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89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缺氧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展,增强其侵袭性,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这一过程的主要调节因子,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及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通过增加多种转录因子和靶基因产物的表达,使肿瘤在缺氧的环境下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本文就HIF-1α在胃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犯罪行为也越来越猖狂,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我国社会故意伤害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各种纠纷,其中伤害事件中人体损伤程度成为解决事件的主要依据。本文就故意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3.
Between 15% and 20% of human cancers are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by oncogenic viruses. Oncogenic viruses, including HPV, HBV, HCV and HTLV-1, target mitochondria to influenc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Oncogenic viral gene products also trigger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hich can elicit oxidative DNA damage and potentiate oncogenic host signaling pathways. Viral oncogenes may also subvert mitochondria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s such as mitophagy and metabolic adaptation pathways to promote virus replication. Here, we will review recent progress on viral regulation of mitophagy and metabolic adapt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viral oncogenesis.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静组。模型组与醒脑静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撞击伤方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颅术,不造成脑损伤。醒脑静组盆大鼠造模后10min内经尾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0ml/(kg·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则经尾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三组均连续给药7d。给药第7天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醒脑静组和模型组均有明显的神经缺损,脑组织含水量、MDA、S-100B蛋白和NSE水平明显升高,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醒脑静组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神经缺损程度及脑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中MDA和NS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OD、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抑制氧自由基反应、保护神经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记录常压低氧环境中动物氧耗量的方法。方法:本实验装置由动物舱、补水控制系统、天平、软管、装有体重记录软件的电脑等组成。为了实现常压低氧,用水补充动物消耗的氧气以保持动物舱内压力恒定,这个过程由气液联动装置控制;补充的水量由天平测量并同步输出信号至excel文档中。用注射器抽气校准方法检测了装置的准确性和精度。利用该装置观察了6只急性重复低氧小鼠(处理组)和6只未经低氧处理的小鼠(对照组)的常压低氧过程的氧耗量特征。结果:不同体积抽气量与相应补水量两组数据配对t检验P=1;重复抽1 ml氧气6次的补水量变异系数为4%。处理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58.8±6.8)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6.0±8.7)min(P〈0.05)。处理组小鼠的总氧耗量为(85.1±8.5)ml,显著高于对照组(73.6±5.4)ml(P〈0.05)。结论:处理组小鼠摄取氧总量增多从而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氧耗量测定装置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低氧研究中氧耗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alloxan,ALX)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新西兰兔1型糖尿病模型的差异,探讨建模的最佳方法。方法 70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实验组56只,又随机分为ALX和STZ两组,每组28只,采用两次给药,第一次剂量为100 mg/kg,48 h后第二次给药,剂量为120 mg/kg;对照组C组14只,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监测空腹血糖、尿糖、尿酮、空腹体重、饮水量、排尿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一周后ALX组和STZ组成模率分别为71.43%和64.26%,死亡率分别为25%和17.86%,两组之间比较成模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X与STZ分两次给药均可诱导稳定的兔1型糖尿病模型,从成模率、死亡率及建模成本综合考虑,ALX是建立兔1型糖尿病模型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97.
谭明成  邓立普 《蛇志》2014,(1):78-79
<正>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过度炎症反应,它是在感染、创伤等过程中导致的一种过度炎性反应,严重时则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年来,急性肺损伤一直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证明,继NO和CO之后的第3种信号分子H2S是重要的信使分子,并具有血管功能调节的作用。还有研究证明,H2S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如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感染性休克以及减轻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等。内源性  相似文献   
998.
邓金莲  胡惠华  张晓妹 《蛇志》2014,(2):254-25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细致管理。结果通过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等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羟氨氧化酶(Hydroxylamine oxidase,HAO)的作用方式直接决定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代谢途径,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HAO也就成为研究这类细菌脱氮机制的重要环节。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AD9为代表,建立了该菌株HAO的分离纯化方法:首先采用渗透压休克法提取细胞周质液,然后采用DEAE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对细胞周质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可得到分子量分别为55.3、35.7和19.2kD的杂蛋白,进一步经过凝胶过滤层析即可得到电泳纯的HAO,纯化倍数为5.79,产率为39.71%。对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HAO的分子量为18.8 kD,能够将羟胺氧化为亚硝酸盐氮,且Fe2+的加入可显著增强其酶活。  相似文献   
1000.
彭斌  王静  胡源  许兴智 《生命科学》2014,(11):1120-1135
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核心机制,对DDR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理,同时也为癌症治疗和抗癌新药开发提供生物学基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尤其是蛋白激酶介导的磷酸化修饰和蛋白磷酸酶介导的去磷酸化修饰,参与调控绝大多数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DDR。对蛋白激酶ATM/ATR/CHK2/CHK1介导的DDR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但是对蛋白磷酸酶在DDR中的功能研究还有待加强和深入。比较全面地综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在DDR中的功能并探讨在抗癌新药开发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