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调查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9 674例尿液培养阳性标本,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 674株细菌中,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2.63%)、粪肠球菌(10.56%)、肺炎克雷伯菌(8.75%)、热带假丝酵母菌(6.63%)、奇异变形杆菌(5.8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率;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1%、4.6%、4.6%,且耐药率有下降的趋势(P0.05);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平均耐药率为3.4%、2.2%,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P0.05),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 5年间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经过整治后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菌群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人体菌群紊乱可导致或加剧多种疾病。由于肺部菌群和肺部病变在空间上重叠,二者可能存在更紧密的联系。有研究者以肺部菌群为切入点,探索肺部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但目前关于肺部菌群的检测技术和送检样本类型等实验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方法学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样本污染问题在收集和测序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降低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因此,为使研究者了解肺部菌群研究的方法学进展,避免陷入实验设计和方法选择的误区,本文就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技术和影响肺部菌群检测结果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水对4种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定量悬液法,分别用1.02 ppm、2.03 ppm和3.88 ppm三种浓度臭氧水,0 ppm无臭氧水溶液(阴性对照组)及3%双氧水(阳性对照组),对常见的4种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和黏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分别作用30 s、60 s后,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3种不同浓度臭氧水的抑菌效果。结果 对P. gingivalis、F. nucleatum、P. intermedia和A. viscosus作用30 s和60 s,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02 ppm、2.03 ppm和3.88 ppm三种浓度臭氧水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3.88 ppm臭氧水与3%双氧水对4种细菌作用60 s的抑菌效果相同。 结论 实验所用的3种不同浓度臭氧水对牙周致病菌P. gingivalis、F. nucleatum、P. intermedia和A. viscosus均有抑菌作用,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臭氧水应用于牙龈牙周疾病临床防治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感染微生态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肠道菌群的组成 在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由于细菌培养手段的局限性,我们对其结构和组成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微生态学上的应用,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的分类,发现肠道内寄住的微生物群的种类超过800种,主要有拟杆菌属、梭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15.
牛链球菌是人类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群和癌症患者。本文报道2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肛门口肿块切除后的脓液细菌培养确诊为牛链球菌感染。患者均有年龄轻、发病急、白蛋白偏低、白细胞计数高等特征,分析可能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及白蛋白偏低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相关。本文着重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病例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性归纳分析218例原发性成脓期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了解肛周脓肿患者脓液中主要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状况。结果表明,218例患者脓液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247株,革兰阳性菌41株(占16.6%),革兰阴性菌206株(占8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145株(占58.71%),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38株(占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1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氯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敏感率均达到85%以上;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对替考拉宁、链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敏感率均达到85%以上,均为敏感抗菌药物。肛周脓肿患者致病菌分布发生了改变,革兰阴性菌占比下降,革兰阳性菌占比上升,仍以大肠埃希菌急性感染为主。临床上存在敏感抗菌药物,可以首选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治疗肛周脓肿,然后根据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新生儿口腔分泌物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情况以及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送检的116份胎膜早破新生儿口腔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以法国梅里埃的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VITEK-2 compact)对分离出的纯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不同分娩方式的阳性率。结果 116份口腔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33株/31例,总检出率为26.7%,其中G-菌28株,占84.8%,G+菌5株,占15.2%,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17株(51.5%),其除了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以外,对其他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两种分娩方式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膜早破新生儿口腔分泌物培养以G-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用药;在无医学指针的情况下,推荐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8.
陈华海  吴柳  唐成  王欣  尹业师 《微生物学报》2019,59(9):1778-1785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肠道分节丝状菌(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SFB)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梭菌;具有物种选择性定殖特性,主要定殖在回肠末端上皮细胞表面;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成熟,刺激Th17细胞特异性分化和促进肠道表面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等功能;在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在众多脊椎动物中均能检测到SFB的存在,但关于人SFB的研究报道甚少。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样品中能检测到SFB的存在,且对临床样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体肠道SFB与免疫调控和疾病症状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SFB在人体肠道中丰度极低,且在同一个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SFB菌株,SFB单细菌分离与纯培养仍然是进一步研究人体肠道SFB免疫调节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9岁,于2004年1月17日在家中突然死亡。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咳嗽。据家属讲,该死者2004年1月12日起有发热症状。经尸体解剖,右侧胸腔广泛粘连,左侧胸腔有血性积液,左肺上叶中部有一片疤痕样硬组织,双肺肺泡有血性液体,左侧比右侧严重,心脏未见明显异常。为了查明死亡原因,将死者尸体进行解剖并采心脏血,进行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20.
谭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2):144-144,146
目的 探讨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1月~2 0 0 3年9月,应用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10 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阿齐霉素剂量按10 mg/ ( kg·d)加入葡萄糖溶液,每天1次静滴,疗程5~7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及X线胸片变化,并取咽部或上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阿齐霉素药敏试验。结果 注射用阿齐霉素临床总有效率为93.0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 % ,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结论 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儿童细菌性肺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