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的分子特征,选取GenBank中22株TGEV分离株,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A和C位点高度保守,B和D位点则有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蜂胶类根充糊剂对感染根管常见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选择感染根管的6种常见菌为实验菌种,琼脂扩散法观察蜂胶类根充糊剂的抗微生物作用;建立体外根管粪肠球菌感染模型,评价蜂胶类根充糊剂在离体牙根管内的抗粪肠球菌作用。结果蜂胶类根充糊剂对实验的各种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除油溶纳米蜂胶氢氧化钙甘油糊剂对粪肠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抑菌作用小于对照组外,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强了(P0.05或P0.01)或并未减弱(P0.05)原始糊剂的抑菌效果,糊剂中水溶蜂胶加入后短期内的抑菌作用优于油溶纳米蜂胶。结论蜂胶类根充糊剂对感染根管常见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将其用作根管充填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豆豉纤溶酶是从豆豉中发现的新型纤溶酶.从枯草杆菌DC-12中提取总DNA,PCR法扩增pro-DFE基因.将pro-DFE基因插入载体pET-32a,构建表达质粒pET-pro-DFE,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对重组菌株进行变温诱导表达,重组菌株于37℃培养至OD600为0.6时,加入终浓度为0.4mmol/L的IPTG于24℃进行诱导,SDS-PAGE显示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约占重组蛋白的60%.且少量融合重组蛋白发生自切割,形成成熟的豆豉纤溶酶,破菌上清中含有成熟的豆豉溶栓酶,纤溶活性为200IU/mL.重组酶经纯化后比酶活为1280IU/mg.  相似文献   
114.
溶氧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黄色短杆菌XV0505为供试菌,探索溶氧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利用5L发酵罐,考察了不同溶氧浓度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并采用代谢流分析对其结果进行阐述,提出分阶段溶氧控制策略。结果:采用分阶段溶氧控制策略,即在0~24h溶氧浓度为20%,24~60h溶氧浓度为5%,发酵60h,L-缬氨酸可达到58.36g/L,比5%和20%溶氧浓度下分别提高了18.95%和13.56%。结论:溶氧浓度对L-缬氨酸发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纤突糖蛋白S。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TGEV纤突糖蛋白S全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并在5'引物和3'引物中引入EcoRⅠ、NotⅠ酶切位点,2.2kb的目的基因S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BS-T载体,再将S基因经双酶切从T载体切下并与穿梭质粒pPIC9k连接,SalⅠ线性化重组穿梭质粒pPIC9k-S,电转化于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G418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经甲醇诱导,SDS-PAGE检测诱导后上清。结果:对pPIC9k-S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测序证实已成功克隆了猪TGEVS基因;重组酵母菌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2×103,且S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分泌表达于胞外。结论: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河北分离株)纤突糖蛋白S。  相似文献   
116.
帽状动物壳体 lathamellids 类化石包括 Lathamella caeca, Lathamella sp. nov. 以及 Lathamella symmetrica sp. nov. 三种,目前仅发现于四川峨嵋麦地坪下寒武统麦地坪组上段地层,它们皆以磷质内核方式保存.通过内核化石表面所复制的原始壳体微细构造印痕的研究表明,易漏螺类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纤晶层,外层——棱柱层;其壳体原始成分可能为文石质.据上述现象推断,lathamellids 并非为磷质无绞纲腕足类,相反,而与软体动物更为接近,但其在壳腔内具—纵向中突,主要位于壳顶附近,很难与已知的任何一类软体动物直接对比,可能为一类独特的、已经绝灭了的软体动物的1个早期分支.  相似文献   
117.
摘要:【目的】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根际溶无机磷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与鉴定,并对获得的高效溶磷菌株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本研究为通过生物途径改善南方红豆杉磷素供应,促进其生长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具溶磷能力的细菌;采用NBRI-BPB 培养基进行复筛获得溶磷能力较强的溶无机磷细菌;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量其在NBRIP 培养基中经4d 发酵后的可溶性磷含量;通过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测定、Biolog 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并进行了溶磷菌株的室内盆栽实生苗接种试验。【结论】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共分离出4 株高效溶磷细菌,分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和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4株细菌对南方红豆杉苗期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rVvhA的141-335位氨基酸片段有膜成孔模序。基因克隆表达得到95%以上纯度的rMpf,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其能够抑制Hela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即0.8,1.6,2.4μg/mL rMpf作用8 h后,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均发生凋亡和坏死改变,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明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TP荧光检测膜通道孔活性增强。以上结果表明,rMpf具有诱导Hela细胞损伤的生物学活性,可通过改变膜通透性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9.
以人工合成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了843~897 bp共15个新的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 JQ029719,JQ046392~JQ046405),分别编码280~29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们具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特点,是α-醇溶蛋白基因家系成员,其中有两个序列为同义突变。利用14个新氨基酸序列与乳糜泻(celiac 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发现有8个序列的Glia-α-2和Glia-α-9型抗原序列产生缺失和替换。与来自粗山羊草属和黑麦属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14个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粗山羊草属的相关序列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蛇毒纤维蛋白溶解酶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酶切技术从pMD18T-FLE I克隆载体上获得中介蝮蛇毒纤溶酶基因编码区,再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上,经转化、筛选和鉴定,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FASTBACHTa-FLE。重组质粒经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入小鼠体内,进行瞬时表达。结果: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在小鼠肝脏组织中有重组FLE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明该蛋白在小鼠肝脏组织中大量表达。纤维蛋白平板法鉴定该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纤溶活性,其活性呈现出剂量相关性和时间依赖性。因此为进一步对中介蝮蛇毒纤溶酶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