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羊骨胶原肽(sheep bone collagen peptide,SBCP)对类固醇诱导的去卵巢大鼠催乳素(pro-lactin,PRL)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脉冲的影响。方法 6周龄子宫颈未开口的青春期SD大鼠实施双侧卵巢摘除手术,康复1周或3周后以类固醇替代方法诱导PRL和LH脉冲,处理组同时按1000 mg/(kg.d)的剂量以SBCP灌胃,通过颈导管采集血样,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的LH和PRL浓度。结果对于术后康复1周的大鼠,SBCP对LH脉冲振幅起到增强作用,而对PRL脉冲没有影响;对于术后康复3周的大鼠,SBCP对LH和PRL脉冲振幅均表现为降低作用,但卵巢摘除后立即给予SBCP可减弱这种降低作用。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注射的同时,补充羊骨胶原肽,不仅仍可诱导LH和PRL脉冲的产生,还可预防由于卵巢摘除带来的骨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影响,因而是对现有类固醇替代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2.
王云帅  齐晖  李富荣 《生命科学》2011,(10):993-996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们可以再生修复损伤的组织和器官,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的理想细胞。但是ASCs在体外扩增过程中容易发生自主分化和衰老,影响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组蛋白乙酰化作为表观遗传调节的重要机制,参与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等众多细胞活动的调控。该文就组蛋白乙酰化对成体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组DNA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因表达发生的改变也是可以遗传的,导致可遗传的表现型变化。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作用、组蛋白修饰作用、染色质重塑、遗传印记、随机染色体(X)失活及RNA世界等。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肿瘤、心血管病、精神病和自身免疫系统性病等。现就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PLMT家族成员SET7/9的非组蛋白甲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T7/9是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otein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s,PLMTs或PKMTs)家族成员,具有SET结构域。现已发现SET7/9是一种赖氨酸单甲基化转移酶,除了能使组蛋白H3第四位赖氨酸(lysine4 of histone 3,H3K4)单甲基化外,更重要的能使一些转录因子、肿瘤抑制因子、膜相关受体等非组蛋白单甲基化,其甲基化作用主要与蛋白稳定和转录活化有关。该效应受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ysine specifcdemethylase,LSD1)的抑制。SET7/9与LSD1两者效应的平衡对维持体内活性蛋白质含量、调节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和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及其6个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阐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的基因序列群以及基因簇的表达方式。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钝化和降解过程, 探讨了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并为今后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工程降解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根据猪α-actin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α-actin 5'调控序列,然后与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DNA、去除CMV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成肌肉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AF,小鼠股四头肌注射该重组载体,RT-PCR检测证明...  相似文献   
107.
Li DW  Yang Q  Chen JT  Zhou H  Liu RM  Huang XT 《Cell research》2005,15(2):120-126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ylated Histone H3 on Serl 0 (phospho-H3) in cells wa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its function during mitosis. Human breast adenocarcinoma cells MCF-7, and Chinese hamster cells CHO were analyz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ith an antibody against phospho-H3. We found that the phosphorylation begins at early prophase, and spreads throughout the chromosomes at late prophase. At metaphase, most of the phospho-H3 aggregates at the end of the condensed entity of chromosomes at equatorial plate. During anaphase and telophase,the fluorescent signal of phospho-H3 is detached from chromosomes into cytoplasm. At early anaphase, phospho-H3 shows ladder bands between two sets of separated chromosome, and forms “sandwich-like structure” when the chromosomes condensed. With the cleavage progressing, the “ladders” of the histone contract into a bigger bright dot. Then the histone aggregates and some of compacted microtubules in the midbody region are composed into a “bar-like”complex to separate daughter cells. The daughter cells seal their plasma membrane along with the ends of the “bar”,inside which locates microtubules and modified histones, to finish the cytokinesis and keep the “bar complex” out of the cells.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and kinetics of phospho-H3 in cytoplasm suggest that the modified histones may take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midbody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ytokinesis.  相似文献   
108.
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s in the nervous syste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an G  Hutnick L 《Cell research》2005,15(4):255-261
  相似文献   
109.
淡水鱼类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在微囊藻毒素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关键作用,因而也称为微囊藻毒素去毒酶.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该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序列,最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鲢鱼肝脏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鲢鱼肝脏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全长920bp,其中5′-UTR长74bp,3′-UTR长174bp,编码区长672bp,编码223个氨基酸.应用基因组步行法,在鲢鱼克隆得到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5′侧翼区878bp序列.与哺乳动物及海水鱼sGST基因不同,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的5′侧翼区,发现存在多个脂多糖反应元件(LPSRE),表明来源于毒藻的脂多糖可能对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表达有潜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本实验旨在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NDG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炎症细胞聚集的作用及其机制。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30min后进行再灌注72h,在再灌注30min,2、24、48h时分别腹腔注射一次NDGA(5、10mg/kg)。再灌注72h后检测脑损伤、内源性IgG渗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聚集、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并在再灌注3h后检测脑内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的催化产物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含量。结果显示:NDGA能显著改善脑损伤,减少内源性IgG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降低脑内LTB4和CysLTs含量,但对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聚集没有影响。上述结果提示,NDGA对脑缺血亚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抑制主要表现为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机制可能与抑制5-LOX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