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受试者根据BMI的差异分作正常组(18.6 kg/m2≦BMI<23.0 kg/m2)35例、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53例、肥胖组(BMI≧25.0 kg/m2)22例。分析三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肥胖组手术时长为(268.01±36.14)mi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211.73±30.56)min、(224.12±34.87)min(均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康复时间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以及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正常组5年生存率为45.71%(16/35),超重组5年生存率为47.17%(25/53),肥胖组5年生存率为45.45%(10/2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BMI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长具有一定影响,但和远期预后无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在医院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GNI、GNS-143、GNI-448,对22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共分离到阴沟肠杆菌229株,59.0%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其次是尿液占13.5%,再次为创面分泌物/脓液占12.7%.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0.0%、0.4%和2.5%,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7%、96.9%、97.5%.结论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在院内扩散.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质量指数(BMI)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术后并发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体格检查,记录内脏脂肪面积(VFA)与BMI。根据VFA将其分成高脂肪组(VFA≥100cm2,n=43)、低脂肪组(VFA<100cm2,n=83),根据BMI分成未超重组(BMI<24kg/m2,n=78)、超重组(BMI≥24kg/m2,n=48),比较不同VFA、BMI患者的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VFA、BMI患者的预后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A、BMI预测并发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高脂肪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低脂肪组延长,术中出血量高于低脂肪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低于低脂肪组(P<0.05)。超重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未超重组延长,术中出血量高于未超重组(P<0.05)。高脂肪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不良率高于低脂肪组(P<0.05)。 超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高于未超重组的6.41%(P<0.05),但是两组预后比较无差异(P>0.05)。ROC曲线提示,VFA、BMI预测术后并发症的AUC分别为0.784(P=0.001,95%CI:0.683-0.885)、0.740(P=0.004,95%CI:0.608-0.872)。VFA、BMI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776(P=0.002,95%CI:0.667-0.885)、0.667(P=0.058,95%CI:0.517-0.817)。结论:VFA、BMI过高均会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其中VFA过高还会增加预后不良风险,VFA预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效果优于BMI。  相似文献   
4.
心脏干/祖细胞(cardiac stem or progenitor cells, CSC/CPCs)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成体哺乳动物心脏是一个自我更新的器官, 同时也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一种优越的细胞类型.目前, 已分离鉴定出多种亚群的CSC/CPCs, 并对它们在心脏中赖以生存的生理微环境也有一定的认识.对不同亚群CSC/CPCs的表型、分化潜能及调节它们在体内静息、自我更新、迁移或分化等活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讨论CSC/CPCs的来源并简要介绍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并对干细胞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子氢对糖尿病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00 ng/m L的LPS诱导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同时将两组细胞分别置于正常培养环境和含有饱和氢培养环境下培养36小时。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中miR-9、miR-21和miR-199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TLR4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iR-9、miR-21在分子氢作用后明显下调,而miR-199在分子氢作用后下调不明显。并且,小胶质细胞活化后TLR4途径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增加,在分子氢处理后Myd88和IKKβ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NF-κB蛋白的表达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分子氢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氢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对Myd88介导的TLR4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及通路中部分miRNA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炎症标志物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行回顾性分析。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PNI,并采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数(NE),计算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NE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成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根据术后12个月的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术后有无并发症及不同预后患者的PNI、PLR、NLR,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术后有26例(17.33%)发生并发症,124例(82.67%)无并发症;术后12个月内死亡19例(12.67%),生存131例(87.33%)。并发症组术前PNI低于无并发症组,PLR、NLR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死亡组术前PNI低于生存组,PLR、NLR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术前营养风险、术中出血量≥200 mL、PLR≥147.98、NLR≥2.86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NI≥51.94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4 cm、脉管癌栓、浸润深度为T3+T4、PLR≥147.98、NLR≥2.86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NI≥51.94是预防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前PNI下降以及PLR、NLR升高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三者是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并观察纤维蛋白胶(FG)作为细胞支架材料的效果。方法:密度梯度法获得BMSCs,体外诱导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用普通培养皿、BMSCs培养条件并不加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培养;非FG共培养组使用普通培养皿并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BMSCs分化;FG共培养组使用铺有FG的培养皿并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BMSCs分化。培养1w及2w后用Westen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Keratocan的表达,在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表现出成体干细胞潜能,CD29染色阳性,符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特征。诱导培养2周后对照组BMSCs融合成单层、呈条索状生长;非FG共培养组部分细胞体积变小、多突起,局部呈梭形生长;FG共培养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部分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与FG生物相容性好。Westen检测结果:BMSCs细胞在纤维蛋白胶或普通培养皿上特定培养条件下均能诱导表达角膜基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Keratocan。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下可分化为角膜基质细胞,有望作为治疗角膜疾病及角膜组织工程的备选材料,纤维蛋白胶组织相容性好,可为组织工程提供移植细胞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子A(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A,PDGF-A)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201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7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作为实验组,10例无白内障发生的透明晶状体前囊膜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两组上皮细胞中PDGF—A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并采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PDGF—A表达,且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表达明显高于透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PDGF-A强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年龄组白内障人群中PDGF—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PDGF—A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PDGF—A的表达量与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呈正相关;(3)PDGF.A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年轻人白内障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