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29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Mg~(2+)加强嵌有H~+-ATP酶脂酶体脂质分子的堆积(packing)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亲脂性的灵敏的荧光MC 540标记在有Mg~(2+)(1mM)与无Mg~(2+)条件下重建的线粒体H~+-ATP酶脂酶体,后者的荧光强度较前者增加30%左右.这提示,含Mg~(2+)的脂酶体的脂质分子间的堆积紧密度增加.在N-AF系列(n=27和16)探剂与MC 540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又以反应靠近脂双层表面变化的2-AP与MC 54O之间最高.这进一步表明,含Mg~(2+)的脂酶体具有较适合流动性是与Mg~(2+)通过调节靠近脂双层表面的脂质分子具有适度的堆积相关的.这对阐明我们已提出的Mg~(2+)促进线粒体H~+-ATP酶重建作用模型进一步提供了较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33.
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介绍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应用中的相关技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对该技术中有关溶壁、渗透稳定剂、细胞壁的形成、原生质体的再生、诱变与融合、融合子的选择标记、后代鉴别及育种的应用等技术环节做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34.
从水稻同源三倍体中鉴定出无融合生殖种质TAR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水稻杂种优势的成功应用使水稻单产提高了20%,这主要得益于70年代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但传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必须做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选育程序和杂交种子生产环节较复杂,以致培育目标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同时种子成本高、价格贵[1]。80年代光敏核不育水稻以其“一系两用、配组自由”等优越性大有取代三系杂交水稻的趋势。但是,光敏核不育特性同时又受温度的调控,加之育性波动等缺陷使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严重制约[2]。80年代后期,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  相似文献   
35.
酿酒酵母属(S. cereviae)变异株和粟酒裂殖酵母属(S. pombe)变异株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得到融合株SPSC,该融合株比S. cereviae具有强的自身絮凝能力。以葡萄糖浓度150g/L的底物在30~44℃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摇瓶厌氧发酵,获得最佳温度范围为34~38℃,最高发酵温度为40℃。在有效容积2.35L悬浮床反应器中,在pH值3.0~5.0范围内进行连续发酵,获得最适发酵pH为3.5~4.5。  相似文献   
36.
我们测定了鼠肝线粒体呼吸链不同偶联部位的质子系活性并通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法分析了鼠肝线粒体膜与脂质体(二油酰磷脂乙醇胺/心磷脂=8/2)的膜融合程度。根据测量呼吸链第一段及第二段偶联部位的H+/偶联部位的化学计量比值,观察到线粒体呼吸链质子泵的质子(H+)泵活性及 H+泵出量与膜融合程度呈现线性的定量相关性。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提出的质子泵诱导膜融合的理论模型(刘树森等,1987、1989)。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ESR技术研究了心肌线粒体酶修饰下的脂质过氧化和脂类自由基,以及(-)-EGCG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POBN能捕集lipoxygengse诱发心肌线粒体产生的自由基,得到6条线谱的脂类自由基和4条线谱捕集物,(-)-EGCG对该体系中使用的1ipoxyenase活性无影响,对所产生的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最大抑制率约20%。  相似文献   
38.
耗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和复合体I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耗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和复合体I的影响张勇,李静先,陈家琦(天津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300381)张丰德(南开大学生物系,天津300071)关键词心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复合体I,过氧化脂质,耗竭运动有关运动对线粒体膜影响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39.
40.
李桃生  赵小立 《遗传学报》1995,22(6):487-493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var.ellopsiodeus)与单倍体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diastaticus)构建成遗传上稳定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融合杂种象有性杂种一样能诱导产孢;对其完整和非完整四分子的遗传分析,证明了通过遗传标记互补选择法获得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HU-KDF-240在产孢过程中,标记基因发生了分离和交换,出现了亲二型和重组类型;四分子对可溶性淀粉的发酵和不发酵分离比为1∶2,而原养型与营养缺陷型的分离比是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