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0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80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根据肝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组39例、轻度肝纤维化组33例、中度肝纤维化组51例、重度肝纤维化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清AFP、GP73、GP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联合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地增加,患者肝脏轮廓逐渐不清晰、表面不光滑、肝脏回声逐渐增粗增强、有结节感、肝内胆管走形逐渐模糊,脂肪肝和腹水比例逐渐增加,脾脏厚度、脾脏长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为79.82%、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79.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AFP、GP73及GPR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64、0.779,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AUC最高(AUC为0.81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AFP、GP73、GPR升高,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探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质软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分为无包裹加强组(2016.1-2018.12,246例)及包裹加强组(2019.1-2021.12,244例),比较两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胰腺术后出血(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术前基本临床资料中,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胆道引流、肿瘤位置及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除类型、PV 或SMV切除重建、主胰管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术后总体并发症、临床相关胰瘘(CR-POPF)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晚期腔外PPH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PPH相关再手术率、总体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胆瘘、延迟性胃排空障碍、早期PPH、晚期腔内PPH、A级及B级晚期腔外PPH、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中,两组PPH病人侵袭性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H病人在不同侵袭性治疗措施及PPH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质软胰腺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CR-POPF及晚期腔外PPH、C级晚期腔外PPH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及再手术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D4+/CD8+比值、腺苷脱氨酶(ADA)与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其对IM患儿肝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2例IM患儿(IM组),另选择同期我科收治的95例EB病毒检测阴性的发热患儿(非IM组)和体检健康的7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肝损害将IM患儿分为肝损害组(61例)和非肝损害组(41例)。比较外周血NLR、CD4+/CD8+比值、ADA与EBV-DNA载量,Pearson法分析NLR、CD4+/CD8+比值、ADA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患儿发生肝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IM组ADA高于非IM组和对照组(P<0.05),且非IM组高于对照组(P<0.05),NLR、CD4+/CD8+比值低于非IM组和对照组(P<0.05),且非IM组低于对照组(P<0.05),IM组EBV-DNA载量高于非IM组(P<0.05)。IM患儿ADA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493,P<0.05),NLR、CD4+/CD8+比值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19、-472,P<0.05)。肝损害组ADA、EBV-DNA载量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NLR、CD4+/CD8++比值低于非肝损害组(P<0.05)。肝脏肿大、高EBV-DNA载量、高ADA是IM患儿肝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高NLR、高CD4+/ 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IM患儿ADA增高,NLR、CD4+/CD8+比值降低,与EBV-DNA载量增加以及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将其平均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6只。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观察记录大鼠肝脏形态,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胶原纤维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数值,分析大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均较病理模型组明显减轻。柔肝化纤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指标数值与肝组织中HYP、MDA指标水平较病理模型组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P<0.001),而柔肝化纤颗粒高剂量组GSH-Px、SOD的指标含量显著高于病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害情况,减轻其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与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SH-Px与SOD的水平、降低HYP与MDA的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机体胶原蛋白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sTim-3)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行TACE治疗2个月,采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疗效,根据不同疗效分为疗效不良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2)。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治疗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ACE治疗,62例患者疗效良好、32例患者疗效不良,治疗有效率为65.96%。疗效良好组术前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显著长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显著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82.1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可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疗效,且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普洱茶茶褐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TGF-β/Smads通路、氧化应激反应及肝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普洱茶茶褐素高、中、低剂量,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高盐进行代谢综合征造模,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同时,普洱茶茶褐素低剂量组给予0.281 g/kg?bw普洱茶茶褐素,中剂量组给予0.562 g/kg?bw,高剂量组给予1.124 g/kg?bw,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对比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的体重、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比5组大鼠心脏组织的TNF-β1蛋白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的收缩压、体重、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TNF-β1、Smads、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明显较高,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模型组明显较高,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模型组明显较高,与高剂量组相比,模型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酶、ATP、ADP、AMP明显较低,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模型组较低;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模型组较低;与高剂量相比,模型组较低,P<0.05。结论:普洱茶茶褐素可通过代谢综合征大鼠TGF-β/Smads通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及肝组织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有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细胞受体(MHC-TCR)与病毒抗原肽复合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三者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识别和结合,可以诱导病毒特异性CD8^+CTL的产生,有可能利用病毒抗原肽作疫苗,清除胞内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肝癌细胞系与聚砜中空纤维建立了固定化细胞反应器,观察并测定了反应器的运行及体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SMMC-7721肝细胞系不仅可在聚砜纤维表面生长繁殖,而且保留其在体外静态培养时的生物学特性如尿素合成及极低的苯巴比妥生物转化。由于细胞功能与中空纤维材质性能有关,因此,用这一个反应器可以饰选和评价聚砜及其它中空纤维,为人工肝装置选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大鲵1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后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鲵体内只有H4和M4两种同工酶,红细胞只有M4一种同工酶;大鲵体内LDH同工酶中,以M4占绝对优势;除生殖腺及脑外,在幼体至成体的发育过程中,LDH同工酶未见变化;大鲵体内各组织LDH含量及前述两种同工酶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0.
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变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受体的放射配体分析法,观察链佐霉素(STZ)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变化,并用核酸杂交方法对STZ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Wistar大鼠在腹腔注射STZ后2周,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55.6%,而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下降。用斑点杂交方法观察到,STZ注射2周后,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含量明显增加,而补充胰岛素后,受体mRNA含量基本恢复正常。提示STZ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低胰岛素血症引起肝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补充胰岛素可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进一步证明,血清胰岛素水平在STZ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