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外周动脉疾病(PAD)与心血管疾病(CV)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联系。ACCF/AHA指南建议无症状和症状性PAD患者戒烟并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对于存在严重肢体缺血(CLI)的PAD患者应考虑接受腔内与开放保肢手术治疗。即便存在CLI的PAD患者接受如上治疗,有时仍无法为患肢提供足够的血流灌注以消除症状。为建立有效血供,许多研究已经深入细胞治疗层面。内皮干细胞、单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也被应用于PAD患者,以诱导血管生成。其中,HGF最有优势,因为它可诱导血管生成却不伴有反应性血管炎及血管通透性增高。同时,血管腔内治疗器械及技术,如药物涂层球囊等也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将PAD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比分析肺癌患者和肺部非癌性病变肺动脉和主支气管动脉CTA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2例行高度怀疑肺癌患者的肺部CTA,经病理证实肺癌54例,肺结核球28例,同时选择对照组22例。对比分析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内径、主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显影率和及其各级分支显影率。结果:肺癌组、肺结核球组和对照组左主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3.3%、77.7%和72.7%。右主支气管动脉显影率87.0%、83.3%和68.1%。肺癌组左右主支气管动脉清晰显影率高于肺结核球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肺癌组PA内径明显大于结核球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肺癌组PA显影分级明显高于结核球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双侧PA主干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癌性病灶动脉供血增加,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CTA能够显示肺癌病灶供血情况,可用于临床辅助鉴别诊断影像学不能确诊的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以胎盘植入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31例和化疗栓塞组30例。保守治疗组仅单纯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而化疗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胎盘排出和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妊娠情况。结果: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29例成功止血,有1例未能止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栓塞术后未出现器官局部缺血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热、下腹痛为常见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因治疗失败导致切除子宫的7例,仅24例有效保留子宫,成功率仅77.4%,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6例发生宫腔感染,4例发生宫腔粘连。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输血量、胎盘完全清除时间、月经异常的发生情况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1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后有胎盘组织自阴道排出,有11例患者2个月后发现胎盘残留,予以清宫术,除3例失访病例,其余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恢复正常月经,并有2例再次妊娠者。结论: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其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出血控制迅速且并发症少,有助于保留患者的子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Ⅱ,AngⅡ)所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酸性鞘磷脂酶(acidsphingomyelinase,ASM)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检测血管环神经酰胺(ceramide,Cer)含量变化;采用血管环张力描记技术检测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功能;采用二氢乙啶荧光探针(dihydroethidium,DHE)检测血管环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anion,O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孵育后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舒张反应显著降低,Pae与AngⅡ共孵育则无明显改变;AngⅡ及Pae孵育后,动脉对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的舒张反应均无明显变化;AngⅡ孵育可增高动脉环O2-·水平,这一反应被Pae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孵育动脉ASM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但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er含量显著增多,Pae与AngⅡ共孵育动脉ASM蛋白及Ce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采用神经酰胺酶抑制剂N-oleoylethanolamine(OEA)增加动脉Cer含量后,Pae降低动脉O2-·水平以及增强Ach舒张反应的效应被显著抑制。结论:Pae通过ASM/Cer通路改善AngⅡ所致动脉氧化应激增强和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对原发性肝癌(PHC)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121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予以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肝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41%(46/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67%(34/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辅助TACE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患儿36例,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3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栓颗粒或微球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评价疗效,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显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直接征象的诊出率为55.5%(20/36),16例为假阴性(44.4%),未发现假阳性病例;36例患者栓塞术后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复发率13.9%(5/36),复发时间出现于术后2-6个月,表现为再次咯血,但咯血量较初次封堵前减少,均行二次栓塞术。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明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患者术前应仔细进行MSCTA检查,行全面DSA下血管造影,根据患者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永久栓塞剂,运用恰当的栓塞技术。  相似文献   
37.
目前尚未见中国各地汉族成人皮褶厚度的综合研究。于2009年至2013年在中国22个省测量了汉族成人26928例(男13221例,女13707例)的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小腿内侧皮褶的厚度,计算体脂肪率。运用u检验对城乡间皮褶厚度值进行比较,对6项皮褶厚度与纬度、经度、年龄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总的说来,随纬度的减少(从北向南)、经度的增加(从西向东)、年龄的增加,汉族男性皮褶厚度增大,皮下脂肪增厚。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向北)、年龄的增长,汉族女性皮褶厚度增大,皮下脂肪增厚,体脂率(PBF)增大。城市汉族男性皮褶厚度值均大于乡村汉族男性,城市女性肩胛下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接近于乡村女性,其余4项皮褶厚度值大于乡村女性(P<0.01)。城市男性PBF值大于乡村男性,城市女性PBF值小于乡村女性。城市男性、女性与乡村男性、女性均为肩胛下皮褶最厚、髂嵴上皮褶次之,以肱二头肌皮褶最为菲薄。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随着许多病毒性疾病的发展,社会对于新型疫苗的研发迫在眉睫。与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但其免疫原性较弱的特点也十分突出,因此,研究出安全稳定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成为研究学者们共同的关注点。枸杞是传统的名贵补益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是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LBP对口蹄疫重组腺病毒疫苗(rAd5VP1)诱导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cells 1,Th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s 2,Th2)、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为阐明LBP免疫调节的新机制提供实验依据。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均行腹腔注射rAd5VP1,同时分别给予低剂量(10mg/kg·d)、中剂量(20mg/kg·d)、高剂量(40mg/kg·d)的LBP,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mg/kg·d)。免疫7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小鼠脾脏DC(CD11c+MHCⅡ+CD86+)、Th1细胞(CD4+IFN-γ+)、Th2细胞(CD4+IL-4+)、Tfh细胞(CD4+CXCR5+)及Treg细胞(CD4+CD25+FoxP3+)的数量与比例。结果表明,与PBS组相比,LBP能明显诱导DC的成熟,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量明显升高;LBP能明显促进Th2细胞、Tfh细胞的分化,LBP对Th1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影响,LBP能抑制Treg细胞的分化。本研究证实LBP作为疫苗免疫调节剂,可调控DC及Th细胞亚群的分化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LBP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75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两组,选取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E/A比值,同时观察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结果:单/双支病变组(第一组)E峰、E/A比值下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第二组)E峰、E/A值无明显改变,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鉴别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