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62.
由于人为采集、走私贩卖以及生境的破坏,分布于中国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野生硬叶兜兰居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威胁。为有效地保护这种珍稀野生植物,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对15个硬叶兜兰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PPB=91.66%,He=0.3839;SRAP:PPB=99.29%,Hc=0.2806)。硬叶兜兰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ISSR:Gs1: 0.2577;SRAP:Gst=0.2383),可能由于较低的基因流(ISSR:Nm=0.7201;SRAP:Nm=0.7991)所致。UPGMA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均把15个居群分成2个主要分支。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海拔差距是引起居群遗传分化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63.
李永成  陶文沂 《植物学报》2008,25(5):552-558
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Fusarium mairei)先培养在B5液体培养基中, 然后制备成内生真菌培养液。在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细胞悬浮培养的不同阶段(5、10和15天), 用不同剂量的内生真菌培养液(2、4和6 mL)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用4 mL内生真菌培养液处理的植物细胞中可获得最高的紫杉醇产量(5.88 mg.L-1)与释放率(67%), 分别是对照的1.9 倍与5.6 倍。添加时间方面, 在植物细胞培养周期的第5天添加4 mL内生真菌培养液, 可获得最佳效果, 紫杉醇产量与释放率分别为6.1 mg.L-1与75%, 分别是对照的2倍与6.8倍。与其它诱导子相比, 4 mL内生真菌培养液不仅可提高紫杉醇的释放率, 而且不会引起东北红豆杉细胞膜的明显伤害, 说明内生真菌发酵液激活了紫杉醇主动运输过程中的相关酶类。  相似文献   
64.
美丽镰刀菌与固定化东北红豆杉的共生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化培养法模拟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e)和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 K178)的共生环境,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各自紫杉醇产量。共培养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 2%(M/V),T. cuspidate细胞包埋量0.15 g/mL,CaCl2浓度4%(M/V),凝胶直径为3~3.5 mm,钙化0.5h,以40mL接种量接入装液量为70mL/250mL摇瓶的改良MS培养基,25℃、160 r/min振荡黑暗培养,第9d接入10%(V/V)对数期的F. mairei,10d后收获。结果表明,F. mairei 对T. cuspidate细胞的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能诱导紫杉醇等次生代谢物向胞外分泌;F. mairei 与T. cuspidate的相互作用对共生培养物的紫杉醇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5.
利用AABBDDDD八倍体培育小麦-簇毛麦二体附加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八倍体(2n=8x=56,AABBDDDD)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六倍体(2n=6x=42,AABBVV)杂交后,将所得七倍体杂种(AABBDDV)进行连续自交,在F4代中利用C-分带鉴定出可能的簇毛麦6V二体附加系95-7和2V二体附加系26-7,其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配对构型分别为0.14I+20.42+1.5和0.10I+20.07+1.82;进一步将95-7和26-7的基因组DNA用EcoRI酶切,分别用小麦族第6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13和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探针BCD240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具有簇毛麦的特异杂交带,进一步确证了95-7和26-7分别是普通小麦-簇毛麦6V和2V二体附加系。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胚培养产生了节节麦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间的杂种。结果表明节节麦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交以节节麦作母本较易结实,3个组合的结实率分别为59.18%、67.72%和60.22%,胚培成苗率分别为39.13%、38.10%和50%。杂种F_1生活力旺盛,形态像父本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自交可孕,3个组合自交结实率平均为7.63%。杂种F_1(ABVD)的减数分裂平均构型为25.36个单价体,1.21个二价体和0.06个三价体,平均每个细胞交叉结频率为1.38,高于“中国春”单倍体的配对频率,推测V组和A、B、D组染色体间有部分同源关系。节节麦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交可能是产生八倍体(AABBDDVV)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68.
首次从药用植物美丽乌头(Aconitum pulchellum)中分离得到两个内酯型降二萜生物碱,通过波谱分析,其中1个鉴定为异叶乌头碱(heteratisine,1),另1个鉴定为二乙酰异叶乌头碱(diacetylheteratisine,2)。后者从自然界还是首次得到,其结构通过1的全乙酰化进一步得以确证。  相似文献   
69.
从硬紫草悬浮细胞系AR126分离原生质体,只有用葡萄糖作渗透剂经琼脂糖-液体双层培养才能获得可见的原生质体克隆,从中选择34个克隆,用两阶段法生产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测量了它们在两阶段的细胞生长量及生产阶段的色素含量,并比较了其分布规律,其中最好的原生质体克隆色素生产量是起始悬浮系的2.54倍,经培养40d达44.06mgg-1FW,而且其生产量在所测的80d内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0.
中国灵芝科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南岛。赵继鼎先生(1989)报道本岛灵芝54种。1996年,本文作者报道了4种,其中1新种。本文继续报道本岛灵芝5种,其中I新种即琼 中灵芝Ganoderma chiungchungense X.L Wu sp nov.,岛内新纪录4种即多分枝灵芝G ramosissimum Zhao, 闽南灵芝G austrofujianense Zhao,Xu et Zhang,背柄紫灵芝G. Cochlear (BI et Ness)Bres.,硬孔灵芝G duropora Lloyd,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G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