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对比分析Quadrant通道下微创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20例我院收治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创(MIS)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LIF治疗,微创组给予MIS-TLIF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椎间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射线照射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6个月,微创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PK水平出现剧烈上升,随后又逐渐下降,但同一时段微创组患者的CP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椎骨性融合率为93.33%(56/60),显著低于对照组(85.00%,P0.05),且其神经损伤、硬膜囊破裂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通道下微创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且创伤更小,患者康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择期行腰椎全麻手术患者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给予观察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给予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插管5 min(T2)、拔管后1 h(T3)及术毕(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疼痛及镇静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吗啡使用剂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时刻SBP、DBP水平较T0明显下降,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DBP、SBP水平高于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而Ramas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吗啡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镇痛、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4.
梁金镇  韦桂莲  汪梦云 《蛇志》2014,(4):432-433
目的总结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和引流管的观察、体位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无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cectomy ,MED)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1的影响,探讨两种术式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不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各25例,对术后病人主观满意度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等进行回顾性随访观察研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FD组相比,MED组术后水平移位及角移位较术前无显著差异,FD组在术后3个月以后的水平移位或角移位较术前增加,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MED术后临床疗效相近,但术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程度较开放手术明显降低,更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究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指标、血清微炎症和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骨一科收治的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杜仲颗粒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活性。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4)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β低于对照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损伤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6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131,给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和B组(n=138,给予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血清炎症损伤介质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术后半年、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Cobb'S角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B组术后半年、术后1年Cobb'S角均大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术后3d血清炎症损伤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损伤程度基本一致,但伤椎置钉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方面更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腰痛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腰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将患者按照腰部VAS评分的不同划为对照组(VAS评分≤5分)和观察组(5分<VAS评分<10分),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接受常规治疗和肌电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传导速度(MCV)、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动作电位的潜伏期、长肌力(IMS)、腰背肌后伸活动度(ROM)、ODI指数和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运动传导速度、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长肌力、腰背肌后伸活动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高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表面肌电图信号改变,且随着腰痛程度的加剧,改变程度越明显,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伴有恶性高颅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详细分析和归纳整理了我科应用腰椎置管法治疗的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经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联合治疗后,痊愈3例,好转1例,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 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能有效的降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高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模拟临床给药途径,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多次鞘内注射巴氯芬注射液,观察其局部刺激性,同时进行犬行为学观察,为巴氯芬注射液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2只Beagle犬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巴氯芬给药组。行腰椎穿刺置管,使用单通道微量注射泵泵入给药,给药剂量为1000μg/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连续给药7d,恢复期7d。每日进行行为学观察,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时每组麻醉2只动物,取给药部位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及恢复期期间动物行为未见异常,给药结束时各组均有部分动物观察到置管处表皮感染现象,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在恢复期第3天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给药及恢复期结束时各组动物脊髓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或脊髓内钙盐沉积,各组无差别。给药结束时巴氯芬组1例动物脊膜处有肉芽组织形成,判定与置管操作有关。结论巴氯芬注射液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连续7d鞘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000μg/d对脊髓无局部刺激性作用,动物行为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