%和13108.77 lx。说明选择的样点有很好的代表性,反映了城、乡间典型的温湿度差异。而臭氧浓度的监测结果表明,乡村样点年平均臭氧浓度高于城区样点,但是生长季节(夏季)两样点间的差异不显著;城区和乡村样点一年中大于40 nL/L的时间分别是14%和13.9%;两样点AOT40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时间乡村样点的近地层臭氧浓度高于城区样点,但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城市自然大实验场"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实验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实验组给予在CT定位引导下用0.5mm穿刺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臭氧髓核消溶术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浓度为1.8-3.2 mg/L溶解臭氧水冲洗控制皮肤创口炎症引发的红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接受激光皮肤除斑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浓度为1.8-3.2 mg/L溶解臭氧水冲洗皮肤创面,而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冰袋冷敷的方式处理创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创面红肿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显效20例,对照组显效0例,实验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实验组显效20例,对照组显效0例,实验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浓度1.8-3.2mg/L溶解臭氧水对于炎症引发的皮肤创面红肿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不仅能够抑制炎症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