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凝血酶(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其血栓形成率,另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对照组及有无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法检验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MGB1、IL-6、IL-10、IL-1β水平较高,血清AT水平较低(P<0.05)。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血清HMGB1、IL-6、IL-10、IL-1β水平较高,血清AT水平较低(P<0.05)。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清HMGB1、IL-6、IL-10、IL-1β呈正相关性,与血清AT呈负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AT、IL-6、IL-10、IL-1β均是导致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MGB1、AT、HMGB1+AT+炎性因子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868、0.857、0.912;血清IL-6、IL-10、IL-1β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值一般,AUC值分别为0.761、0.758、0.784、0.767。结论: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与急性创伤及其血栓形成均存在一定关联,可根据其指标水平变化评估并预测急性创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和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氧代谢特点。方法:选择长白仔猪40头,随机分为四组:常温假手术组(NS)、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HS)、干热假手术组(DS)、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THS),分别置于相应的环境暴露3小时后,进行麻醉,动静脉置管,NTHS组和DTHS组分别自剖腹术后,行左下叶1/4肝脏切除及脾切除术后,再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5±5mmHg;NS组和DS组仅行腹中线剖腹术。持续检测计算动脉、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氧含量及氧输送(DO_2)、氧耗(VO_2)、氧摄取率(O_2ER)和动脉血乳酸(Lac)。结果:整个病程中,各组动脉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DTHS组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氧含量均较相同时间点的其他各组低,DO_2、VO_2、O_2ER均显著高于常温环境组(P0.05)。模型成功后,NTHS组和DTHS组DO_2均经历"下降-代偿-稳定"的过程,但DTHS组短暂稳定后立即呈进行性快速下降至到动物死亡。在实验过程中,DTHS组各时间点氧摄取率(O_2ER)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HS组和DTHS组氧O_2ER均在休克后0 h出现明显变化,而动脉血乳酸(Lac)在休克后1.5 h才出现明显变化,但DTHS组动脉Lac增高较NTHS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且进展迅速。结论:(1)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较高的氧代谢,是机体代偿能力弱、病程变化快的重要原因之一;(2)VO_2、O_2ER等直接氧代谢指标可作为早期评估监测机体氧代谢的敏感指标;(3)血Lac浓度可能是反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氧化损伤与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实验组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氧化损伤指标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水平,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降钙素(CT)水平,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MYO、IMA、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0.48±2.59)ng/mL vs.(27.07±2.97)ng/m L,(65.68±8.20)U/L vs.(74.27±9.01)U/L,(5.01±1.03)nmol/L vs.(9.64±2.17)nmol/L](P0.05),血清TA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40±2.50)kU/L vs.(7.36±1.03)kU/L](P0.05);血清ALP、BG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8±12.47)U/L vs.(90.53±10.02)U/L,(11.08±1.42)ng/L vs.(8.01±1.23)ng/L,(61.39±5.87)ng/L vs.(50.28±4.92)ng/L](P0.05),ACP、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1±0.60)U/L vs.(8.03±0.92)U/L,(42.95±5.38)ng/L vs.(60.49±6.92)ng/L](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6±0.23)分vs.(3.79±0.67)分](P0.05),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02±6.28)分vs.(65.58±5.13)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6%(3/45) vs. 20.41%(10/49)](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可调节老年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观察了谷氨酰胺(GLN)对创伤大鼠恢复的影响,1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GLN组(9只)和对照组(8只),大鼠行创伤手术后,分别饲喂含或不含1.2%GLN的合成饲料。实验中观察了动物体重恢复、血浆蛋白变化,实验第14天,处死动物,测定伤口皮肤抗张力强度和胶原蛋白含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小肠粘膜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用Student'sT检验分析结果差异的显著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动物的饲料摄入量、体重增长、血浆蛋白水平、氮平衡均无明显差别,但在实验结束时,GLN组大鼠的小肠粘膜DNA、RNA及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伤口皮肤抗张力强度、伤口胶原蛋白合成以及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揭示了GLN具有保护肠道粘膜的作用,有益于大鼠创伤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创伤小鼠淋巴细胞膜流动性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OD体内应用(10000U/kgd,伤后0-3d)可明显降低创伤小鼠血清、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及T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淋巴细胞膜及T细胞质膜、线粒体膜、微粒体膜的流动性,对创伤后T细胞转化活性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减少、IL-2受体(IL-2R)表达受抑、IL-2介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2MLPR)降低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表明SOD可保护创伤后淋巴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并提高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制备了定植质粒菌JM109(耐氨苄青霉素)的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通过puc18质粒裁体示踪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查明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情况,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与内源性感染症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胰腺感染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在中国最为广泛栽培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t.)H.de Lehaie)的地下茎的创伤反应。创伤后的第1天,在伤口附近没有明显反应;2d之后,创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生理反应的代谢物,在后生木质部的导管中以及在基本组织细胞的胞间隙出现粘状物质,这些粘状物质具有果胶特性;创伤后1周,创口附近的筛管及基本组织中的短细胞的细胞壁变成木质化。同时,基本组织中的长细胞的内壁出现新的次生壁的沉积;2周后,创伤反应的组织与未受创伤的组织之间的区别变得更加明显;4周后,一些导管完全充满了粘性物质,但没有观察到侵填体。由于细胞壁的木质化及酚类物质的填充,筛管完全失去了功能。对创伤后6周的材料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其创伤反应的范围不再扩展,在创伤组织与未受伤组织之间的基本组织的细胞壁变得相当厚,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道屏障。毛竹地下茎的这种创伤反应与毛竹竹竿的创伤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住院拟行肾脏手术的患者69例,分为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39例)与开放性肾脏手术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72h术后120 h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开放性肾脏手术组两组ACTH和CO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107.286,P=0.000;F_(分组)=9.092,P=0.004);各个时间点的ACTH和COR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21.454,P=0.000;F_(时间)=94.257,P=0.000),术后1 h两组的ACTH和COR均明显增高,术后24 h、术后72 h及术后120 h两组的ACTH和COR均明显降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术后72 h ACTH和COR降至术前水平,开放性肾脏手术组术后120 h ACTH和COR降至术前水平;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CTH和COR的变化幅度小于开放性肾脏手术组(F_(交互)=36.446,P=0.000;F_(交互)=7.271,P=0.000)。CRP比较,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41.526,P=0.000);各个时间点的CR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05.201,P=0.000),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72 h CRP持续升高,术后120 h CRP明显降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不同时间点COR升高幅度小于开放性肾脏手术组(F_(交互)=14.111,P=0.000)。结论: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小于开放性肾脏手术,能较大程度地维护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更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以及分别对血清创伤应激指标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背侧入路,43例)和B组(掌侧入路,45例)。观察两组患者腕功能优良率、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血清创伤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均增大(P<0.05)。两组术后3 d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前列腺素E2(PGE2)、P 物质(SP)、β-内啡肽(β-EP)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疗效相当,其中掌侧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还可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创伤,综合疗效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常山县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发生状况,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在常山县人民医院、招贤中心卫生院、辉埠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首次在监测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哨点监测方式,以年度为单位持续进行医院伤害监测.结果 常山县2004-2010年监测医院共报告交通伤害病人14 122例,其中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1 937例,占13.72%;以5~14岁在校学生为多,占14.71%;交通伤害中男、女之比为1.66:1;伤害发生原因机动车车祸比非机动车车祸多.伤害发生场所以公路/街道为主,占94.11%;伤害发生时活动以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为多,分别占52.30%和32.32%.结论 5~14岁在校学生为伤害预防干预的重点.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