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4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205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48例Ⅲ°烧伤病人的创面,定量植入枯草杆菌BS224菌后,分别在24h、48h、72h及96h做痂下组织细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枯草杆菌对痂下组织的致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感染创面的BS224菌体数量24—48小时显著增加,72—96小时而下降。与清洁创面的BS224菌动态变化上相同,呈常态曲线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曲酶F_(23)是一株角质蛋白酶分泌型菌株。我们研究了各种发酵条件如碳源、氮源等对产酶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发酵条件。摇瓶发酵培养基以1%的玉米浆为氮源,1%的玉米粉为碳源,0.3%的羽毛粉为诱导物及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最适发酵pH范围为6.5~7.5,最适发酵温度为28℃~32℃,转速为180rpm,发酵102h左右酶活性达238ku/ml。  相似文献   
103.
剩余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的生长及积累吲哚生物碱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剑麻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乙醇分步沉淀和 DEAE-纤维素柱层析,可从剑麻 Agave sisalana 叶汁中分离到一个均一的蛋白酶组分,其结晶为平面六边形。该酶可为半胱氨酸和 EDTA 所激活,受 PCMB(p-chloromercuribenzoatc)、DTNB(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及 Hg~(2 )、Ag~( )、Cu~(2 )的可逆抑制和碘乙酸(pH 7.5)的不可逆抑制。该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酶反应的最适 pH 值约为7.5,最适温度为50℃,Km 值为0.0625%酪蛋白,该酶在45℃(含45℃)以下较为稳定。且在6.0—10.0的 pH 值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106.
毛梦婷  张瑾  文姣  陈波  廖丽 《微生物学报》2023,63(6):2066-2077
【目的】南极洲具备独特的环境和相对的生物地理隔离,南极洲各类生境中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也是新颖微生物物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南极冰锥洞这类特殊生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条件的多样化提升南极微生物的培养率和多样性,揭示南极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为该环境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南极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培养基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 Rpf)的方式,提高南极柯林斯冰盖冰锥洞生境中微生物的可培养率,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4种不同营养水平的培养基,平行添加Rpf进行菌株培养,经分离纯化与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培养条件对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培养细菌407株,涵盖5个门、18个科、29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为优势门,占72.73%;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为优势科,占69.78%;Lacisediminihabitans属为优势属,占45.70%。从培养基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白蜡虫一龄在女贞叶上取食时,口针尖抵达维管束中的韧皮部。口针在叶内部分长0.10-0.31mm。口针可直穿细胞而过,未见细胞有明显的伤害反应。二龄在枝条上取食时,口针尖在具功能筛管中取食,被取食 的筛管未见严重的伤害反应。口针在树皮内的长变为0.32-0.75mm。口针大多贯通细胞,偶尔在细胞间隙中通过。插在树皮中的口针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口针鞘包围。口针鞘可有分枝。口针鞘 较多的部位薄壁组织细胞有明  相似文献   
108.
地衣芽孢杆菌2709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衣芽孢杆菌2709染色体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了碱性蛋白酶基因,PCR反应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表现为1条1.1kb的条带。该片段经电泳纯化后被克隆于大肠杆菌质粒pBluescript SK上,获得aprL^+克隆株。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与枯草杆菌蛋白酶Carlsberg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样由编码信号肽、前导肽及成熟蛋白的3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09.
周怡  张荷悦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生态学报》2023,43(5):2024-2033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潮滩微地貌动力模型,探究底栖生物对微地貌格局演化的作用机制,分析底栖生物对微地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栖微藻生长与泥沙扩散、水流再分配过程交互作用驱动下,潮滩上可形成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与积水洼地交替分布的规则性微地貌斑图;(2)微地貌斑图的形成提高了潮滩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泥沙淤积高度;(3)底栖微藻与泥沙、水流的交互作用使得潮滩微地貌系统对侵蚀扰动呈现非线性响应行为,系统存在临界点,且在一定侵蚀率范围内存在双稳态;(4)黄河口泥螺入侵使得微地貌系统抵抗侵蚀扰动能力减小,且系统稳定性随泥螺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0.
骨骼肌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研究骨骼肌发育调控机制对于肌肉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家畜肉质的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骨骼肌发育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大量肌肉分泌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节。此外,为了维持体内代谢稳态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机体协调多个组织器官形成了复杂而又精密的代谢调控网络,对于调控骨骼肌发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组织器官通讯的潜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肠道等组织器官通讯对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靶向调控骨骼肌发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