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0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286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一株降解苯酚的酵母菌的分离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炼油厂消化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该菌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菌落较小,表面不光滑四周呈树枝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生长的pH范围为6—9。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时,能生长的最高酚浓度为1850ppm,蛋白胨、酵母粉能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降解,且能使酵母菌的耐酚浓度提高到2400ppm。葡萄糖能促进酵母菌的生长。但抑制苯酚的降解。此酵母菌还能利用苯甲酸钠、间苯二酚和油酸。  相似文献   
152.
肌醇磷脂代谢与V-mos癌基因转化细胞的相关性,迄今为止未见报导。本文用6m2细胞(Moloney鼠类肉瘤病毒(含V-mos)温度敏感突变株(MoMuSVts110)转化的NRK细胞)为模型,探讨了肌醇磷脂代谢与细胞转化的相关性。在33℃ (转化型温度)时,细胞内PIP(磷脂酰肌醇-4-磷酸)含量明显高于39℃(正常型温度),显示出转化型6m2细胞中存在一个提高的PI激酶活性。同时可见DG(二酰甘油)和IP_3(肌醇三磷酸)含量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型细胞。当细胞由39℃转至33℃10min,PIP、DG、IP_3含量和PKC活性均明显增加,并伴随有PKC活性由胞质向质膜上的转移。实验结果表明肌醇磷脂代谢参与了6m2细胞转化过程。文中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3.
目前膜ATPase的活性测定主要是利用ATP再生系统,以及测定ATP水解所释放的Pi的方法。Fiske和Subbarrow于1925年创立的用钼酸铵显色测定Pi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ATP酶的测定,但此法的缺点是在显色过程中会造成有机磷的水解,影响Pi的测定尤其是在测定角膜和细胞组织中的ATP  相似文献   
154.
本文报道了作者在湖北省监利县新兴垸低湖田进行的莲藕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结果,从低湖田试验莲藕的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说明了低湖田植藕是该区涝渍地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简要提及了低湖田植藕应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5.
焦端贵 《蛇志》1991,3(3):6-7
本文首次报道了五步蛇身体主要部位的数量性状与其排毒量的关系。其中我们发现与排毒量有关的部位是头积、体粗、体重、佛指长。  相似文献   
156.
本文根据湍流统计理论和野外观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林带背风面湍流自相关、空间相关和湍流积分尺度特征。在林带背风面的林缘附近,由于湍流尺度较小,使湍流相关系数不紧密。这时的时间尺度在2—3s(1.5m)和3—8s(5m),而空间尺度为10—20m左右。在远离林带以后,林带的作用减弱,随着湍流尺度增大,导致湍流相关系数增大。这时的时间尺度在15—20s,空间尺度在70—80m范围内,且湍流自相关系数服从2/3的指数定律。  相似文献   
157.
本文采用田间温度控制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高温控制范围、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与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期、流行期、发生程度以及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统计相关模式,确定了高温控制生态防治方法的技术指标。最高温度、高温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这3个主要指标与病情和黄瓜产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最高气温每升高1℃,发病期和流行期将推迟3—5天,病叶率降低13—15%,黄瓜产量可增长1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则发病期和流行期越晚,病情越轻,产量越高。研究证明,高温控制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具有明确的气候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8.
野生大豆地理群体的性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晶 《生物学通报》1991,(11):20-21,34
中国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故乡,其原始种野生大豆(Glycine·soja)在我国大陆有大面积分布。种子富含蛋白质,是世人所瞩目的野生高蛋白基因资源。分布范围大约北纬24°—53°N,东经98°—135°E。其白花变种(G·soja var. albiflora)广见于东北和华北两大遗传多样性中心。狭叶白花变型(G·soja f. angustifolia)主要见于东北;华北和南方少见。狭叶变型(G·soja f. lanceolata)北方分布较多。野生大豆种子极小,一般百粒重在3克以下。在天然野生群体中通常还存在一类G·soja向G·max进化的中间过渡型半野生种(G·gracilis),种子较大,百粒重一般达到3—7克。电泳测定,天然野生群体中的酶或蛋白质标记基因证明,野生大豆是较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  相似文献   
159.
酸模叶蓼性状变异式样的统计分析及分类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引种栽培试验,对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性状变异的实质和规律进行了研究,证明酸模叶寥植株的高度和节部膨大程度明显受环境条件影响,且两者的变异是独立的,没有相关性,因而不宜作为分类的依据。根据对原始文献和大量标本的考证,作者提出将酸模叶蓼与节蓼(P. nodosum Pers.)归并,并取消变种绵毛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 var. salicifolium Sibth.)。  相似文献   
160.
本文用~(125)Ⅰ标记LC-1进行了一些体内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C-1单抗的结合常数为4.8×10~8M~(-1),LC-1针对的SPC-A_1细胞表面抗原的位点数为7.2×10~4/细胞;LC-1与LAC-122两单抗针对的抗原决定簇没有交叉;用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SPC-A_1细胞,前者对LC-1的结合抑制39%,后者抑制66%;LC- 1不但有较强的体外结合靶细胞的能力,从LC-1在荷瘤裸鼠中的组织器官分布来看,LC-1与肿瘤有较高的体内亲和性,并且是特异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