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0篇
  免费   1597篇
  国内免费   2397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80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674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2008-2009年,应用FACE研究平台,采用烟农19、扬麦16、嘉兴002和扬辐麦2号4个小麦品种,以O3自然浓度为对照,研究了大气O3浓度增高50%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剑叶显微结构、叶绿素含量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开花期,大气O3浓度增高对小麦产生轻微伤害,剑叶的叶肉细胞和叶绿体结构开始遭到破坏,基粒片层断裂并且开始松散;花后21 d,与对照的叶片微结构差异显著增大,剑叶内膜系统基本解体,叶绿体基本解散,基粒片层消失,加速了剑叶的衰老进程,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成熟期粒重均低于对照.小麦剑叶微结构和光合功能对大气O3浓度增高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嘉兴002对O3胁迫的耐受性较好,而扬辐麦2号对O3胁迫的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992.
海草形态、生长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生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是海洋沉水高等植物,属典型的根茎克隆植物.根状茎直径和分株重分别是其个体大小的第一、二表征指标,个体大小是海草重要的种间识别特征.对海草6个形态构件指标和18个生长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果实大小、单株叶面积、分株重具有显著的种特异性;分株发出的时间差、水平根状茎分枝率、叶年产量、分株寿命和垂直茎分枝率是海草种特异性最强的5个生长动态指标,海草生长动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克隆生长能力强弱和分株生活史长短上;大海草趋于游击型克隆构型,而小海草则趋于密集型,但小海草Cymodocea nodosa例外;大海草基株水平扩展能力较小海草差.海草个体大小与生长特征的相关生长关系表明:随个体的增大,海草在有机构件生长上表现出两相邻叶、相邻分株、相邻节发出的时间差延长,分株、叶、茎寿命延长的特点;在克隆生长水平上表现出根状茎节间长变短、延伸速率降低,分枝率和根状茎上年产分株数降低,分枝角度变小和间隔子增大的趋势;在克隆片段水平上表现为生理整合性增强;在种群层面则表现出生物量增大和种群密度降低的特点.因此,海草个体大小对其形态、生长特征、克隆构型、种群密度和生产力起到了决定作用.大小海草不同的形态、生长动态和克隆构型特征导致它们的生存策略及生态功能也不同,这一点可能对海草场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太湖湖滨生态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梯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忱  刘茂松  徐驰  汤浩  王磊  黄成 《生态学杂志》2012,31(5):1186-1193
2010—2011年对太湖贡湖湾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滨岸挺水植物带(Ⅰ)、湾相沉水植物带(Ⅱ)和堰外开敞水体(Ⅲ)3个滨岸生境梯度带的水质状况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底栖动物13科18种,其中仅出现于1个生境梯度带的物种7个;在其余的11个物种中,有5个种群的密度在生境梯度带间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按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类群的相对比例,刮食者相对丰度在带Ⅰ最高,收集者在带Ⅱ最高,滤食者在带Ⅲ最高,不同生境梯度带间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类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对底栖动物相对丰度和水环境参数的冗余分析显示,环节动物和昆虫与DO、NO3--N和PO43--P浓度正相关,软体动物则与NO3--N和PO43--P负相关,一些腹足类对低DO耐受能力较强,与NH4+-N和COD正相关。修复区3个梯度带水动力条件、水质状况和底质类型的差异性对底栖动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形成了生活习性、摄食特征等显著不同的3个底栖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有氧运动和对照两组(n=6),经过8周每天1 h的游泳训练后(每周5天),测定比较2组间大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有氧运动组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途径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Rmax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大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有益影响,主要是由NO和PGI2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蝰蛇咬伤治疗期间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近10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蝰蛇咬伤患者的检验资料进行整理,选择25例符合本文动态观察要求的患者,对其4项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项凝血指标的PT、APTT和TT检测值在第1次检测时均非常高,治疗后呈进行性降低,至第6次检测时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Fbg浓度在第1次检测时非常低,治疗后呈进行性升高,至第6次检测时才基本上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蝰蛇咬伤可引起凝血功能变化和引发DIC;治疗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和DIC逐渐好转,最终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96.
莫非  赵晓琴 《蛇志》2012,(4):346-348
目的研究腹内压升高及持续时间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mmHg腹内压(IAP)模型组,20mmHg腹内压(IAP)模型组,每组15只。各IAP组大鼠以头皮针于腹腔穿刺,通过三通管连接压力计及氮气袋,运用氮气气腹法制作SD大鼠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对照组不充气。各组动物按腹内压持续时间分别于1、2、4h处死,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每个动物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 10mmHg和20mmHg IAP持续4h组的血清AST、ALT含量均明显高于持续1h和2h组(P<0.01,P<0.05);20mmHg IAP 2h组血清AST、ALT含量亦明显高于1h组(P<0.05);但10mmHg IAP持续2h组血清AST、ALT含量与1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P维持1h的3组(10mmHg组,20mmHg组,对照组)大鼠的血清AST、AL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P持续2h,20mmHg IAP组的AST、ALT含量明显高于10mmHg IAP组和对照组;IAP维持4h,20mmHg IAP组血清AST、AL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较10mmHg IAP组血清AST含量增高(P<0.05),而ALT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mHg IAP组持续4h组血清AST、ALT含量高于对照组4h组(P<0.01,P<0.05)。结论腹内高压可致肝损伤,并与腹腔压力和时间密切相关。SD大鼠腹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简易、稳定可靠,且可重复。  相似文献   
997.
秦岭西部山地次生林和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扰动必然会对地下生态过程产生深刻影响,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下生态过程的演变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小陇山林区恢复近30年的次生林和栽植近30年的油松、日本落叶松、欧洲云杉和粗枝云杉林为对象,通过对5种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密度调查,采用PCA排序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营养结构.结果表明: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是次生林的3.0和2.1倍;油松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中消费者/分解者比值明显高于次生林,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消费者/分解者的比值显著高于欧洲云杉林和粗枝云杉林;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是粗枝云杉林的4.5和3.1倍,而油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丰富度是欧洲云杉林和粗枝云杉林的1.5倍.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吴玉琴 《蛇志》2012,24(3):275-276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肿胀及促进患肢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脑卒中患者23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肌力、肢体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肿胀及促进患肢肌力恢复具有疗效好、安全且经济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张清姬  刘茝莲 《蛇志》2012,24(3):320-321
我科2005年6月~2011年1月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16例,由于病情发现及时,治疗明确,护理措施得当,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