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锁定钢板(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4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4.2个月(9~21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0.4周(8~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比Bold螺钉和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空心螺钉治疗单纯内踝撕脱骨折57例,分为A组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25例,B组使用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32例。结果:两组57例均获得随访,两组病例远期均能得到较坚强的固定和良好的功能恢复,但Bold螺钉组相对普通螺钉组愈合时间更快(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早期踝关节功能评分高(P<0.05),但六个月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Bold螺钉内固定有助于内踝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检测脑外伤患者、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NGF,neuritin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根据其含量的变化,判断与骨折愈合速度的相关性,寻找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方法:收集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患者各80例、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60例、健康体检人群20例。选取外伤后3天、10天、2周抽取所有实验对象的静脉血,应用ELISA技术测定标本中NGF与Neuritin的含量。结果:损伤后每个时间段里,患者血清中NGF、neuritin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最高。血清NGF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含量明显升高,为(0.86±0.21),伤后10天为(1.47±0.29),14天为(2.0 7±0.21),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neuritin血清含量在伤后第3天略有升高为(83.47±18.85),10天(108.50±31.65),2周(91.86±21.12).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说明与骨折愈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两种因子可能在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共同起作用,从而,推测可能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的下颌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对于52例不同类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口外或口内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结果:52例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51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1例出现咬合关系不良,X线检查骨折线队位良好。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应采用相应的手术切口及固定方法,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LISS-DF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不同固定方式对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寻找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固定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ANSYS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不同单、双皮质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载实验并进行有限元计算和分析。结果1、3孔单2、4孔双皮质固定时,近端螺钉最大应力值在不同固定方式中最小为24.21975Mpa,位移值为0.131424um与其它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说明该固定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力学效果。结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间隔单双皮质固定时,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更好的把持力,使固定更牢固,从而降低固定失败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笔者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病例共1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予X线、CT、MRI检查,并按Schatzker分型:IV型IO例,V型12例,VI型6例。结果平均随访8个半月,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根据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在良好复位,有效稳固的支撑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骨折愈合,还对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5例外伤致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VATS手术组(观察组)40例,采用VATS进行治疗;传统开胸手术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胸部后外侧切口,经肋间进胸探查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疗效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开胸手术和VATS手术均有较好疗效,但VATS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个性化后侧入路治疗单纯性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骨折手术方法。方法:12例单纯性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以及后内后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个性化后侧入路治疗单纯性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冠状面可直视下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79.
本文回顾了Pilon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发展,Pilon骨折特点是高能量损伤累及踝关节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常伴有腓骨骨折和下胫腓关节分离。20世纪中期Pilon骨折被认为无法通过内固定进行治疗,公认的方法是通过骨牵引使关节早期模造获得关节功能的恢复。20世纪后期随着AO理论的深入研究,学术界广泛认同所有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早期活动。此后,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及骨科BO理论的出现,目前普遍认为Pilon骨折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1.寻求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2.不以牺牲局部软组织血供来强求达到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鼻区复合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7例鼻区骨折病例采用横轴面和冠状面高分辨率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分别评价有无骨折并分型。结果:77例鼻区骨折病例中:单纯性鼻骨骨折14例,单纯性鼻旁骨骨折5例,鼻区复合性骨折58例。在58例鼻区复合性骨折中:横轴面诊断与HRCT+MPR+VR诊断不一致23例,冠状面12例。结论:横轴面、冠状面高分辨率扫描均应结合后处理技术才能避免在鼻区复合性骨折诊断中漏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