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6篇
  免费   1523篇
  国内免费   3641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β-内啡肽(β-EP)mRNA打点杂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放免测定研究了冷适应SD雄性大鼠垂体、下丘脑、淋巴细胞(LC)和血浆β-EP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为:(1)冷暴一周时垂体β-EP mRNA明显增加,从而激活细胞免疫功能。(2)免疫中枢下丘脑和LC β-EP mRNA在冷适应建立(冷暴二周)时增加。(3)血浆β-EP从冷暴二周起持续增加,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虽然LC和血浆β-EP产物增加,但是垂体β-EP mRNA量从冷暴二周起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很可能是通过LC-垂体-下丘脑轴,信息反馈到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42.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3.
提出一个改进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此分泌调节系统各激素之间的激活和反馈作用,也考虑了甲状腺激素与蛋白质结合的动力学过程.由该模型推导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4.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人尿中3-甲基组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e,3-MH)含量的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肌肉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代谢变化,3-MH是人体肌纤维蛋白中的特异氨基酸,全身的3-MH有90%集中在骨骼肌中,3-MH来源于肌纤维蛋白中特定位置上组氨酸的甲基  相似文献   
45.
用磁性分离RNA直接进行逆转录PCR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逆转录PCR(RT-PCR)技术是将提取的IRNA先逆转录为cDNA,然后再对该cDNA进行PCR扩增。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各种内源及外源性正常及异常RNA的分析或检测,而且还常用于cDNA文库的构建及特定基因的制备。RT-PCR所用RNA模板一般是未经纯化的总RNA,若RNA模板含量较低便难以  相似文献   
46.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48.
叶穗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中甸县产叶穗香茶菜[Rabdosia phyllostachys(Diels)Hara]叶中分得1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叶穗香茶菜乙素(phyllostachysin B),经各项波谱数据确定,叶穗香茶菜乙素为6β,11β,14β—三羟基-15α-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20 醛-7-酮。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叶穗香茶菜甲素(phyllostachysin A)。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50.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