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8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252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6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本文报道了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的一新种:乌蔹莓单囊壳Sphaerotheca cayratiae Z.Q.Yuan et A.Q.Wang sp.nov.。新种寄生于葡萄科Vitaceae植物角花乌蔹莓Cayratia corniculata(Benth.)Gagnep上,为单囊壳属的寄主科世界新记录。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本属内相似种的区别。模式标本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3.
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群体中的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_1,F_(?)和F_(?)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麦和277条黑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在不同的世代和株系中,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变化在4.35—14.07%之间,平均7.10%;黑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在0.48—52.78%之间,平均25.23%。鉴定的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涉及了黑麦的14条不同的染色体臂和小麦的A、B和D组染色体。易位的48.57%发生在小麦和黑麦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51.43%发生在非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同的黑麦染色体臂参与易位的频率不同。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主要发生在杂种的早期世代,使用适当的选择技术在F_3获得了纯合的易位植株。文中讨论了快速选育易位系的技术和它们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4.
一种高效产生小鼠杂交瘤的电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细胞电融合技术(Electrofusion)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领域,人们希望能以电融合技术的高融合频率来更有效地获得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现主要有两种较有效的电融合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一是Nova/Hopkins的抗原—抗生物素—生物素桥联(antigen-avidin-biotin bridge)方法,另一种则是Zimmermann电融合法.Nova/Hopkins方法虽然非常有效,但其较适用于中高亲和性的抗原—抗体系统  相似文献   
65.
轮状病毒形态发生时病毒性抗原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康  夏诗茂 《病毒学报》1989,5(2):116-122
  相似文献   
66.
组织细胞的原位杂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
旋扭山绿豆快生型根瘤菌高度抗碱及共生固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德球 《微生物学报》1989,29(5):354-359
从旋扭山绿豆根瘤中分离得到快生型根瘤菌。该菌株的时/代为3.85h,高度抗碱,略耐盐;能利用供试的所有双糖和单糖,在BTB反应中培养基由乳黄色变黄色;不产生3-酮基乳糖,表明井非根癌农杆菌。快生型菌株抗原性比慢生型菌株强,共生效应的固氮酶活性比慢生型菌株差。  相似文献   
68.
薄层细胞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花卉、树木、作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之一。薄层细胞培养(Thin Cell Layers Culture)是一种尚未推广的组织培养技术。其特点是芽(包括花芽)、根都可以在人工控制下直接从外植体上分化出来(如烟草)。Tran Thanh Van等在1970年就报道了这一方法,但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69.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不同培养基对木槿叶再生株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木槿(Hibiscus syriacus) 材料类别:辽宁大学花房栽培的木槿幼叶。培养条件:材料经消毒后,剪成0.8~1cm~2大小,以每三角瓶3块的数量,分别接于1/2MS、N_6和B_5培养基上,附加植物激素为6-BA3mg/L,(单位下同),IAA0.1,GA0.5。培养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