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The role of macroautophagy (hereafter autophagy) in cancer biology and response to clinical intervention is complex. It is clear that autophagy is dysregulated in a wide variety of tumor settings, both during tumo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and in response to therapy. However, the pleiotropic mechanistic roles of autophagy in controlling cell behavior make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in a given tumor setting what the role of autophagy, and, by extension,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of targeting autophagy, might b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evidence in the literature supporting pro- and anti-tumorigenic and -therapeutic roles of autophagy in cancer. This overview encompasses roles of autophagy in nutrient management, cell death, cell senescence, regulation of proteotoxic stress and cellular homeostasis, regulation of tumor-host interactions and participation in changes in metabolism. We also try to understand, where possible, the mechanistic bases of these roles for autophagy. We specifically expand on the emerging rol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 models of cancer in shedding light on these issues in vivo. We also consider how any or all of the above functions of autophagy proteins might be targetable by extant or future classes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We conclude by briefly exploring non-canonical roles for subsets of the key autophagy proteins in cellular processes, and how these might impact upon cancer.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植入治疗血管生成对硬皮病严重肢体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CLI)伴系统性硬皮病患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6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区分为研究组(接受BM-MNC治疗,30例)与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30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度、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经皮氧分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跛行距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跛行距离均延长,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6个月时比较显示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跛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BI、经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ABI、经皮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6个月时比较显示研究组ABI和经皮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期间出现中风1例,肝肾功异常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 %,对照组治疗6个月期间出现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例,中风1例,肝肾功能异常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LI伴发SSc患者实施自体骨髓衍生单核细胞植入治疗可行性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患肢血运,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是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热点,传统的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方法依赖体外构建组织、外源性干细胞移植至靶部位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在体外细胞研究、动物研究中证实可以达到组织修复和再生等作用,然而,临床实践尚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转化。基于干细胞、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工程和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新一代体内再生的医学疗法,即自体疗法得以应用。自体疗法是一种基于优化内源性组织反应,利用干细胞和内源性组织微环境,促进组织愈合和再生的策略。本文将对自体疗法的概念、作用、微环境及优化自体疗法途径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比较自体表皮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和传统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明确他克莫司乳膏对白癜风复色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表皮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和传统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共90例,比较其均匀复色时间和疗效。结果:表皮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组起效时间显著性短于单一表皮移植术组(P<0.05),1月、3月的显效率和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单一表皮移植术组(P<0.05)。单一表皮移植术组颈部的疗效相比于头面部、躯干部、四肢更佳(P<0.05),表皮移植术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相对于单一表皮移植术)可显著性提高位于四肢的皮损的疗效(P<0.05)。相较于单一表皮移植术而言,表皮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对提高节段型和局限型白癜风疗效显著(P<0.05)。然而,他克莫司联合治疗可提高散发型和肢端型白癜风的疗效,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皮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组和单一表皮移植术组中,男性疗效均高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表皮移植术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优于单一自体表皮移植术,他克莫司可有效提高白癜风复色。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ANH)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剖宫产手术患者T细胞亚群、肝肾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7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4,异体输血)和B组(n=64,ANH自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红细胞(RBC)]、T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肾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两组输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5dHb、HCT、PLT、RBC均下降(P<0.05);B组术后5dHb、HCT、PLT、RBC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dAST、ALT、Cr、BUN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5dCD4+/CD8+、CD4+均下降,CD8+升高(P<0.05);B组术后5dCD4+/CD8+、CD4+高于A组,而CD8+则低于A组(P<0.05)。两组输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5dIL-6、CRP、TNF-α均低于A组(P<0.05)。结论:ANH自体输血对剖宫产手术患者T细胞亚群、炎性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影响作用较不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6.
人体鼻咽组织的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在397 nm半导体脉冲激光激发下,人体离体鼻咽正常和癌变组织在600 nm荧光发射波长处的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特性。利用双指数衰减方程对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进行拟合后,获得相应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指数衰减方程以及荧光平均寿命。人体鼻咽癌变和正常组织在600 nm处的自体荧光平均寿命分别为(2.94±0.51)ns和(4.29±0.71)ns,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应用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100%。初步表明了时间分辨自体荧光光谱在早期鼻咽癌诊断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可望与传统的稳态荧光光谱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早期鼻咽癌荧光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连续给药4 w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泪液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8%(7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2%(66/8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液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少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其可更有效增加泪膜的稳定性,减轻角膜损伤,减少泪液分泌,这可能与下调患者泪液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脏弹力硬度、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白细胞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90例的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4周;观察组在和对照组相同方法治疗4周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的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血清TGF-β1、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30/4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LP、GGT、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弹力硬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肝脏弹力硬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20±1.05) kPa vs.(7.33±1.27) kPa](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SIL-2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SIL-2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0±1.21)ng/mL vs.(9.23±1.49)ng/mL,(130.45±11.03)ng/L vs.(162.93±15.62)n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5/45)、15.56%(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肝脏弹力硬度值,降低血清TGF-β1、SIL-2R的表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近交系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模型。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小鼠自体子宫组织块移植到腹膜,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术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手术+雌激素组、手术+缩宫素组、手术组,并设假手术组和雌激素+缩宫素组,术后1~12 d采用不同方案诱发小鼠扭体反应,记录扭体潜伏期及扭体次数,并取异位灶行HE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筛选建立内异症痛经模型的最佳方案。结果除假手术组、雌激素+缩宫素组外,各组小鼠移植物均生长良好,镜下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证实内异症造模成功,与手术+缩宫素组、手术组相比,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手术+雌激素组移植物体积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扭体发生率100%,雌激素+缩宫素组扭体发生率80%,手术+缩宫素组扭体发生率50%,其余组未出现扭体反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手术+缩宫素组、雌激素+缩宫素组相比,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扭体次数明显增多(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为建立内异症痛经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内异症痛经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经正规利尿、补充白蛋白达3个月以上且疗效欠佳的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腹围、体重、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钠及血清蛋白浓度等指标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体重、腹围、24 h尿量及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分别为(66.9±3.8)kg、(94.0±3.6)cm、(966±138.7)ml、(10.5±3.6)mmol/L、(112.4±30.6)μmol/L、(63.8±4.2)g/L、(32.1±2.7)g/L、(43.8±2.3)mmol/L;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66.0±3.9)kg、(93.0±3.6)cm、(1032±154.8)ml、(9.9±3.2)mmol/L、(104.8±25.6)μmol/L、(65.3±3.5)g/L、(32.6±2.9)g/L、(44.7±2.7)mmol/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56.2±3.7)kg、(80.5±4.5)cm、(1530±180.6)ml、(7.9±2.3)mmol/L、(88.7±22.2)μmol/L、(72.8±3.3)g/L、(39.2±1.5)g/L。3个组别8个指标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8.194、117.689、120.527、6.558、6.712、54.827、83.421、493.776,均P=0.000)。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87、0.636、0.559、0.556、0.678、0.522、0.611、0.592;P=0.331、0.266、0.101、0.416、0.25、0.107、0.447);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体重、腹围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减少,24 h尿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t=3.722、3.784、3.82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t=3.921、3.834、3.944,均P=0.000),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t=2.182、2.338、2.182、2.412、2.136,P尿素、肌酐=0.001,其余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