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目的:研究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6%(92/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77/1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和LDL-C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且研究组TG、TC和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91例出生后一天内的窒息新生儿,对其行脑电图检查,根据脑电图的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对上述四组患儿进行随访,时间点为出生后3个月、6个月,采用婴幼儿发育量表对患儿的智能发育进行测评,对各组智能发育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91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的有83例,异常率为91.21%,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2)对患儿随访至3个月时,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平均值与正常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3)对患儿随访至6个月时,轻度异常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平均值与正常组患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重度异常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平均值与正常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脑电图检查结果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为临床上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携带基因突变和未携带基因突变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临床发病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4年0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IDCM患者115例,经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后分为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首发症状年龄、血压、糖尿病比例等)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特征(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厚度、QRS-T夹角和血肌酐水平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情况(如药物和器械治疗)无差异(P0.05);随访资料(如再入院和生存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 P=0.12);将性别比例、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植入器械、是否发生突变等临床参数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参数未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携带基因突变的IDCM患者临床发病及预后较未携带突变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有无合并房颤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入选4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根据入院心电图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所有患者均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及左房前后径(LAD)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LVEF、LVEDD及LAD均明显改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而言,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有效,且房颤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月治疗后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MMSS、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对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的预防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于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白细胞水平,比较两组血清Hcy、EPO、血小板、Fib及血白细胞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法对血清Hcy与EPO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cy(23.52±12.15)m IU/L与EPO(34.61±11.25)m I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7±2.18)m IU/L、(17.54±5.83)m IU/L;观察组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可知,Hcy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独立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PO水平与Hcy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与血清Hcy和EPO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且Hcy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7.
曾义  喻良  王曦  赵戈  黄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39-394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AIS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n=42,4分),中症组(n=61,4~15分),重症组(n=35,15分),根据改良RAB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82)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分析不同NIHSS得分、不同预后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症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高于中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由于血流减少导致的脑功能突然丧失。由于AIS发病机制是异质性和多因素的,我们建立全面的脂质组学方法来阐明AIS进程相关的脂质变化和复杂的脂质代谢网络。方法:选取26例AIS患者血液标本和27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脂抽提,通过基于LC-MS策略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方法进行规模性、整体性的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对AI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浆进行大规模脂质定性定量分析,通过Progenesis~? QI软件分析Xevo~? G2-XS QTOF质谱系统MSE采集的子离子数据,精确定量到1054个脂质特征差异,准确定性得到368个脂质分子,多变量统计分析中差异脂质组成能将AI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区分开来,通路富集分析图显示差异脂质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紊乱。结论:AIS患者血浆脂质组成与健康志愿者存在显著差异,差异表达的脂质可能与AIS发生有关。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标志物和AIS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0%(48/52) vs.70.83%(34/48)](P0.05),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54)mm vs.(56.63±10.83)mm,(42.91±6.30)mm vs.(45.86±7.32)mm](P0.05),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02±7.85)%vs.(41.20±8.84)%](P0.05),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0±17.95)μmol/L vs.(211.75±19.31)μmol/L;(8.12±0.76)mmol/L vs.(11.74±1.72)mmol/L](P0.05)。血清Cys C、HCY、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 vs 1.52±0.34)mg/L (12.34±3.89)μmol/L vs.(20.86±5.28)μmol/L,(298.47±78.41)ng/L vs.(402.35±92.76)ng/L](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82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患者,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对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82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276次,其中阳性检出199次,阳性检出率为72.10%,检出病原菌215株,革兰阴性杆菌153株,占71.16%,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菌,占24.1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0.93%;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28.8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占11.16%,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占7.9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且存在多药耐药性的现象。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存在多药耐药率高的现象,临床应合理选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