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首届中—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讨会》分论坛“文化竞争力: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实践” 会议的综述,了解到美国医务社会工作不但培植了“全人照顾”的理念,发展了细致化、多样化的实务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强调以文化为基础的导向。文章概述这一内容并探讨其原因与启示。  相似文献   
62.
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1].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2].因此,寻求合理的临床护生带教模式,提高临床护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服务和需要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21株蒺藜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及筛选出一株抗氧化活性较好的菌株,本实验首先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PD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发酵条件下所有菌株的抗氧化活性,选出总抗氧化能力都较强的前9株菌株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发现JL13、JL14和JL17菌株发酵产物的清除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对三株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JL13菌株发酵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都是最强的,ECs0依次为149.67、439.91和514.77μg/mL.该结果表明,蒺藜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JL13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64.
以罗丹明B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护脾养胃类方剂中常见的当归、五味子、黄芩、红枣等四种中药水提物对·OH的清除能力.实验表明:这些中药永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红枣的清除能力最强.据此评价了这四种中药水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  相似文献   
65.
地下芽地下结实是指由植株地下芽分化形成的具长管状花被的花伸出地表开放、而子房在地下发育成果实的一种特殊结实现象。白番红花(Crocus alatavicus)是生长于天山西部亚高山带、具地下芽地下结实特性的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文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方法,对该物种地下子房和幼果的发育特点与种子扩散特性及其适应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番红花从开花到地下果实露出地表的发育时间约需35 d,地下果实在花梗的伸长生长作用下露出地面开裂并扩散种子,且种子具有油质体等典型蚁传植物种子的特征。蚁类是白番红花种子的主要传播者。在搬运种子的Formica pressilabris、栗色林蚁和黑褐蚁中,F.pressilabris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栗色林蚁搬运的速度最快、距离最远。3种蚂蚁搬运白番红花种子的平均距离为62.4±1.7 cm。Formica pressilabris将白番红花种子搬运至蚁穴中后取食油质体,且有超过50%的种子被储藏在蚁穴中。啮齿类和鸟类不传播白番红花种子,但水媒和风媒对种子的短距离散布具有一定作用。这些结果说明:白番红花的地下结实及蚁传特性不仅可保护发育中的子房及果实躲避地表草食动物的取食,避免自然火灾对地上果实的伤害,以及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以保障其安全成熟,还可避免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侵扰、减少同胞之间以及母株与子代间的竞争,使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并建立新的种群。  相似文献   
66.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并从设计项目的布置,设计方案的撰写,可行性论证及竞标、中标方案的实施、答辩与考核等方面介绍项目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67.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脏发现具有树枝状突起的独特形态细胞,并将之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DC作为连接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是机体识别和摄取病原体和肿瘤抗原的关键细胞,具有抗原提呈能力强和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3,4苯并芘(BaP)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MNC中的EPC,通过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标记的植物凝集素(FITC-UEA-I lectin)结合实验鉴定细胞。消化收集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黏附能力测定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及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观察BaP对EPC增殖能力、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SOD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贴壁培养法能成功培养出EP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PC的增殖能力{正常对照组OD(1.02±0.04)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OD(0.66±0.04),BaP②组OD(0.55±0.04),BaP③组OD(0.35±0.05),均P〈0.01],BaP染毒组间增殖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PC的黏附能力{正常对照组[(117.50±17.16)个/2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80.00±14.46)个/200倍镜,BaP②组(66.00±9.06)个/200倍镜,BaP③组(49.80±10.72)个/2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黏附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PC的迁移能力亦呈BaP浓度依赖性降低{正常对照组[(46.10±4.51)个/4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35.50±4.95)个/400倍镜,BaP②组(26.80±4.08)个/400倍镜,BaP③组(19.50±2.84)个/4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迁移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PC的成血管能力亦呈BaP浓度依赖性降低{正常对照组[(33.20±3.70)个/1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22.00±3.39)个/100倍镜,BaP②组(16.20±2.59)个/100倍镜,BaP③组(10.80±2.39)个/1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成血管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的活力也呈BaP浓度依赖性地降低{正常对照组[(22.6±2.19)U/ml]高于BaP各组[BaP①组(15.94±1.68)U/ml,BaP②组(12.5±1.58)U/ml,BaP③组(6.9±1.55)U/ml,均P〈0.01],BaP染毒组间SOD活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 BaP体外诱导显著影响EPC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9.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必要的基本技能同样可以得到训练。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是生物科学实验的根本目标,它并非不目标性的行为,而是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0.
李焱 《生物技术世界》2013,(11):155-155
文章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特点,从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情况的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因对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培养个人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