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老年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的本院2018年08月至2020年07月期间295例翼状胬肉患者(共44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联合组(150例,共224只眼)和参照组(145例,共218只眼),参照组病患仅择取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联合组病患于以上基础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病患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1周、1个月、3个月)的BUT、SIt、UCVA、CAD、CAA,统计病患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UT在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而在术后1月和3月较术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BUT在术后1周对比差别明显(P<0.05),而其他时间点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前术后SIt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月和3月的两组UCVA均高于术前(P<0.05),而两组在各时间点UCVA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CAD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而两组角膜CAD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CAA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WR比例显著降低,AR、OA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复发率联合组(6.67%)与参照组(32.26%)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 ,老年翼状胬肉病患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对患者早期眼表无较大影响,两种术式均不影响泪液分泌,且能够改善裸眼视力、散光度及轴向,但联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3.
曹培  盖全武 《蛇志》1998,10(1):14-15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伍用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方法用蝮蛇抗栓酶静滴伍用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一疗程。结果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总有效率94.00%),血流变学值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该方法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压缩率以及Cobb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末次随访时发现,观察组的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评分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方式能更好地恢复患者Cobb角度,对于预防手术之后矫正度的丢失性具有明显优势,且其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亲水性蛋白微孔道,也是肌肉、神经细胞等电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研究通过生物学及离子通道膜片钳等新技术对离子通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逐步发掘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存在的紧密关系。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HD临床表现为胎粪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及腹胀,常并发小肠结肠炎、低位肠梗阻等。目前研究尚未完全明确HD的发病机制,本文对HD的发生与结直肠离子通道功能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8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9 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效果、 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手术风险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 发症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16.95%(P<0.05);观察组保肛率达到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10%(P<0.05);两组2 年复发率和 转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 创伤小,根治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 相近,综合疗效优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124 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TCBDE 组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组),各62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安 全性。结果:LTCBDE 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补液量较LCTD 组显著减少(P<0.05);LTCBDE 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3%、1.61%,显著低于LCTD 组的20.97%、11.29%(P<0.05)。结论:LTCBDE 创伤小、患者痛 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分析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可行对策。结果:6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共9例,占13.2%。切口并发症4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术后骶尾部疼痛3例。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因为手术切除范围大,术后并发症亦随之凸显。但通过精细的术中解剖、重叠缝合腹膜关闭盆底、骶前通畅引流、合理掌握尿管拔管时机等手段,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