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家兔胚泡ICM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用显微外科方法从兔早期胚泡分离来的ICM在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因ICM的生长状态而不同。呈带状生长的ICM从近端向远处延伸,而细胞的分化则从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它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分化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因此呈状生长的ICM适艇于进行细胞分化和细胞谱系的研究。二、呈团块状生长的ICM,没有明显的极性,细胞分化开始于团块的外表面,逐渐向中央进行,分化开始稍晚一些,速度也较慢,这种生长  相似文献   
82.
非洲爪蟾卵经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后,在10,000g下离心得到爪蟾卵提取物,LambdaDNA中入上述提取物可构建出染色质结构,并在染色质表面重建核被膜,同时,在染色质外的区域形成环形片层。核被膜在环形片层有相似的发生途径,它们都是由两类在形态、大小、膜结构上有明显差别的膜泡融合而来,首先是直径200nm的圆形小膜泡相互融合成双层膜片层,同时核孔复合体在双层膜上大量装配;以这些双层膜片层为基  相似文献   
83.
ABA,NAA诱导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ABA和NAA联合使用能有效地诱导水稻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向胚性发展。通过液体浅层培养由原生质体得到的愈伤性发展。通过液体浅层培养由原生质体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ABA和NAA的N8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可以诱导原来呈非胚性状态的愈伤组织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在含ZT的N6分化培养基上产生绿点。通过对这两种愈伤组织的生化分析,表明二者在游离氨基酸、DNA、RNA、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特别是SDS  相似文献   
84.
阐明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是评估性状分类价值以及揭示类群关系和进化过程的前提。本文根据泡沙参复合体内6个天然居群的材料,利用居群样本分析、子代测定和杂交试验等手段,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该复合体一些在以往类群划分中起鉴别作用的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叶形、叶缘锯齿数目和大小、茎叶被毛、花萼裂片齿数、花梗长短等性状都是遗传性比较强的性状,而且性状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性状在居群内呈现连续变异且变异幅度非常大,以致于变异的两个极端个体被分别作为不同的种处理。通过对野外居群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对极端变异类型个体所进行的子代测定及其人工杂交,进一步证实上述性状是受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其变异幅度大,变异式样中并不存在任何程度的间断性,因而至少在本复合体内没有鉴别意义。因此,以往建立在上述性状变异基础上的3个类群(A.biformifolia Y.Z.Zhao;A.bockiana Diels和A.polydentata P.F.Tu et G.I.Xu)均不成立。最后,本文对形态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类群划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安徽泡果荠属(十安花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通过和玉米杂交诱导硬粒小麦单倍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DR147授以超甜玉米(Zea m ays L.) ss 7700的花粉后,在83.4% 的柱头上观察到花粉萌发及花粉管长入胚囊,有9.9% 的子房发生了卵细胞的单受精,1.9% 的子房发生了中央细胞的单受精,32.7% 的子房发生了双受精。尽管双受精后可同时形成胚和胚乳,但胚乳往往发育迟缓,甚至败育。硬粒小麦×玉米形成的杂合子核型高度不稳定,在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本玉米的染色体逐步被排除,最后形成硬粒小麦单倍体胚。在授以玉米花粉4 h 后用100 ppm 2,4-D溶液浸蘸硬粒小麦穗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胚在缺乏胚乳或胚乳败育情况下的生长和发育。授粉9—13 d 后由533个硬粒小麦子房解剖出25个胚,得胚率为4.7% 。通过幼胚拯救获得11棵正常植株,植株获得率为2.1% 。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它们为单倍体(2n= 2x= 14)。  相似文献   
87.
以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ill)无菌苗幼嫩茎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本文比较了秦荒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几种酶的活性及同工酶变化。过氧化物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均在球形胚阶段出现一活性高峰;酯酶同工酶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伴有特征带E_2、E_6的出现;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与体细胞胚发育程度呈正相关。所以认为只要综合运用这几种同工酶的实验数据,就可以灵敏检测体细胞胚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88.
用闪光诱导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蔗糖和甘油对菌紫质(BR)分子在脂质泡中的旋转扩散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囊泡本身在悬浮液中的运动并不会影响BR分子在膜中的旋转运动的测量。蔗糖和甘油对BR旋转运动的影响在相变温度以上和相变温度以下是不同的,相变温度以下的主要作用是相分离,使运动减慢,相变温度以上的作用可能是脂的分散,使运动加快。  相似文献   
89.
菌根真菌在红壤中对柑桔吸收磷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种一种球囊霉 Glomus sp.编号 CC-1于红壤中,使酸桔和枳实生苗的根系感染形成泡囊丛枝内生菌根。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标记的可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来研究菌根真菌对柑桔吸收磷肥的作用。放射性宏观自显影和显微自显影表明菌根真菌加强了柑桔对两类磷肥的吸收。放射性测量和化学分析证明有菌根柑桔实生苗的地上部含磷量以及从红壤中和从肥料中吸收的磷量比无菌根的增多,有菌根实生苗的生长反应也较好。  相似文献   
90.
双色花叶芋(Caladium bieolor)和亮白花叶芋(C.hortulanum)的叶及花序外植体在加有2,4-D 和激动素或只加有2,4-D 的培养基上产生了愈伤组织,它们在转移到无激素或含激动素和低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以后分化出大量胚状体,并进一步长成小植株。本工作为花叶芋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