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严重影响肺通气与换气功能的下呼吸道慢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表现为异常的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以及肺泡结构的破坏。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作为维持肺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细胞,在肺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极其重要。在IPF中,各种原因所致的ATⅡ的受损和衰老凋亡,可能是纤维化发生的是始动因素。而在这之后,关于临时基质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聚集、激活以及间质-上皮转化的过程,异常的ATⅡ也参与其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潜在腺病毒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腺病毒潜伏感染对正常气道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构建了含腺病毒最主要效应蛋白E1A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正常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经过长期抗性筛选获得多个抗性细胞克隆,应用PCR、RT-PCR、Western印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抗性克隆进行鉴定,最终获得不同E1A蛋白表达强度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细胞增殖曲线和周期分析,观察E1A基因对细胞基本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E1A基因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周期,引起细胞S期比例下降,G1期延长,同时E1A能明显增强TNFα诱导下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MIF-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NRDS早产儿14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70)和研究组(n=71),对照组给予Bi 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HMGB-1、MIF-1、BMP-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联合Bi PAP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血清HMGB-1、MIF-1、BMP-7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5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70例,好转6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6.67%(130/150),哮鸣音消失时间为(5.17±0.64)d、ACT评分(27.85±3.86)分、住院时间为(5.73±0.75)d。治疗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嗜酸性粒细胞(EOS)、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150例患者中,发生支气管痉挛2例,咽喉部疼痛3例,无猝死、大咯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5.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一种以在肺泡和终末细支气管生长为主要特征的肺癌,占全部肺癌的5%-10%。近期BA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绵羊肺腺病是一种在病理形态上与人BAC极其类似的肺恶性肿瘤,病因是Jaagsiekte绵羊逆转录病毒。然而,人BAC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不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ON是原癌基因MET家族的一员,RON及其变异体在人BAC样品中呈高度的异常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定向性的在肺泡二型上皮细胞中表达RON,能诱发具有人BAC特征的小鼠肺肿瘤,RON致癌的基础是其传导的异常信息途径。采用特异性siRNA和单克隆抗体干扰RON的表达,能抑制RON介导的BAC的生长。因此,RON的异常表达是特异性药物作用的靶点,阐明原癌基因RON在BAC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运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微生物组成,研究肺部微生物组成与IPF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IPF患者39例,作为IPF组,以体检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存时间,检测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微生物组成。结果 IPF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IPF组患者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0.003,0.003,0.000)。39例IPF患者随访时间为2~60个月,随访结束时患者死亡20例,存活19例,生存率为48.7%,平均生存时间39.8个月,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与IPF患者的预后成反比。结论 IPF患者肺内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与IPF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可能成为改善IPF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变化、CT影像学特征及血清中性粒细胞数与GM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观察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和血清GM试验动态水平变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侵犯肺叶数、空气新月征、晕轮征、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的关系。结果抗真菌治疗前患者肺泡灌洗液GM平均值均高于血清GM平均值(0.62±0.08mg/L,60.0%;0.51±0.07mg/L,31.6%)。同抗真菌治疗前比,患者抗真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肺泡灌洗液GM值快速降低(P0.05),而血清GM数值缓慢降低,仅在第3个月、第6个月降低(P0.05)。患者CT侵犯肺叶数、晕轮征与肺泡灌洗液、血清中性粒细胞值GM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结论肺泡灌洗液及血清GM试验可作为IFD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辅助指标。CT影像学特征、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低血压灌注对无心跳大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白细胞及HMGB1的影响。方法:将32只180-200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缺血30min组[30I]、缺血60 min组[60I]和缺血90 min组[90I](n=8),4组大鼠分别接受麻醉后持续机械通气,测定并统计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白细胞计数及不同白细胞计数,免疫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总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HMGB1蛋白表达均随着低血压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尤其在[60I]和[90I]两组,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增高,并且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与HMGB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证实HMGB1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在低血压灌注缺血期内升高,提示HMGB1蛋白可能具有驱动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金丝猴肺毛细血管和肺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俞诗源 《兽类学报》1997,17(4):301-302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 roxellanae)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研究其肺微血管构筑对于呼吸生理学和比较解剖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于人、鼠、犬、家兔肺的微血管构成情况已有报道, 有关野生动物肺微血管构筑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积累哺乳动物肺的微血管构筑资料, 笔者于1995年至1996年对金丝猴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作了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00.
观察双哌达莫 (DPM)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肺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 的作用。采用组织化学和电镜等方法, 对肺炎组与肺炎+ DPM 处理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肺炎组Am 超微结构发育不良, 吞噬与分泌能力弱; DPM 处理组比肺炎组Am 数量轻度增加, 细胞内溶酶体、滑面内质网与线粒体丰富,吞噬消化、分泌能力增强,病毒滴度与R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 001 与P< 005)。DPM 提高Am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