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51.
52.
目的: 评价重组葡激酶的溶栓效力,并与相同作用方式的重组链激酶进行比较。方法: 30只中国实验小型猪分成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三个重组葡激酶组,每组6只,采用麻醉动物、手术开胸、直流电刺激形成冠脉血栓;在冠脉血栓形成30 min后开始静脉给药,采用先推注、再蠕动泵恒速输注的方式给药;溶剂对照组静脉推注对照液,阳性药对照组静脉给予重组链激酶4 mg·kg-1,三个重组葡激酶组分别静脉给予4 mg·kg-1、2 mg·kg-1、1 mg·kg-1重组葡激酶,静脉推注体积为5 ml,1 min内注毕,输注速度为0.5 ml·min-1,60 min内输毕,120 min后放血处死动物。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 min取静脉血,实验结束后取血栓形成部位的冠脉血管段,分别检测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伤口出血量,检测冠脉血栓溶解率、心肌缺血程度及缺血范围。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LT明显缩短(P<0.05或P<0.01),FDP 明显升高(P<0.05或P<0.01),较少量实验动物Fbg降解超过20%,对小型猪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高、中2个剂量组,最大血栓面积分别减少34.3%、15.4%(P<0.05)。与等剂量的重组链激酶相比,重组葡激酶对电刺激引起的冠脉血栓具有更强的溶栓作用(P<0.05或P<0.01),引起的出血副反应少。结论: 重组葡激酶对小型猪冠脉血栓有较好的溶栓作用,相比重组链激酶,溶栓速度快、具有更高的纤维蛋白专一性,出血副反应较少。综合比较, 2 mg·kg-1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保障。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早期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的作用,并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术后康复支持疗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早期CRC根治术术后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肠道微生态复杂度及属水平相对丰度、肠道菌群OTU数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提高(P0.05),观察组CD8~+T治疗前后相近(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均升高(P0.05),对照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下降(P0.05),对照组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梭菌、类杆菌、链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升高(P0.05),对照组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DAO、I-FABP、内毒素水平分别为(6.94±1.23)mg/L、(3.45±0.65)U/L、(43.95±7.99)μg/L、(4.48±0.85)U/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5.59±2.79)mg/L、(7.74±1.35)U/L、(74.21±13.82)μg/L、(8.68±1.65)U/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DAO、I-FABP、内毒素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早期CRC患者根治术后的细胞免疫水平,有效纠正早期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早期CRC根治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4.
韩柳  刘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09-1313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序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肠道微生物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并评价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8.23±3.64、10.41±4.08)和mMRC评分(1.35±0.82、1.77±0.61)均低于治疗前(23.01±4.47、22.87±5.26、2.79±0.54、3.04±0.74),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8+细胞数量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18.4%)、胃潴留(2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6.7%、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20.4%、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能促进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Aurora-A激酶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与Aurora-A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操作,模型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给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Aurora-A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给予阴茎背静脉注射鼠Aurora-A类因子-MLN8054 10 mg/kg治疗,记录大鼠肺脏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造模过程中无大鼠死亡情况发生,模型组与Aurora-A组造模后2 w与4 w的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肺组织W/D、肺组织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5),Aurora-A组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Aurora-A激酶在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应用能抑制Akt/ERK信号通路激活,减少血清NE与MPO的表达,从而促进肺脏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使用右旋氯胺酮对BDNF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0、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入5组,损伤组(A组)5 mg/kg右旋氯胺酮组(B组)、10 mg/kg右旋氯胺酮组(C组)和20 mg/kg右旋氯胺酮组(D组),假手术组(S组),每组12只。除S组外,其余4组使用脊髓打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于脊髓损伤后4 h按照相应的给药剂量以5 mL/h的速度泵注右旋氯胺酮,S组仅进行手术操作,不损伤脊髓,手术后4h以相同的方法泵注等量的0.9 %氯化钠溶液。脊髓损伤后7、14、21和28天使用BBB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存活的神经元数量,ELISA法测定BDNF、Trk B、TNF-α、IL-1β、IL-10、IL-1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BBB评分升高,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BDNF、TrkB表达显著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1β表达上调,抑炎因子IL-10、IL-1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BBB评分、神经元数量、BDNF、TrkB、炎症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D组大鼠BBB评分升高,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BDNF、TrkB表达增多,促炎因子TNF-α、IL-1β上调,抑炎因子IL-10、IL-13表达下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4 h给予10或20 mg/kg右旋氯胺酮可以减轻SCI后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上调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增加BDNF含量,从而下调促炎因子IL-1β,TNF-α,上调抑炎因子 IL-10、IL-13有关,在本研究中右旋氯胺酮最佳作用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小鼠抑郁症模型异常行为的改善以及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 -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经过4周CUMS刺激建模,第6周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以验证建模效果。随后将模型组分为CUMS+生理盐水、CUMS+氟西汀以及CUMS+天麻素3个亚组,第7-8周继续进行CUMS刺激,同时对3个亚组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第9周再次进行行为学检测。取小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第6周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增幅显著降低(P<0.001),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01、P<0.001),糖水消耗率显著降低(P<0.001)。第9周检测结果显示:与CUMS+生理盐水组相比,CUMS+氟西汀组和CUMS+天麻素组小鼠体重增幅显著增加(P<0.001,P<0.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01,P<0.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P<0.01),糖水消耗率显著增加(P<0.001、P<0.001)。与CUMS+生理盐水组比较,CUMS+天麻素组小鼠JAK2、STAT3、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1、P<0.05);HE染色结果提示,CUMS+生理盐水组小鼠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结构不清晰,细胞核固缩、深染;与CUMS+生理盐水组相比,CUMS+天麻素组小鼠神经元形态得到改善。结论:天麻素可以有效改善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研究miR-134-5p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及其耐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细胞株KM3/BTZ对BTZ的化疗敏感性,RT-PCR法检测KM3和KM3/BTZ细胞株中miR-134-5p和p21活化激酶3(p21 activated kinase 3, PAK3)mRNA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134-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CCK-8法检测分别抑制miR-134-5p和PAK3后KM3/BTZ的化疗敏感性,Western-blot法检测抑制miR-134-5p后KM3/BTZ细胞株中PAK3蛋白的表达。结果:KM3/BTZ细胞株对BTZ的化疗敏感性显著低于KM3细胞株(P<0.05)。MiR-134-5p在KM3细胞株的表达显著高于KM3/BTZ细胞株,而PAK3 mRNA在KM3细胞株的表达显著低于KM3/BTZ细胞株(P<0.05)。PAK3为miR-134-5p的靶基因。MiR-134-5p inhibitor组和PAK3 siRNA组KM3/BTZ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134-5p inhibitor组PAK3蛋白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R-134-5p可提高KM3/BTZ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K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细菌移位、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0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B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治疗,C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细菌移位情况、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C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χ~2=5.423、9.629,P=0.020、0.002),A组和B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P=0.374)。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低于A组和B组,同时B组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C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水平高于A组和B组,同时B组高于A组(均P0.05)。C组患者CD8~+细胞水平低于A组和B组,同时B组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A组和B组,同时B组低于A组(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细菌移位情况和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0.
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 ≤ 2.5 μm的颗粒物,能诱发多种疾病。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PM2.5能够损伤生殖系统,但其致病机制不明确,相关的研究也非常有限。为研究PM2.5短期暴露对大鼠子宫的损伤,以及姜黄素(curcumin, CRC)对其保护作用,本研究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M2.5暴露组、低剂量姜黄素组(PM2.5+CRC-L)、高剂量姜黄素组(PM2.5+CRC-H)和维生素E干预组(PM2.5+VE),连续暴露30 d。经PM2.5短期暴露,暴露组雌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萎缩,组织结构模糊,内膜腺体细胞和基质细胞排列混乱。给予姜黄素和VE后,子宫内膜损伤明显降低。TUNEL检测凋亡结果显示,PM2.5暴露组子宫组织细胞凋亡率 (48.81±8.27)%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P<0.05)。与PM2.5暴露组相比,姜黄素能降低PM2.5诱发的子宫细胞凋亡,且PM2.5+CRC-H组细胞凋亡率(20.79±3.63)%明显低于暴露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M2.5暴露组子宫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明显降低(P<0.05);给予姜黄素和VE,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子宫氧化应激反应。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PM2.5暴露组相比,姜黄素和VE能够明显抑制因PM2.5暴露诱导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蛋白激酶(p38)磷酸化,以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活化 (P<0.05)。由此可见,姜黄素能够明显减轻PM2.5短期暴露诱发的子宫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ASK1介导的JNK-p38-caspase-3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