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了解人胃窦粘膜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及其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G细胞内的胃泌素主要位于细胞的基部和侧部,而其mRNA则位于核周和核上区;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不仅位于细胞的基部,也见于细胞突起,其mRNA则位于核周、核上区以及突起。G、D细胞均有开放型和闭合型。结论:G细胞为内分泌方式,而D细胞在人胃窦部可能存在两种细胞亚群,除旁分泌外,也有内分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了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胃液pH值及胃内部分菌群数量与正常人胃液pH值及菌群数量的比较,从1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和15例胃癌患者的胃液中发现pH值增高,随之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数量也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一些胃内的生理菌少于正常人,由此证明胃内微环境的改变与胃癌的发病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下胃黏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212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合内镜下胃黏膜征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收集的病例中肝胃气滞证(21.7%)脾胃湿热证(20.1%)脾胃气虚证(18.4%)肝胃郁热证(13.7%)胃阴不足证(11.3%)脾胃虚寒证(7.5%)胃络瘀阻证(6.6%),各中医证型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下各胃黏膜征象之间,红斑渗出型以肝胃气滞证居多,隆起糜烂型以脾胃湿热证居多,胆汁反流型以肝胃气滞证居多,皱襞萎缩型以胃阴不足证居多,出血型以胃络瘀阻证居多,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下胃黏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张胜林  裴泉清 《蛇志》1999,11(3):45-46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我们自1996年始应用中国蛇协研制的蛇毒制剂青龙肠溶胶囊治疗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男17例,女5例,全部伴有不典型中度增生,17例同时伴肠腺化生,随机设13人为对照组,男10人,女3人,均经胃镜并做组织活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呈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有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肠腺化生。  患者全部门诊治疗,治疗组服用青龙肠溶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NF κB和TGF 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NF κB和TGF α在正常组胃粘膜内弱表达。在胃炎病人 ,NF κB和TGF α表达增强。特别是在Hp+ 组 ,NF κB和TGF α呈高表达 ,与Hp-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P <0 0 1)。此外在G细胞和部分腺上皮的细胞核内也呈高表达。TGF α常以颗粒状的特征位于腺上皮细胞核上区而且高表达。结论 NF κB和TGF α的表达在胃炎组增强 ,而且Hp+ 组远高于其他两组。NF κB和TGF α二者的表达平行且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感染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SS1株BALB/c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H pylori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 方法 :BALB/c小鼠胃内分别接种体外培养的H pyloriSS1株 (实验组 )或PBS(对照组 ) ,组织学方法评价H pylori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所有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未见H pylori定植 ,胃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 ;而所有实验组小鼠在感染H pylori 12周后 ,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及胃小凹顶端可见大量H pylori,胃体及胃窦交界处、胃体及胃底交界处最多 ;胃组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 ,感染H pylori 2 4周后 ,胃组织炎性反应加重。结论 :用胃内接种方法建立了小鼠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郑瑞云  李洲  陶春凤 《蛇志》2022,(1):56-59
目的 分析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建中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3)。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小建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79.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复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胃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8、SOD、MDA水平。结果:经4周治疗后,实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SOD水平更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8、MDA水平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提高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4、IL-8、MDA水平及升高血清IL-2、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益生菌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pylori阳性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包含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将四联疗法中的胶体果胶铋替代为枳术宽中胶囊,并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7天为1个疗程,全部患者治疗2个疗程。停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及H.pylori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益生菌可明显缓解老年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同时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临床治疗CAG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