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1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44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7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71.
微生物发酵合成L—缬氨酸—15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有稳定同位素15N-硫铵为主要氮源的专用发酵培养液配方和相应的工艺条件,在国内首次微生物直接发酵研制成L-缬氨酸-15N高丰度精制产品。产品15N丰度97.68%,反比原料15N-硫铵丰度下降0.53%,L-缬氨酸-15N产酸率最高达4%以上(未校正)。每克15N-硫可得到1克以上的L-缬氨酸-15N(分析值)提取精制收率平均为80-90%(单程),最高达到95%以上(二次提取)。实际每克1  相似文献   
72.
我国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我国8个森林立地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高原亚热带、热带)所属的13个自然保护区,采集了0-5cm土层林下土壤样品384个,测定了土壤pH、水分和养分,从中分离观察芽孢杆菌菌落1873个,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79株,并对其所属亚种进行了初步鉴定,其平均出土率和分离率分别为14.32%和4.21%。研究了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森林土壤中生态分布的规律及苏云金芽  相似文献   
73.
利用电脉冲穿孔法将带有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的穿梭质粒导入几株野生型芽孢杆菌中。它们是野生型的蜡状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观察在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平板上长出的抗性菌落数,计算出转化效率为10~1—10~4转化子/μgDNA。从转化子中分离到的质粒DNA大小及其用HindⅢ酶切的片段与原始质粒DNA相同,毒性测试表明重组转化子对烟青虫六天的致死率达90—100%。  相似文献   
74.
根癌农杆菌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共培养法把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主要栽培品种“云北2 号”,获得转基因植株。所用外植体为带有1—2 m m 子叶柄的完整子叶,根癌农杆菌为A208SE(pTiT37-SE, pROA93)。Ti质粒pROA93 带有NPTⅡ及GUS嵌合基因。共培养2 天后转到附加25 m g/L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MS+ 4.5 m g/LBAP)上。AgNO3 和羧苄青霉素促进芽的分化,头孢霉素则有抑制作用。最高转化频率为27% 。把分化出的茎芽切下,插入含有25 m 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羧苄青霉素不利于根的形成。把完整抗性植株移入盛土壤的盆中,生长状况良好。测定β-葡糖苷酸酶活性,84% 明显高于对照。以NPTⅡ基因作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5.
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新编码鉴定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种类不同,其生化特征不一。本文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等4个科、36个菌属、103个种及4个生物群的细菌进行7位数编码,建立了新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编码鉴定法。为此,编著《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新编码鉴定手册》,介绍此法的理论、有关技术及编码检索表。制备出发酵型与氧化型共用的一套鉴定系列培养基,并对部分培养基作了改良。使用新编鉴定法鉴定23个菌属709株标准菌株及临床参考菌株,与常规法鉴定结果的鉴定符合率为97.74%。本法的操作简单。判定容易,应用面广,是目前我国的最佳方法,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与法国的  相似文献   
76.
张见麟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4):165-166,171
鲍特氏菌属的抗原共发现3大类:凝集原,丝状血凝素(FHA)及毒素。在凝集原中只有7是百日咳,副百日咳及支气管败血症菌所共有,其他13种各异。FHA与百日咳毒素(PT)为无细胞苗的主要成分。毒素有5种,最主要的是PT,其他有不耐热毒素,气管细胞毒(TCT),脂多糖(LPS)内毒素及腺嘌呤环化酶毒素(ACT)。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告用气相色谱法对8株梭菌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有机酸进行测定。采用程序升温方法,样品中各种成份分离较好,所需样品量少,操作方便,样品分析结果与标准菌株及文献对照比较,为梭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双歧杆菌DM9227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化反应特性、代谢酸分析及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综合有关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该菌属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  相似文献   
79.
双歧杆菌的分离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从重庆市正常人群肠道中筛选出的5株双歧杆菌经厌氧→微氧→有氧的方式进行了数百次传代驯化,最后选送3株送国家认可的法定菌种鉴定单位认可为:86321两歧杆菌、86043青春双歧杆菌和86274婴儿双歧菌。它的成功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系列双歧产品奠定了很好基础。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