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研究一种新型的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阻断剂虎纹蜘蛛毒素 Ⅰ (HWTX Ⅰ ) ,硬脊膜外腔用药对福尔马林结肠壁粘膜下注射诱导的大鼠急性炎性内脏疼痛的抑制性效应 .5 %福尔马林溶液15 0 μl快速注入SD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层 ,可产生几种可评估的反映内脏疼痛的固定性行为 .在此伤害性刺激反应前 30min ,经留置的导管向大鼠硬脊膜外腔分别注入各待测药品和试剂 ,观察其对该模型疼痛行为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美国同类镇痛新药ω 芋螺毒素 (ω CTX MVIIA)和吗啡两个阳性对照组比较 ,HWTX Ⅰ五个剂量组 ,进行大鼠硬脊膜外腔注药 ,均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福尔马林结肠壁注射诱导的伤害性行为反应 .HWTX Ⅰ和ω CTX MVIIA在 2 0μg kg体重剂量时 ,其抑制效果是稳定和明显的 ;在 5 0 70 μg kg体重剂量下 ,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HWTX Ⅰ量 效实验发现 ,在等剂量下 ,ω CTX MVIIA镇痛效果略高于HWTX Ⅰ .但在 5 0~ 75 μg kg较高剂量下 ,ω CTX MVIIA可能引起大鼠产生明显的运动能力障碍 ,而HWTX Ⅰ在该剂量范围内则未见类似的毒副作用 .盐酸吗啡镇痛作用起效快于HWTX Ⅰ和ω CTX MVIIA ,但维持时间较后二者短 .实验结果表明 :同为多肽类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拮抗剂 ,HWTX Ⅰ和ω CTX MVIIA大鼠硬脊  相似文献   
972.
膜芯片检测A组轮状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表面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为基片的基因芯片,采用RT-semi-nested PCR方法,对A组轮状病毒RNA实现高度扩增,并通过5'端带地高辛标记的上游引物实现扩增产物的标记.通过同膜芯片上探针的杂交和免疫显色,实现对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膜芯片对探针的固定效果、杂交吸脱和检测结果可靠,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均为阴性,探针均显示为阳性信号,并且信号强弱与探针浓度关系不大,而主要与探针本身同互补链的结合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已经初步建立了快速检测A组轮状病毒的膜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73.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合成,合成PIA的糖基转移酶由icaADBC基因编码。以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菌株为对象,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细菌总糖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外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葡萄糖对生物被膜诱导的分子机制。有利于生物被膜形成培养条件促进生物被膜形成及多糖的表达,葡萄糖能诱导ica基因的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ica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ODN)能对抗葡萄糖的作用;葡萄糖作用下不同生长周期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ica、icaR、AtlE表达不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细菌糖代谢有关,葡萄糖通过上调ica表达诱导生物膜形成,但不需要ica基因的持续表达;葡萄糖的诱导作用不是直接通过调节AtlE和icaR基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4.
线粒体呼吸链与活性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树森 《生命科学》2008,20(4):519-527
已知有氧真核生物细胞吸收的氧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在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细胞色素氧化酶上通过四步单电子还原生成水。但同时也有1%-2%的氧可在呼吸链中途接受单电子或双电子被部分还原生成超氧(O2·^-和过氧化氢(H2O2)作为呼吸作用的正常代谢产物。此种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的O2·^-和H2O2不但在多种病理的氧化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同样它们也是正常生理条件下对多种细胞过程具有基本调控意义的氧还信号。基于Chance实验室约自20世纪70到90年代的早期研究贡献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其他各实验室的研究新进展,我们聚焦于下述四个相关问题的评述和讨论:(1)由于线粒体内膜面积及其含有的呼吸链复合体酶活力远远高出细胞中所有膜系数量和相关酶活力之总和,因而线粒体呼吸链产生的O2·^-和H2O2构成生物体内最大数量ROS的恒定来源;(2)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的Q循环中Qo位点中半醌自由基(UQH·)已明确是O2·^-的单电子来源;还原细胞色素C-P66^SHC是生成H2O2的双电子供体。虽然复合体I也是产生线粒体基质内O2·^-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确切生成位点尚未明确,在invivo条件下能否产生大量O2·^-也尚有争议;(3)线粒体呼吸链产生O2·^-后的分配和跨膜转移涉及其生理病理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等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直到目前尚未意见一致。“质子和O2·^-循环双回路解偶联模型”整合了目前提出的几种假说的联系点,指出H^+和O2·^-相互作用生成HO2·及其跨膜很可能是这一复杂问题的中心环节,并与O2·^-对“脂肪酸shuttling model”或O2·^-对“UCPS激活”模型形成了内在的联系;(4)线粒体呼吸形成的△P(△ψ和△pH)能直接控制呼吸链的ROS生成,并以非线性(非欧姆)相关方式通过影响Q循环中的Qo半醌的氧还态和寿命来调节O2·^-生成的急速?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建立ICR小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的模型及组织学观察.方法 以同系小鼠作为供体,取子宫内膜分别采用皮下注射法和皮下植入法对2组共24只小鼠行皮下造模手术.3周后测量皮下种植结节大小,并处死半数造模成功小鼠,取子宫和异位结节行HE染色组织学研究.6周后,处死剩余小鼠,并再次测量皮下结节,取子宫和异位结节行HE染色组织学研究.结果 皮下植入法和皮下注射法成功率分别为33.33%和83.33%(P<0.01);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结论 将ICR小鼠子宫内膜注射到同系小鼠腹部皮下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成功率高,且简单可行,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和药物研究既经济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76.
杨谦  孙润广 《中国科学C辑》2008,38(11):1013-1027
人血红细胞生存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膜骨架蛋白网络形变和细胞膜弹性力学性能的改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力曲线测量红细胞膜表面弹性,根据相关力。距离曲线图谱信息,分析活性红细胞在不同生理溶液环境中细胞膜弹性、黏附性与渗透脆性等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生理溶液制备的红细胞在维持其渗透压平衡条件下,细胞形态特征基本正常,直径约7-8μm。当力曲线图谱表征的膜弹性等力学特性,波动较大且差异明显时,形变恢复作用力变化范围为30-150pN,黏附力变化范围为3.9-35nN。尤其是在探针接近和撤离膜表面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多峰锯齿波、压痕深度、黏滞拖拽线程和链状伸展形式的相关力曲线图谱,表征细胞膜表面存在着复杂作用力。在无Ca^2+/Mg^2+的D-PBS缓冲液中,通过调节Na^+,K^+浓度,改变生理溶液渗透压,红细胞形变显著,出现棘轮状、球形和血影空囊等形态,对应的细胞膜弹性等力曲线图谱信息也相对更为复杂。研究表明红细胞膜弹性特性和膜骨架形变都与生理环境中的溶质(糖类与晶体电解质等)、浓度和渗透压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这为深入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动力学提供了证据,也为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红细胞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7.
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下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e-Ne激光(5 mW/mm2)辐照增强UV-B辐射(10.08 kJ/m2.d)的晋麦8号小麦幼苗,通过测定小麦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脂氧合酶(LOX)、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变化,研究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的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He-Ne激光辐照可使经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LOX活性降低,而使CAT、APX和GPX的活性均升高。分析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而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能够通过促进酶促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来缓解紫外线辐射下小麦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78.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评价血管生成技术的应用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评价血管生成并进行优化,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提供良好的体内实验模型。方法:对CAM技术的各个环节,包括合适日龄胚蛋选择、蛋壳开窗及暴露CAM的方法、载体选择、结果分析等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采取气室开窗,以甲基纤维素为药物载体,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物在孵化11d以后、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在孵化7~9d给药,鸡胚存活率为85.8%,生长状况良好,被检测药物有明显的抑制或促进血管生成的效应。结论:通过优化建立了操作简便、鸡胚存活率高的在CAM上评价血管生成的技术;应用CAM技术评价了若干影响血管生成的因子。  相似文献   
979.
生物功能化色谱技术是通过模拟细胞膜表面环境,在色谱系统内实现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新技术。利用生物功能化色谱方法研究了胰岛素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将提取出的胰岛素受体混合物固定化在人工膜(Immobilized artificial membrane, IAM)的表面,并确定了固定化的最佳pH值为7.2,最佳离子强度为20 mmol,最佳有机溶剂浓度为2% (v/v)。通过区带洗脱法确定了胰岛素受体的存在及其与胰岛素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前沿分析法确定了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大小约为0.701 nmol/L。  相似文献   
980.
繁茂膜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旭鹏  张卫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2):2133-2134
海绵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 近10年来, 从海绵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占海洋生物来源的30%以上, 并且大多具有显著的抗肿瘤, 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但是, 由于海绵生物量不能满足这些活性物质进一步研究和商业化的需求, 目前仅有一种活性物质被成功的商业化, 这不仅是商业开发的损失, 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活动的一种损失。为了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问题, 人们进行了包括化学合成、海绵养殖以及海绵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尝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海绵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是最有可能彻底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海绵自身的特殊性, 还没有人成功的建立起海绵细胞系以满足生产需要。人们发现, 海绵细胞的相互接触对于离体海绵细胞长期培养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 大连化物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建立了开发出了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技术, 通过对海绵组织内的原细胞进行富集来获得可长期培养的海绵细胞。海绵原细胞是海绵组织内的“干细胞”, 具有很强的分化、增殖潜力, 同时也是海绵组织内负责消化的主要细胞类型。为了探索海绵原细胞的增殖、分化规律, 本研究基于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体系, 构建了海绵细胞培养实时观测平台, 对繁茂膜海绵原细胞、领细胞、上皮细胞3类主要海绵细胞类型在海绵细胞团形成及生长的全过程进行观察, 了解不同类型细胞迁移规律的变化。通过对视频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离散的海绵细胞与细胞团内的海绵细胞具有截然相反的运动规律, 海绵细胞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伴随原细胞在细胞团内不停息的迁移, 还观察到海绵细胞团内新生骨针的迁移以及细胞间进行颗粒物质的传递。这些信息的获得, 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细胞的功能与作用, 也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探索海绵细胞的增殖、分化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