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在医院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GNI、GNS-143、GNI-448,对22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共分离到阴沟肠杆菌229株,59.0%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其次是尿液占13.5%,再次为创面分泌物/脓液占12.7%.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0.0%、0.4%和2.5%,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7%、96.9%、97.5%.结论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在院内扩散.  相似文献   
22.
采用新旧肠杆菌的2种解释标准,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2种解释标准的临床意义。收集本院2009至2010两年临床分离的912株大肠埃希菌、328株肺炎克雷伯菌,用Kirby-Bauer法作药敏试验,用WO-NET5.4软件先设置CLSI推荐的旧的肠杆菌解释标准,分析耐药性。再设置CLSI推荐的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1]修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解释标准,分析其耐药性。用肠杆菌旧的解释标准分析常规检测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36株产酶株;肺炎克雷伯66株产酶株;产酶株比非产酶株的耐药率高。用新的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对于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5.2%;头孢他啶提高10.4%;头孢噻肟提高10.2%;氨曲南提高7.1%;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6.7%;头孢他啶提高4.3%;头孢噻肟提高10.1%;氨曲南提高2.5%;未向临床报产酶株。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新的解释标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分别提高了0.4%和0.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提高了0.2%和0.6%。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更能客观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蔓延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阪崎肠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阪崎肠杆菌肠杆菌肠杆菌属,是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种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属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阪崎肠杆菌耐酸、耐高温、耐干燥,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阪崎肠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细菌学培养方法及各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24.
164株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3年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64株阴沟肠杆菌,其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阴沟肠杆菌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5.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转糖基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B1.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B1菌株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培养基主要组份为:乳糖1%,酵母粉1%,蛋白胨0.5%;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6 h.在该培养条件下产酶量为9.7U/mL.利用薄层层析技术研究了pH、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该菌株全细胞以乳糖为底物生成低聚半乳糖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pH7.5缓冲液配制的30%乳糖溶液;50℃反应12h.最优化反应的转糖基产物经HPLC、TLC和MS分析,确定低聚半乳糖产量为40.7%,组分为转移二糖、三糖和四糖.  相似文献   
26.
27.
用PCR方法从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中克隆出09kb的DNA片段,经DNA测序证明是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cetolactate decarboxylase,α-ALDC)基因。将α-ALDC基因重组到质粒pBV220后,转化大肠杆菌,经筛选获得高效表达的重组子菌株。重组α-ALDC基因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7%。酶活检测表明重组子细胞表达的α-ALDC活性是产气肠杆菌的12000倍。另外,粗提的重组α-ALDC的最适pH为6.5~7.0,pH稳定范围为5.5~8.0,适合的温度为35~45℃。Ba2+、Cd2+、Fe2+、Co2+、Mn2+、Sn2+可提高重组α-ALDC的活性。氨基酸修饰剂可降低其活性。  相似文献   
28.
金属β-内酰胺酶(MBL)可广泛水解多种抗生素,对常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不敏感。产MBL肠杆菌科细菌一直是临床公认的多重耐药病原体。尤其是在发现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后,人们更加重视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MBL的情况,因为其所致感染日渐严重。因此,快速、准确检测出产MBL菌株是有效预防、控制感染发生与播散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肠杆菌科细菌MBL的发现及分类、耐药基因传播、检测方法等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9.
实蝇与体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其中,肠杆菌科细菌是这些内共生微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中。研究证明,共生肠杆菌科细菌在参与实蝇的碳氮循环、营养代谢、生殖免疫及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的类群,发现许多优势的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它们能增强实蝇的健康,提高昆虫不育技术的应用高效性。本文对实蝇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在不育昆虫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生菌群落间的互作关系,而且对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临床数据并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老年患者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4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液、全血和尿液中,分别占31.54%、24.16%和18.12%。在科室分布中,阴沟肠杆菌感染主要来源于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6.84%、14.10%和14.10%。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0%、96.64%和95.97%,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96.36%、96.36%、97.67%、100.00%和100.00%。结论阴沟肠杆菌易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以及伤口的感染,且其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