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艳秋  宋慧  苏玲  高坡  张洋 《菌物研究》2007,5(3):174-175,182
对银耳液体深层发酵多糖浸膏进行乙醇分级,得到乙醇终浓度为35%,50%,65%的3个多糖组分,即TF1,TF2,TF3。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F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16.9%,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3.6%。  相似文献   
42.
【目的】作为细胞外信号级联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clip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clip-domain serine proteases, CLIPs)在昆虫发育和先天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 CLIP基因,解析其在烟草甲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其在外源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E)和免疫胁迫后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烟草甲两个CLIPs基因(LsCLIP1和LsCLIP2)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征,利用MEGA 6.06构建昆虫CLIPs系统发育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研究这两个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低龄幼虫(卵孵化后24 h内)、高龄幼虫(4龄以上)、蛹(化蛹后48 h以上)、早期成虫(化蛹后24 h内)和晚期成虫(化蛹后7 d)]、5龄幼虫不同组织(表皮、脂肪体、肠道和剩余组织)中以及注射20E(120 ng/幼虫)和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肽聚糖(0.2 μL)后4龄幼虫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烟草甲LsCLIP1和LsCLIP2基因的cDNA全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度均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氨基酸序列各自具有一个clip结构域和胰蛋白酶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LIP1和CLIP2都属于subfamily C CLIPs。qPCR结果表明,LsCLIP1和LsCLIP2基因在所检测的各发育阶段和幼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分别尤以蛹期和表皮中表达量最高;经20E和肽聚糖诱导后,烟草甲幼虫体内LsCLIP1和LsCLIP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结论】推测LsCLIP1和LsCLIP2可能参与了烟草甲的蜕皮发育和对免疫胁迫的应激响应。本研究将为后续研究昆虫CLIPs的分子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从毛梗希莶的乙醇提取物分到胡萝卜甙和3个二萜类成分,根据光谱和化学证据,3个二萜的化学结构被分别确定为:对映-14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腺梗希莶甙和希莶甙。对映二羟基-16β,17-贝壳杉烷-酸和腺梗希莶甙系首次从毛梗希莶中到。  相似文献   
44.
常燕玲  梁晓琴  黄艳  潘立卫  侯萍  任晨阳  李俊 《广西植物》2023,43(11):2113-2119
为研究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 )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C18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结合 参考文献,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3个二萜,它们分别是19-羟基陶塔酚(1)、macrophynin E(2)、inumakoic acid(3)、inumakiol D(4)、4β-carboxy-19-nortotarol(5)、(-)-lambertic acid(6)、2-oxo-5-fagonene(7)、isodoterniofiln B(8)、长管贝壳杉素E(9)、长管香茶菜素A(10)、牛尾草素H(11)、16S-dihydrolongikaurin A(12)和ent-3S,16S,17-trihydroxy-kauran-2-one(13)。所有得到的二萜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羟脯氨酸(Hyp)含量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不同周龄BN大鼠皮肤为原料制备了胶原,分析制备胶原中Hyp的含量;采用DSC测定不同Hyp含量胶原的临界变性温度及焓变;采用圆二色光谱(CD)检测提取胶原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提取胶原在41.3℃发生三螺旋解聚,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经临界变性温度处理后,部分三螺旋结构转化为无规则线圈结构。胶原变性过程中所需热量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实验建立了胶原热变性过程中焓变与Hyp含量的关系。该研究表明胶原中脯氨酸羟基化修饰是影响胶原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6.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廉价高效生产聚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是近来国际上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适宜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生产的大肠杆菌菌株的选择和碳源利用试验,初步确立了大肠杆菌代谢工程改造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转移酶系统的改造和工程菌环境诱导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肠杆菌工程菌无法同时利用多种碳源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难题。发酵试验证明,工程化改造的大肠杆菌利用廉价底物在5L发酵罐中分批培养32h后,菌体终浓度能够达到8.24g/L,聚羟基脂肪酸酯占细胞干重的84.6%。  相似文献   
47.
微生物法生产1,3-二羟基丙酮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二羟基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以下综述了微生物法生产1,3-二羟基丙酮的代谢途径和关键酶,以及微生物法生产1,3-二羟基丙酮所涉及的代谢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菌株进行改造,提高甘油脱氢酶催化活性,同时根据菌株的代谢特性,对发酵过程进行调控,提高1,3-二羟基丙酮的得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为获得高效抗氧化菌株,采用直接提取方式从20个大型真菌菌株菌丝体培养液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法测定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OH及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菌株N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H-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75.56%;菌株02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37.51%;菌株E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66.91%。  相似文献   
49.
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还原酶产生菌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的方法制备(R)-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R)-HPBE]。以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OPBE)为底物,通过对实验室保藏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一株产物立体选择性较高的菌株G2ndida krusei SW2026,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其最适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4.5%葡萄糖,3%蛋白胨,1.5%牛肉膏,0.05%Mn~(2+);适宜的产酶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48 h。将此条件下发酵培养的菌体用于OPBE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R)-HPBE的对映体过量值(e.e.)可达97.33%,产率最高达到72.54%。  相似文献   
50.
贻贝通过足丝(byssus)分泌的贻贝黏着蛋白质(mussel adhesive protein,MAP)能附着在海水中的任何有机物和无机物表面,目前认为贻贝黏着蛋白质中含高浓度特殊的氨基酸DOPA(3,4-二羟基苯丙氨酸)在贻贝黏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DOPA能直接与金属氧化物通过有机金属络合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也能在氧化后与其同一多肽链上或不同多肽链上的其他残基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进而牢固黏附于物体表面。贻贝黏着蛋白质具有黏合范围广、速度快、耐腐蚀、强度高和生物亲和性良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好的广谱生物胶黏剂而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