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9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药材分类中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与模糊聚类法,对植物药材百合的18个样品进行了聚类.结果不仅两法所得的结论相一致,而且与传统分类的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含有PHB和非PHB(脂类贮存物质(NPLD)的细菌细胞的尼罗红染色和荧光显微观察,证实尼罗红是一种很好的细菌细胞内贮存的脂类物质的荧光染色剂,灵敏度较高.可用于PHB和非PHB脂类贮藏物质荧光显微观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3.
首次从朱砂藤根中人离并鉴定了β-香树脂醇乙本能酯,蒲公英醇,β-谷甾醇,另有两个结晶尚在鉴定中,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生于十字花科植物上的3种链格孢属真菌21个菌株进行的10种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这10种酶分别是:酯酶(ES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脱氢酶(GDH)、甘露醇脱氢酶(MADH)、乙醇脱氢酶(ADH)、黄嘌呤脱氢酶(XDH)、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对同工酶酶谱资料的聚类分析,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将21个菌株归为3大类群,每一类群所包括的菌株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各菌株的归类关系与其寄主植物、地理来源无关。表明同工酶凝胶电泳在Alternaria种级分类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明确地将不同菌株鉴定到种级水平。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SCF-MO-LCAO半经验方法,对二聚半乳糖醛酸的构象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在势能面上存在多个构象区域稳定点,最稳定的构象形式在Φ=60.0°,ψ=-120.0°位置。从量子化学的前线分子轨道、电荷布后以及双中心作用能分析探讨了稳定构象与水解易于发生的可能构象间的联系。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6.
利用染色体配对分析和酯酶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我国育成的11个八倍体小偃麦,结果表明:(a)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b)来源于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而小偃7430和小偃68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很可能是E和F染色体组的重组体;(c)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色体组E。部分双二倍体中酯酶及醇溶蛋白偃麦草染色体特征带的存在和发现,为这些染色体或其片段导入小麦后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7.
对似近分析的一点改进及其拓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给出了似近分析一个重要的改进,并将改进的似近分析推广为m维似近分析,同时给出了两个数学定理及其证明。根据多维似近系数的数学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方法,即逐步多维聚类法。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聚类法比二维系数聚类优越,聚类功能强,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9株根瘤菌酯酶及SOD同工酶图谱,结果显示快生型根瘤菌与慢生型根瘤菌有明显区别,不仅根瘤菌种间有明显差别,而且菌株间也存在差异。Rhizobiumleguminosarumbiovarsviceae和phaseoli具有相同的SOD图谱和相似的酯酶图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上述同工酶图谱不同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和其它快生型根瘤菌。  相似文献   
29.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331例辽宁满族新生儿脐带血血红蛋白F中Gγ/Aγ比值。结果显示:高Gγ(>80%)者4例,占1.21%,其基因频率(f)为0.00604,低Gγ(30-48%)者6例,占1.81%,其基因频率为0.00906,其余正常,Gγ平均值为65.23±6.38%。未发现AγT链。对其中八例异常者(4例高Gγ值,4例低Gγ值)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基因图谱分析,确定4例高Gγ值者基因型有两种:Gγ-Gγ/Gγ-Aγ二例,Gγ-AGγ-Aγ/Gγ-Aγ二例;4例低Gγ值者基因型有二种,分别为:Aγ-Aγ/Gγ-Aγ二例和-GAγ/Gγ-Aγ二例。其中Aγ-Aγ基因型在中国人群中未见报道过。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HHT、RA、WB_(852)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此过程中PKC活力在细胞胞浆部分及膜溶脱部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用药浓度下,从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形态学观察及NBT还原能力测定判断,三种药物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PKC活力分布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组细胞胞浆部分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在用药早期(约6h以前)下降显著;而膜部分PKC活力则表现上升、或下降,或活力相差不大的结果。暗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PKC对不同的胞外刺激可能采取不同的应答方式。PKC的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信息传递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