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缺血性心脏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不可逆性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最终造成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发展成为心力衰竭.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修复死亡或濒死的心肌.以细胞移植为基础的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曙光[1].  相似文献   
9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犬心梗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杂种犬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导致前壁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结扎术后两周二次开胸手术,经心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B组为治疗组,结扎术后两周二次开胸手术,经心肌注射含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1 mL。应用STE对12只犬结扎术前、术后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以及局部心肌旋转(Rot)进行分析,并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RS、CS及Rot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后梗死节段的RS、CS以及Rot均下降,治疗后治疗组梗死段RS及Rot较对照组好转。结论 STE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3.
猪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猪α-1,3-半乳糖转移酶(GGTA1)基因的正负筛选打靶载体。方法:以原代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长程PCR方法扩增出GGTA1基因的2条片段;以长约2kb包含部分第9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短臂,在XbaⅠ和ClaⅠ位点插入pLoxP质粒正筛选标记neo基因的3'端;以长约5.4kb包括部分第8外显子、全部第8内含子及部分第9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长臂,于NotⅠ位点插入该质粒中neo基因的5'端;2.7kb的负筛选标记tk基因位于载体中同源短臂的3'端外侧。结果与结论:酶切、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同源臂被正确连接至质粒pLoxP,成功构建了猪GGTA1基因正负筛选打靶载体pSL/GT。  相似文献   
94.
采用GFP稳定表达的细胞系(293-BAC)接种裸鼠形成移植瘤.取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GFP示踪和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了肿瘤组织中细胞的生长规律.肿瘤细胞释放并生长在组织块附近,向周围空间延伸.种植时散落的薄层组织细胞则直接贴壁生长.生长的鼠源间质细胞占总细胞量的1%~3%,散在或在组织新生肿瘤细胞外围集中生长.原代培养的细胞在传代5代以后,其中的鼠源细胞消失.经过成瘤和传代过程的肿瘤细胞生长性能稳定、来源纯净,是相关研究的好材料.观察到的细胞生长规律可为移植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太湖新银鱼移植对(鳖)早期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长江中游西洞庭湖水系太湖新银鱼移植水体(黄石水库)和未移植水体(蒙泉水库),研究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移植对浮游动物食性鱼类(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早期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009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共采集稚鱼157尾,其中7月下旬采集稚鱼在14—23日龄之间,两水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采集稚鱼在20—49日龄之间,黄石水库生长率显著小于蒙泉水库。对样品耳石日轮分析发现25日龄之前两水体稚鱼生长率相似,之后黄石水库稚鱼较蒙泉水库生长慢。食性分析发现25日龄前两水体稚鱼食物组成相似,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25日龄后黄石水库稚鱼食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蒙泉水库稚鱼则转食大型枝角类、昆虫及鱼卵和仔鱼。两水体气候条件、营养状况、鱼类区系组成上基本相同,是否有太湖新银鱼移植是两水体间的主要差别。太湖新银鱼春群在1—5月间繁殖,而的繁殖在6月下旬之后。因此在早期生活史阶段与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竞争会主要发生在转食大型浮游动物之后。太湖新银鱼摄食使黄石水库大型浮游动物饵料资源短缺,稚鱼在25日龄后不能转食,是导致黄石水库幼鱼在25日龄后生长减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实验分组分别将hBMSC、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hyaluronic acid-poly-L-lysine,HA-PLL)、hBMSC-HA-PLL复合物注入损伤区域,单纯损伤组作为对照。术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评价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8周后杀死大鼠,观察不同移植组体内轴突和血管生长的情况,对不同细胞、材料及复合物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hBMSC移植组和hBMSC-HA-PLL移植组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单纯损伤及HA-PLL移植组。电镜结果证实复合物移植组可显著促进轴突和血管生长,新生的轴突和血管结构较为完整。结论 hBMSC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将其与HA-PLL相结合,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包括材料框架作用和hBMSC在体内对大鼠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以及促进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98.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移植在生物学、畜牧学及兴起的鱼类生物工程上都有很多用途。目前,采用基于基因组的育种方法已选育出多种带有所需遗传性状的鱼类新品系;但由于缺乏鱼卵与胚胎的低温保存技术,尚未找到长期保存其种质资源的方法。就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针对鱼类生殖细胞移植及其低温保存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应用前景,以期能积极推动鱼类生物工程的研究,加速鱼类生殖细胞移植在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观察UC-MSC体内移植对心肌梗死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10μmol/L 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UC-MSC 14 d,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分化效果;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每只3.0 mg/(kg/d),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鼠;在注射ISO 48 h后,实验组将DAPI标记的UC-MSC经两次尾静脉移植给心肌梗死模型鼠,移植后第4周和第8周,分别采集实验小鼠的心脏、脾脏,以未移植细胞组的小鼠心肌损伤模型作为对照,通过心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测量,免疫荧光和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鉴定其体内分化和修复作用。结果 RT-PCR分析表明诱导的UC-MSC表达心肌特异性基因:心肌α-actin、TBX5、GATA4和NKx2.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细胞呈心肌α-actin和NKx2.5阳性,且呈双核现象。尾静脉移植后第4周和第8周,模型受体鼠心脏均发现有DAPI阳性细胞迁移至心肌组织且呈现心肌α-actin阳性,HBFP染色及心脏和脾脏指数结果显示移植UC-MSC对心肌损伤的模型鼠有明显的修复和治疗效果。结论 UC-MSC在体外经5-aza诱导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尾静脉体内移植UC-MSC对心肌损伤小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比较奶牛的转基因体细胞和正常细胞经血清饥饿、抑制培养周期同步化处理后的G0/G1期细胞比例;并将同步化处理的核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然后统计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血清饥饿和抑制培养均能获得较高比例的G0/G1期细胞,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血清饥饿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抑制培养组和非处理对照组(P<0.05);但细胞同步化处理6 d后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增加.因此,要获得正常核型的G0/G1核移植供体细胞和较高的囊胚率,同步化处理时间以不超过4 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