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102.
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丙二醛 (MDA)的影响及其与肠损伤相关指标变化的规律。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预防、治疗和对照三组。活杀后取小肠组织测MPO、MDA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结果显示 ,治疗组及预防组MPO活性、MDA和TNF -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与预防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提示卡巴胆碱可抑制致炎因子TNF -α的释放 ,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肠组织的聚集 ,从而使小肠MPO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断肝门血流前先分别给予1个5 min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前、术后1天、3天、7天时分别进行生化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h对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及AI进行测定,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天、3天、7天时两组间的AST、ALT、TBIL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l d,两组患者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3.28±3.85天,对照组为19.48±4.92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两组患者的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相比于阻断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断前均未见肝细胞凋亡,术后l h时,两组组均可见肝细胞凋亡,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P0.05)。结论: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重要特点,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在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4.
眼镜蛇蛇毒致肢体局部坏死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岳  刘定国 《蛇志》1995,7(2):40-41
眼镜蛇蛇毒致肢体局部坏死两例李全岳,刘定国,郭鹏周解放军第303医院眼镜蛇咬伤后局部溃烂较多见。但伤后肢体广泛坏死则较少,笔者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吴×,男,12岁,学生。患者于1975年7月27日采药时被眼镜蛇咬伤右前臂背侧中点,即感剧痛,伤...  相似文献   
105.
肢体缺血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将导致肌肉损伤,刺激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的成肌分化,从而完成损伤修复,而肌源性miRNAs参与其中。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来源于植物多酚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但原花青素对缺血肌肉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研究原花青素对小鼠后肢缺血肌肉的作用,探讨miR 133b在其中的表达及作用。雄性C57/BL6小鼠经左后肢缺血后随机分为:对照组(H2O)、低浓度PC(low dose PC,LDPC)组(1 mg/kg)和高浓度PC(high dose PC,HDPC)组(20 mg/kg)。对缺血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 d时,对照组为1.33±0.14,LDPC组为1.50±0.15,HDPC组为2.08±0.23;14 d时,对照组为2.17±0.31,LDPC组为2.00±0.37,HDPC组为3.83±0.17。说明高浓度PC可促进缺血肢体运动功能恢复(P<0.05)。测定各组的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含量,在7 d时:血浆中,对照组为32.85±7.61 nmol/μL,LDPC组为35.90±7.45 nmol/μL,HDPC组为10.46±2.49 nmol/μL;缺血肌肉中,对照组为39.75±7.61 nmol/μg,LDPC组为28.75±7.05 nmol/μg,HDPC组为15.80±3.63 nmol/μg。表明高浓度PC可有效降低后肢缺血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再生肌纤维比例(7 d,53.88%±8.13%;21 d,39.30%±0.37%)均明显高于(P<0.05)对照组(7 d,10.61%±3.00%;21 d,22.61%±3.16%)和低浓度组(7 d,14.57%±2.94%;21 d,18.74%±4.73%)。RT-qPCR检测缺血肌肉中miR-133b-3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的miR-133b-3p表达上调(3.26倍,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PP2CA、PPP2CB和MKP-1可能是miR-133b-3p的靶基因。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PCNA、MyoD和ERK2表达升高,而p-ERK2表达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高浓度原花青素可降低缺血后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缺血肌肉再生,而miR-133b-3p和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姜黄素对过度训练所致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炎症因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目的进行了研究。72只7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一般训练组(M)、过度训练组(OM)和姜黄素+过度训练组(COM)。实验中OM、COM组进行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COM组大鼠以200 mg/kg/d、5 m L/kg姜黄素灌胃56 d,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 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处死大鼠,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肾组织IL-1β、TNF-α、IL-6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8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光镜下C、M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 OM组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 COM组较OM组明显减轻。Paller评分,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电镜下C组结构正常; M组结构出现轻微改变; OM组结构改变明显; COM组较M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OM组肾组织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 OM组肾组织IL-1β、TNF-α和IL-6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OM组显著低于C组。从而说明8周的游泳训练导致大鼠出现过度训练及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姜黄素可以延缓过度训练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预防和延缓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大鼠肾脏功能,缓解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培养环境不同氧浓度对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分泌促血管新生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和鉴定。然后在不同氧浓度(1%,5%,21%)的环境中培养,于第3天,7天,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皮祖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derived factor-1α, SD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等生长因子的水平。结果:第3天,不同氧浓度下各组EPC分泌VEGF、SDF-1α、IGF-I无明显差异(P均0.05)。第7天和第10天,各组EPC分泌IGF-I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是和21%氧浓度相比,相对低氧浓度(1%和5%)能够明显增强EPC分泌VEGF和SDF-1α(P均0.001)。结论:适当时间的低氧环境培养能够显著刺激内皮祖细胞分泌VEGF和SDF-1α,进而增强其促血管新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用于骨肉瘤术后化疗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PTEN)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的220例骨肉瘤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DIA化疗方案治疗,静脉滴注顺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每次15 m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肢体功能评价,VEGF、PTEN水平,PCNA阳性表达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81%(90/110)vs65.45%(72/110)](P0.05);实验组肢体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09%(87/110)vs63.63%(70/110)](P0.05);两组PTEN水平较治疗后显著升高,但无差异(P0.05),两组VEGF水平较治疗后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CNA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骨肉瘤术后化疗中的效果显著,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平衡,降低VEGF水平以及PCNA阳性表达率,减少细胞增殖,提高PTEN水平,增强抑制恶性肿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不同时间点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开胸不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血流阻断;缺血再灌注组2h组(I/R 2 h组)、24 h组(I/R 24 h组)及48 h组(I/R 48 h组),以上3组均阻断LAD 30 min,分别于再灌注后2 h、24 h、48 h观察心肌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p62、LC3B及线粒体膜蛋白Tom20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心肌组织ATP含量于再灌注2 h开始下降,24 h下降最显著,48 h有所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再灌注24 h最为明显,48 h有所改善。PINK1、Parkin、p62蛋白表达于损伤后2 h增强,于再灌注后24 h升高最显著,持续至48 h,LC3BⅡ表达于损伤后24 h增强,同样持续至48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自噬体于再灌注后24 h明显增多,并持续至48 h。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与形态损伤以损伤后24 h最为显著,至损伤后48 h后好转;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以损伤后24 h最为显著,且维持至损伤后48 h,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0.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预缺血对麻醉家兔缺血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丁延峰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7,49(1):105-109
在氨基甲酸乙酯和戊巴比妥钠两种不同麻醉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发剂cromaklim(Cro)和预缺血(IP)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KATP通道是否与IP对IR心肌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