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8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R_1、R_2代中的雄性育性变异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稻幼穗培养,1991-1992两年间,在5个品种(珍汕97B、红源A、包源A、W6154s,和南广占)中共获得了50株雄性不育变异株,其中R_1代有48株,R_2代有2株。在R1代,共获得5268株再生植株,雄性不育变异的平均频率为0.91%(0.83-1.08%);在R_2代(珍汕97B)发生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为2%。本文报道了多种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现象,此外不育和可育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变。对离体培养产生的雄性不育变异株用一批现有CMS(Cytoplasmicmalesterile)不育系的典型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W6154s产生的雄性育性变异株仍保持核不育的特性;红源A产生的雄性育性变异株有的可能是嵌合体,有的其败育花粉类型虽发生了变化,但其恢保关系并没有改变,有的则可能已转成类似WA型的不育材料;南广占产生的典败变异株,其恢保关系类似WA型,可能属核不育转成CMS的首例发现。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植物凤凰木种子中的蛋白质成分,试图分离出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凤凰木种子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盐析,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剂等多次柱层析,分离出三种组分DrⅠ、DrⅡ和DrⅢ.SDS-PAGE和IEF实验表明这三种蛋白质均达到单一纯,而HPLC实验则表明它们的纯度不低于90%。它们的分子量据SDS-PAGE和HPLC实验分别约23500、26000、28500.IEF实验测得三者的等电点均为5.2左右。测定了组分DrⅠ的蛙卵泡裂解活性,其毒性约为天花粉蛋白的1/40.分析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估算了三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含量,结果表明三者均富含β折叠结构。已有的实验事实表明这三种蛋白质的生化行为明显异于核糖体失活蛋白,因而很可能不属于这一蛋白质家族。  相似文献   
23.
等电聚焦表明,北京鸭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由等电点分别为5.0,5.3,5.9,6.1和6.5的五个主要的活性组分(电荷异构体)构成,利用分析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进行电荷异构体的制备级分离,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快速确定蛋白条带的位置,电渗洗脱法回收蛋白,获得其中两个电荷异构体,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荷异构体的活性,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等性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毛乌素沙地锦鸡儿种群形态变异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洪新  胡志昂 《生态学报》1994,14(4):366-371
以柠条锦鸡儿人工种群为对照,研究了自然分布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各类生境(硬梁、覆沙硬梁、覆沙软梁、覆沙滩地和沙丘)的9个锦鸡儿种群的具分种意义的形态特征的变异,荚果长度在一个植株内是比较稳定的性状,但在各个种群内,种群间变异很大,覆盖了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和柠条锦鸡儿3个种的范围。同一生境不同种群以及不同生境种的比较,说明,决定荚果长度的主  相似文献   
25.
为了进一步研究Elymus sibiricus L.、E.nutans Griseb.和E.burchan-buddae(Neuski)Tzelev [=Roegneria nutans(Keng)Keng]的外部形态差异及其系统学关系,本文对这三种植物的6个穗部形 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对这三个Elymus种进行了种间杂交及杂种F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 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Elymus种的穗长及颖长等性状均变异很大,而内稃的长、宽则变异 不大并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E. nutans×E.barchan-buddae及E.nutans×E.sibiricus的杂种F1均完 全不育,减数分裂不规则。E.nutans×E.burchan-buddae杂种F1的减数分裂构型为:7.70I+13.40 Ⅱ+0.06Ⅲ+O.08 Ⅳ,而E.sibiricus×E.nutans杂种F1的构型为11.98 Ⅰ+9.61Ⅱ+O.64Ⅲ+0.39 Ⅳ+0.01V。由本实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内稃形态性状结合穗部 其它性状的差异能对这三个物种进行较准确的鉴定;2.E.nutans与E.burchan-buddae的亲缘关系较 近,而E.nutans与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则较远;3. E,burchan-buddae×E.nutans的杂种Fl中存在着染色体配对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6.
滇蜀豹子花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详细报道了滇蜀豹子花的核型,发现居群中存在两种细胞型,即A型和B型。A型参考核型为2n = 24=2m(2SAT)+2sm+8st(4SAT)+12t(2SAT),其第3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均无居间随体:B型参考核型为2n=24=2m(2SAT)+2sm+8st(2SAT)+12t(3SAT)+0—1b,其第3号一条同源染色体长臂紧靠着丝点处有一大而明显的居间随体,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则无,构成明显的3号染色体的结构杂合性。统计表明,居群中二者的比例近似为1A;2B。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核型,表明滇蜀豹子花核型尚未趋于稳定,还处于强烈分化之中,高频率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其种内分化不可忽视的一种进化要素。  相似文献   
27.
芦苇耐盐变异植株及其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 Trin.)胚性愈伤组织。从处理后的愈伤组织诱导获得芦苇耐盐变异植株R5002-12。变异植株能在含有1% NaCl的MS培养基上生长。细胞学检查变异植株是混倍体,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在100至33 之间。分蘖植株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及染色体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28.
鸢尾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与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德鸢尾,马蔺、拟鸢尾和鸢等几种宿根鸢尾为试验材料,通过花器培养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在多次继代培养过程中,研究了离体培养对鸢尾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影响,并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分析了试管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已经改变了鸢尾的遗传基础,但在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观赏性状等方面未发生明显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29.
热带胶茶人工群落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邓晓保 《生态学杂志》1994,13(5):31-34,12
热带胶茶人工群落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邓晓保(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650223)SeasonalVariationofSoilAnimalsinMan-MadeRubber-TeaCommunityinTropics.¥DengXi-aoba...  相似文献   
30.
锌离子对氨基酰化酶构象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氨基酰化酶和脱谷氨基酰化酶无论在二级结构(用CD和FTIR监测)还是三级结构上(以荧光发射光谱监测)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了脱锌后酶的有序度降低;当比较天然和脱锌氨基酸化酶对去圬剂的稳定性时,结果表明脱锌后酶的构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可以认为锌离子对维持酶分子活性部位的特定构象以及构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