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疾病。雌激素受体β亚型基因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侯选基因。此文采用病例对照设计(78名股骨颈PMO病人和122名对照以及108名腰椎PMO病人和92名对照)研究中国人(汉族)雌激素受体β基因(ESR2)第5内含子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PMO的相关性。以CA重复序列平均数22次为界将重复序列基因分为短基因(<22)和长基因(≥22),分别以S和L表示。股骨颈及腰椎(L2-4)部位,病例组中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者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L、LL及SL LL基因型者较SS基因型者患PMO风险显著增高(P<0.05);调整年龄、绝经时间、绝经年龄及体质指数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R2(CA)n多态性仍然与股骨颈(OR4.923,95%CI1.986~12.203,P=0.001)及L2-4(OR2.267,95%CI1.121~4.598,P=0.023)PMO显著相关。结果显示:ESR2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股骨颈和L2-4部位PMO独立关联,L等位基因显性影响PMO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2.
绝经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它能增加一系列复杂免疫、神经退化、新陈代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血液单核细胞能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细胞,这些细胞在组织形态发生和免疫应答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采用了包含大约14,500个基因探针的Affymetrix Human U133A基因芯片来研究健康的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外周血液单核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谱。样本之间的对比分析表明有20个基因上调,20个基因下调。其中的28个基因根据它们的生物过程如细胞繁殖、免疫应答、细胞代谢等等被分成了6个主要的GO类别;剩下的12个基因其生物学功能还没有被鉴定。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血液单核细胞的功能状态确实受到绝经的影响,而且由此带来的改变可能是由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表达谱而决定的。本研究中鉴定的一些差异表达基因有可能作为以后研究与绝经相关的系统免疫、神经退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候选基因研究。此工作是这个研究方向的第一次尝试,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响应面法在紫杉醇产生菌发酵前体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响应面法对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 K178)发酵合成紫杉醇途径中一些可能的前体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苯甲酸钠和乙酸钠三个因素对紫杉醇产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为:苯丙氨酸2.8mg/L,苯甲酸钠31.8mg/L,乙酸钠3.3g/L。在优化条件下紫杉醇的产量达到242.6μg/L,较前体单因素实验最高值提高15.6%。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及盆底超声测定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0年共收治的6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3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性应用盆底超声检测,对比两组女性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对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两组女性的一般临床治疗,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出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在静息状态下通过盆底超声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倾斜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Valsalva状态下通过盆底超声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倾斜度、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女性年龄、BMI、孕次、产次、绝经情况以及白带清洁度是否≥Ⅲ度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女性子宫肌瘤史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情况、子宫肌瘤史和白带清洁度≥Ⅲ度不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孕次、产次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盆底肌超声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发现患者的膀胱经移动情况与尿道倾斜情况。年龄、BMI、孕次、产次、绝经情况以及白带清洁度是否≥Ⅲ度可能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一定关系,BMI、孕次、产次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miRNA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小鼠经过7天的CRS,通过旷场实验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是否能够表现出紧张和焦虑行为。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定量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组织中 miRNAs的表达水平,研究CRS诱导的焦虑有关的分子表达谱。通过RT-PCR对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的miRNAs 进行验证。结果:经CRS诱导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模型组小鼠,模型组在活动总距离增多(P<0.05)、平均速度(P<0.05)增快、中央停留时间减少(P<0.05)、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减少(P<0.01)、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GAD小鼠造模成功。经高通量测序结果及生信学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共28个上调miRNAs,34个下调miRNAs,5388个靶基因参与作用变化。上/下调的miR-GO分析结果中,主要共同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后密度、神经元投射、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过程;上/下调miR-KEGG结果中,参与共同通路主要包括轴突引导、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MAPK信号通路等过程。结论:前额叶皮质中miR-7a-5p、miR-124-3p、miR-141-3p、miR-183-5p等miRNA变化参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可能调控影响神经传导等功能。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BDNF)、α-突触核蛋白(α-syn)、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在不同Hoehn-Yahr(H-Y)分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PD患者,将其按照H-Y分期的差异分作早期组(H-Y分期1~2期)45例以及中晚期组(H-Y分期3~5期)47例,另取我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与PD患者H-Y分期的相关性。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据此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晚期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早期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均与PD患者H-Y分期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其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以及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以及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升高均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年限较长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在PD患者中异常升高,且与H-Y分期呈正相关,还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到2021年9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下肢外侧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与随访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急诊修复治疗,所有皮瓣都创面都Ⅰ期愈合,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皮瓣血供优良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8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伤口感染、血管危象、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 %,低于对照组的27.3 %(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8.8 %(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皮瓣血供优良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状况。  相似文献   
88.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性下调蛋白4(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 4,NEDD4-1,部分文章也称NEDD4)是近年来才备受关注的肿瘤相关基因,属于E3 HECT(homologous to E6 associated protein C terminus,E6蛋白c端同源基因)泛素连接酶NEDD4样家族成员。泛素连接酶,能够参与多种蛋白质的泛素化、溶酶体及蛋白酶体的降解、胞核-胞质转位等,间接影响不同恶性肿瘤的多种信号通路。随着大量NEDD4-1与肿瘤相关实验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其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癌细胞侵袭转移、拮抗耐药性等许多途径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NEDD4-1主要通过PTEN/PI3K/AKT、TGF-β、Hippo、LDLRAD4等多条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在胰腺癌中发现,NEDD4-1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但在与Myc-SIRT2所形成的信号环路中,却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NEDD4-1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均不相同,NEDD4-1能独立于PTEN/PI3K/AKT通路而发挥促进胃癌恶化、转移(EGFR信号通路)和抑制结直肠癌肿瘤生长(WNT信号通路)的作用。NEDD4-1已经成为人们治愈肿瘤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通过系统总结NEDD4-1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功能、信号通路和潜在抑制剂等,进行探讨NEDD4-1与不同信号通路的关系,旨为临床在癌症治疗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0.
Li CY  Chu JY  Yu JK  Huang XQ  Liu XJ  Shi L  Che YC  Xie JY 《Cell research》2004,14(6):473-479
The splicing of many alternative exons in the precursor messenger RNA (pre-mRNA) is regulated by extracellular factors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bases remain unclear. Here we report the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Bcl-x pre-mRNA splicing by extracellular factors and their distinct requirements for pre-mRNA elements. In K562 leukemia cells, 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6 (IL-6) or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Bcl-xL variant mRNA while treatment with 12-O-tetradecanoylphorbol 13-acetate (TPA) had no effect. In U251 glioma cells, however, TPA efficiently increased the Bcl-xL level. These regulations were also seen for a transfected splicing reporter mini-gene. Further analyses of deletion mutants indicate that nucleotides 1-176 of the downstream intron are required for the IL-6 effect, whereas additional nucleotides 177-284 are essential for the GM-CSF effect. As for the TPA effect, only nucleotides 1-76 are required in the downstream intron. Thus, IL-6, GM-CSF and TPA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Bcl-x splicing and require specific intronic pre-mRNA sequences for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