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91.
养殖密度对银鲳幼鱼生长及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子之一,可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活率、生长性能、游动行为、健康状况、水质、摄食情况以及养殖产量。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水质恶化、过度拥挤以及不利的群体效应等,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影响到养殖效果。银鲳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其养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养殖密度对银鲳(Pampusargenteus)幼鱼(5.33±0.07)g生长、组织中糖元与乳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组放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尾.m-3,依次编为D1组、D2组、D3组、D4组,试验周期为60d。结果显示,在低于15尾.m-3(D3组)的密度范围内,银鲳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但在D4组,银鲳的生长率相对于D3组明显降低;各处理组间肝体指数与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肌肉与肝脏中糖元含量明显降低,但肌肉乳酸含量并未有显著性变化;在D1至D3组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对肌肉与肝脏中SOD与CAT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影响,但D4组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D2和D3组,且D4组肝脏CAT活性显著性低于D3组;然而,养殖密度对肌肉CAT活性以及组织中GSH-PX活性并未造成显著的影响。在试验周期内,本试验所设的养殖密度范围对银鲳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92.
应用低功率CO2激光和TDP红外辐射辐照鲤、鲫、草鱼、鲢、鳙等的孵化期鱼卵、稚鱼、鱼苗和鱼种以选育繁殖用亲鱼,并在繁殖期对产卵池内的雌雄亲鱼进行辐照处理,以观察经选育的亲鱼的繁殖力和子代苗种的相关遗传性能。经与空白对照组和促长剂对照组的亲鱼相关的性能进行对比,经辐射处理的亲鱼生长发育正常,品种特征显现明显优势,繁殖力和抗病抗逆力增强,繁殖用期限延长。对鱼类的低功率激光和TDP辐照系列技术进行了长达10年以上的远期效果进行了追踪观察,未发现亲鱼和子代鱼苗、鱼种的致畸、致癌变和诸多遗传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3.
微生物是海洋养殖环境和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在牧场环境的物质循环、水质保障、饵料供应、水产健康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营造海洋牧场环境且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围绕海洋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有益微生物两方面,概述了我国海洋养殖环境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真菌、病毒以及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等,并介绍了海洋养殖环境中能够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包括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降解水体硫化物、抑制赤潮藻类的生长等以及直接促进海水养殖生物生长的有益功能微生物类群。目前,我国关于海洋牧场环境营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仍很少,而与海洋牧场环境有一定相似性的海水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较为成熟,其对海洋牧场环境健康营造有很好的启示。海洋水产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的新功能菌种的发现、作用机制以及功能菌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对我国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鸵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是世界上现有鸟类中最大的一种,经考证,本世纪曾有五个亚种,目前尚存四个亚种,鸵鸟食性广谱能适应不良的生存环境,人工孵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禽种。  相似文献   
195.
非洲鸵鸟简介关键词鸵鸟,概况被称为鸟中之王的非洲鸵鸟(Struthiocamelus),是现存鸟类体型中最大的种类。它长得头小,眼睛大,颈部很长。羽毛蓬松,不具副羽,翼羽退化,龙骨突变得扁平。具有发达的后肢,奔跑时速每小时可达6()k。鸵鸟分布于非洲...  相似文献   
196.
197.
198.
自1997年美国农业部启动5种水产养殖动物基因组计划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本国主要水产养殖动物基因组研究。截至2005年底,有近17种海淡水养殖动物公布了遗传连锁图谱:属于高密度连锁图谱的有虹鳟和大西洋鲑(标记数超过1 000);属于中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有罗非鱼、沟鲶、黑虎虾、日本牙鲆和欧洲海鲈(标记数为400—1 000);属于低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有泰国的胡鲶,中国的栉孔扇贝、鲤鱼,日本的黄尾shi,美国的牡蛎等近10种养殖种类(标记数少于400)。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发展,促进了一些与经济性状(如生长、抗逆、发育等)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研究。然而,QTL定位研究目前只在具有中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鲑科鱼类(虹鳟、大西洋鲑和北极嘉鱼)、罗非鱼、沟鲶和日本牙鲆等种类中开展,而且定位研究仍处在初级水平。遗传连锁图谱的高分辨率和QTL在图谱上的精确定位,是今后能否实现对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的经济性状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保证,同时也是实现分子标记或基因辅助育种在水产养殖动物中成功运用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9.
200.
杨东镇 《蛇志》1998,10(3):77-78
过去人们视治疗蛇伤的人员和蛇类养殖人员为“花子”(即要饭的人),所谓“花子玩蛇”,道出了蛇伤防治工作者和蛇类养殖人员的艰辛。改革开放以来,从事蛇类养殖人员不断增多,都想到这个“金矿”来“淘金”,结果却是:“十个蛇场九个亏”。蛇伤防治工作人员亦无巨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